释义 |
欧体辨异字典︱书法家简介 书法家简介 欧阳询 欧阳询,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五五七)——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六四一 ·八十五岁),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陈朝大司空欧阳頠之孙,其父欧阳纥是陈朝的广州刺史,以谋反被诛。询因隐匿独免于难,由父友陈朝尚书令江总收养之,并教其书学。询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仕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渊即位,累迁给事中。后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工书法,学“二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险劲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其书为世所重,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为唐初四大书家。《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儒家传》称询: “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又称:“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唐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上之下品,云: “欧阳草书,难于竞爽,如旱蛟得水,毚兔走穴,笔势恨少。至于镌勒及飞白诸势,如武库矛戟,雄剑欲飞。”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其隶、行、飞白、草书为妙品,大篆、小篆、章草为能品。评云: “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跌宕流通,示之二王,可以动色; 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宋苏轼《东坡集·论唐六家书》云: “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攻小楷。”宋姜夔云: “欧阳邕禅师塔铭,胜于醴泉,骎骎入于神品。”元赵孟頫云: “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又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乃其最善者也。”明莫云卿云: “欧之正书,秾纤得度,刚劲不挠,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杰出当世。”明郭宗昌《金石史》称:“率更楷法源出古隶,故骨气洞达,清和秀润,结体独异,居唐楷第一。”历代评欧书者如云,余不一 一。著有《八法》、《三十六法》、《传授诀》、《用笔论》; 与裴矩、陈叔达等撰《艺文类聚》一百卷。传世书迹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房彦谦碑》、《大唐宗圣观记》、《兰亭记》、《姚辩墓志铭》、《九歌碑》、《史事帖》、《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楷行草《千字文》等。又据唐刘餗《国史异纂》云: “开通元宝钱,武德四年铸,其文乃欧阳率更书也。”《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上、《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皆有传。 欧阳通 欧阳通,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六九一)。名通,字通师,潭州临湘(今长沙)人,欧阳询第四子。累迁中书舍人、殿中监、司礼卿、判纳言事,封渤海县子。后因与宰相岑长倩、格辅元等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被诛。自幼失父,母徐氏教以父书,惧其堕,尝遗通钱,质汝父书迹。通刻意临仿,不数年,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晚年颇自矜重,高标俊逸,自重其书,以狸毛为笔,覆以秋兔毫,管皆象犀; 非其人,辄吝而不与。也可能就是因为这原因,他的书迹流传下世的不多。唐窦臮《述书赋》云: “学有大小夏侯,书有大小欧阳,父掌邦礼,子居庙堂,随运变化,为龙为光。”唐张怀瓘《书断》卷中称通“亦善书,瘦怯于父”。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列其书为妙品,评曰:“虽得询之劲锐,而意态不及也。”宋董逌《广川书跋》称:“笔力劲健,尽得家风,但微伤丰浓,故有愧其父。至于惊奇跳骏,不避危险,则无异也。”清何焯《义门题跋》云: “兰台道因碑,肩吻太露横,往往当收处反飞,盖唐碑而参北朝字体者,亦因其父分书房彦谦碑法也,然无一笔不锋在画中。”传世书迹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节陈高祖本纪》、《千字文》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上、《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皆有传。 翁方纲 翁方纲,清世宗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八十六岁),字正三,一字忠叙,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及进士第。官翰林院侍讲、侍读、编修、内阁学士、鸿胪寺卿等。清代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著述宏富,精鉴赏。对碑帖名迹考证题跋甚多。书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尤善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清王昶《湖海诗传》曰:“覃溪书法初学颜平原,继学欧阳率更,隶法《史晨》、《韩敕》诸碑,双钩摹勒旧帖数十本,北方求书碑版者毕归之。”