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橡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橡实xiàngshí

〈名〉栎树的果实。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橡實
橡實  xiàngshí

亦稱“梂”、“橡斗子”、“皂斗”、“麻瀝果”。殼斗科植物麻櫟的果實。狀如荔枝核,蒂端有斗,仁如老蓮肉。主治痢疾脱肛,痔瘡下血。始載於秦漢典籍。《爾雅·釋木》:“櫟,其實梂。”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橡斗子澀腸止瀉,煮食可止饑,御歉歲。”宋·蘇頌《本草圖經》:“橡實,櫟木子也。《本經》不載……其實爲皂斗。槲、櫟皆有斗,而以櫟爲勝。”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木部·麻瀝果》:“麻瀝果治胎疝。”參閲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木部·橡實》。

橡实【同义】总目录


橡实柞子

橡实

药名。出《雷公炮炙论》。又名橡子、栎子、柞子、麻沥果。为壳斗科植物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的果实。分布辽宁、河北至华南、西南地区。苦、涩,微温。涩肠固脱,解毒消肿。
❶治肠炎,痢疾,痔血,乳腺炎,睾丸炎。煎服:9~15g。
❷治脱肛,烧存性研末调敷;石痈,醋磨涂。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约15%。

橡实xiàng shí

《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橡实(9)。药名。
【基原】为壳斗科植物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的果实。麻栎,又名栩、栎(《诗经》),橡(《庄子》),杼(《毛诗传》),柞树(《尔雅》郑玄注),柞栎(陆玑(《诗疏》),枥(《本草拾遗》),橡栎(《本草图经》),橡子树《救荒本草》),紫栎、橡碗树、青刚、黄麻栎、栎子树。
【别名】茅栗(《庄子》),橡栗(《吕氏春秋》),梂(《尔雅》),皂斗(《吕氏春秋》高诱注),橡子(《庄子》司马彪注),杼斗(《唐本草》),橡斗子(《日华子本草》),柞子(《本草纲目》),栎子(《医林纂要》),麻沥果(《纲目拾遗》)。
【性味】苦涩,微温。
❶《唐本草》:“味苦,微温,无毒。”
❷《玉楸药解》:“味苦,气涩,平。”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阳明、足太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痔血。
❶《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入。”
❷《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❸《本草经疏》:“涩精。”
❹《纲目拾遗》:“治胎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醋磨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橡实

橡实

橡实,又名杼斗、橡实子。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壳斗科植物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的果实。原植物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及其以南各省区。
本品味苦、涩,性微温。归胃、脾、肾三经。功能涩肠固脱。主治泻痢、脱肛、痔血等证。《太平圣惠方》治水谷痢,用本品配干楮叶研末,乌梅汤送服; 民间治小儿红白痢疾,配生姜、红糖煎服。若下痢脱肛,可用本品烧存性研末。猪油调和外敷。如配糯米粉炒黄,水调蒸熟食之,可治痔疮出血。此外,本品尚可治痈肿坚硬不作脓者,用醋磨汁外涂。煎服,10~15g。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 没食子   菱壳 ☛

橡实

橡实

本品为壳斗科植物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橡实为太阴人药。功能涩肠固脱。主要用于泻痢及下痢脱肛。常与《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调胃汤加本品,治脾虚泄泻及泄泻无变脱肛。常用量5~15g。

☚ 马兜铃   藁本 ☛
000213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