清康有为云:“覃溪老人终身欧虞,褊隘浅弱。”著有《西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粤东金石略》、《焦山鼎铭考》、《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诗集》、《石洲诗话》等。《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有传。 永瑆(成亲王) 永瑆(成亲王),清高宗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清宣宗道光三年(一八二三·七十二岁),字镜泉,号少庵、诒晋斋主人等,清高宗弘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封成亲王。他自幼即好习书法,并因此得到弘历的赞赏。在整个乾隆朝,除曾与其兄永瑢等一同列名为《四库全书》的总裁官外,永瑆基本上没有参加朝政。嘉庆四年(一七九九)权相和珅下狱后,嘉庆帝颙琰曾命永瑆为军机处行走,同时掌管户部和吏部,以取代和珅并肃清其党羽势力。鉴于清朝有亲王不得掌权过多的祖制,所以不到一年他便解除了上述重要职务。此后,永瑆再次潜心书法诗词,重新把艺术活动作为生活的最主要内容,直至去世。永瑆的书法根基于欧阳询的楷书,这是当时的普遍风气。王澍、蒋衡等以擅学欧书在乾隆初年享誉朝野,风靡一时,皇亲贵戚学书者多从欧阳询入手,竟成“时尚”。永瑆亦能作篆书,唯点画结构逼肖王澍,更说明王氏书风在贵族中影响之深。至于永瑆成熟的书风,则来自于对前人法帖墨迹的悉心领悟和反复临习,真正对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元代书家赵孟頫。嘉庆九年(一八○四)嘉庆帝颙琰称:“朕兄成亲王,自幼精专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清杨翰《息柯杂著》曰: “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帖中问津,未深究古碑耳。”清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云:“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下,一人而已。”著有《听雨屋集》、《诒晋斋集》、《石渠宝笈》有应制写生一册,刻有《诒晋斋法书》,曾书《裕陵圣德神功碑》,《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有传。 林则徐 林则徐,清高宗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清宣宗道光三十年(一八五○·六十六岁),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年(一八○五)进士,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卓著成效,为禁烟派代表人物,旋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二百三十七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倡办义勇,屡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后受投降派诬害,被革职。不久充军新疆伊犁,后启用为云贵总督,加太子太保。卒谥文忠。林则徐是一位政治家、杰出民族英雄,书名被政绩所掩。实际上他的书法也有着很深的造诣。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云:“公书具体欧阳(询),诗宗白傅(居易)。戌伊犁后,始得肆意于书法,远近争求,不数月缣楮空。”梁章钜云:“少穆最工作小楷。”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其《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九有传。 黄自元 黄自元,清宣宗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八十岁),号敬舆,湖南安化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进士并点为榜眼。赐奉政大夫、记名御史、翰林院检讨、武英殿总纂、前翰林院编修随带加五级、陕西道监察道御史、甘肃及宁夏知府等。五十岁后致仕回籍,迭主讲校经,成德诸书院,并以书法自娱。现代颜家龙先生《黄自元墨迹·序》云: “黄自元可以说是一位研究楷书结体的专家。他习字,始学颜真卿,后师柳公权、欧阳询,并博众长而自成家法。他的字笔画匀称而精到,结体严谨而端庄。既精于法度而又浏亮悦目,堪称一代宗师。”黄自元善楷书,字形布局严谨,横竖撇点捺清晰均匀,刚柔相济,既保持了“欧体”风貌,又吸收了其他书家所长。传世碑刻及墨迹有《诰封通奉大夫赏戴花翎户部河南司员外郎加六级焦君神道碑》(《焦相栋碑》)、《张茂先励志诗》、《九成宫醴泉铭》(临本)、《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读书乐》等。 姚孟起 姚孟起,生卒年约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字凤生,一字凤笙。江苏吴县(今苏州)贡生。据《海上墨林》、《广印人传》、《清朝书画家笔录》、《吴门画史》称其以书名世,正书宗欧阳询,尝临《九成宫醴泉铭》逼肖。隶书略仿陈鸿绶。兼治印,得蒋仁秀劲之气。偶作画,古拙如金农。书论有《字学臆参》。 田蕴章 田蕴章,字存文,号蟠逸斋主人。祖籍河北河间,一九四五年生于天津。现供职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副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幼承家训,始学欧楷书,稍长,遍临百家,自成体格,行草兼擅,尤精楷法。雅好琴棋,博通吟咏。天津电视台曾录制八十集“田蕴章书法讲座”,影响颇重。被誉为“津门欧楷第一人”。是当代书坛具有代表性的正统书法家。著有《欧楷技法》(上中下三册)、《九成宫醴泉铭探源》、《田氏兄弟书法作品集》、《田蕴章楷书作品集》、《欧楷引翼》等。 田英章 田英章,字存青,一字存卿,祖籍河北河间。一九五○年生于天津。现供职于国家人事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书法研究生。一九八一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历任国务院任命书高级书写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中国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主任、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中央电视台书法讲座主讲、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书艺会顾问、日本国际书画艺术家联盟副理事长等职。田英章三岁始随父、伯、兄研习欧阳询楷书,嗣后遍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赵孟頫、永瑆(成亲王)、黄自元、潘龄皋、华世奎等名家诸体。楷行书体功底深厚,尤精“欧体”。他用笔端庄舒朗,涵蕴丰富,结体严谨自如,意态多姿,沉雄中多有飘逸之感,潇洒中更具清劲之姿。田英章正楷逼肖“欧体”略胜黄自元,堪称是一位正统派型、功力型、软硬笔皆善的中年书法家。自一九七七年起,曾先后五次获得国内外书法大赛一等奖,一九八八年获日本写研新印刷字体竞赛中国最高奖,一九九○年获日本国际新字体森泽世界最高奖,一九九一年获中、日、韩当代国际书法精品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他先后七次赴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艺术交流,四次在日本举办“中国田氏兄弟”书法展览。为日本研制书写了楷、行两套字模,现已在日本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主要著作有《宝文堂五体百家姓字帖·田英章楷书百家姓》、《田英章临欧书皇甫君碑》、《常用字词水写字帖》(上下册)、《毛笔楷书笔法教程》、《毛笔楷书结构教程》、《毛笔楷书章法教程》、《毛笔行书笔法标准教程》、《毛笔行书章法标准教程》、《毛笔行书水写字帖》、《田英章硬笔楷书标准教程》、《硬笔楷书技法精要》、《田英章书学生毛笔描摹临字帖》(四本一套)、《田英章书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田英章书法作品精选》、《田氏兄弟书法作品集》、《田英章九成宫技法精解》、书法教学录像带及VCD书法教学光盘七十余部。是当代书坛研究和继承“欧体”的杰出代表人物。 卢中南 卢中南,一九五○年十二月生于湖北武汉。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设计处处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楷书始学“欧体”,后涉众家。他刻苦磨炼,精益求精,为日后的书写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书法作品参展情况: 一九八六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同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和《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 一九八一年、一九九一年、二○○一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军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二○○一年,获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奖; 一九八七年,书法作品入选《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一九九二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画研究院在日本横滨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一九九八年,书法作品入选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日书法交流展》; 二○○○年,作为中国书画家代表团成员出访香港,书法作品入选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当代美术书法精品展》; 二○○一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重要书法创作活动情况: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应邀为国务院册封西藏第十一世班禅书写汉文楷书金册;一九九六年,为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碑林书写《共产党宣言》中的部分段落,镌刻上石;一九九九年,应邀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楷书作品。同年九月,为中南海怀仁堂江泽民总书记办公室创作楷书作品;二○○一年一月,受到江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二○○一年六月,应邀为朱镕基总理办公室和中南海创作楷书作品。同年八月,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创作楷书作品。主要出版物和著作有:《叶剑英诗词选集》(小楷),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小楷唐诗三百首》,学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朝华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楷书基础入门》和《魏碑基础入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 《欧阳询楷书》及《硬笔书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楷行隶篆四体岳阳楼记》(楷书由卢中南写),国际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卢中南楷书成语字帖》,新时代出版社,二○○二年。近年来,他与人合作编写出版楷书技法和硬笔书法书籍及字帖七十余种。 |
☚ 欧体辨异字典 欧体辨异字典︱修订本编后记 ☛ 00011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