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橄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橄榄

橄榄

小说散文集。郭沫若著。1926年9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除散文外,收《飘流三部曲》、《行路难》短篇小说2篇。

☚ 双剑奇侠传   恩与仇 ☛

橄榄

橄榄

小说散文合集。郭沫若著。1926年9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内收散文《山中杂记》一组九题和《小品六章》。

☚ 屠苏   倥偬 ☛

橄榄ɡǎnlǎn

常绿乔木,开白花。果实也叫橄榄,长椭圆形,可以吃,也可以做药材。也说青果。

橄榄gǎnlǎn

❶ 〈名〉一种常绿乔木,果实可食用,也可以入药。
❷ 〈名〉指这种植物的果实:青橄榄│橄榄球。

橄榄gǎn lǎn

橄榄树的果实,也叫青果,味甜微涩:李纨命人将那蒸的大芋头盛了一盘,又将硃橘、黄橙、~等物盛了两盘,命人带与袭人去。(五十·1162)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到像有儿千斤重的一个~。(四八·1116)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橄欖
橄欖  gǎnlǎn

亦稱“橄欖樹”。果木。橄欖科。常緑喬木。單數羽狀複葉,小葉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白色,芳香。核果橢圓形,兩頭尖,硬核内有種子一至三枚。果實可食。根、實可入藥。分佈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臺灣等地。《三輔黄圖·右北宫》:“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異木……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子、甘橘皆百餘本。”晉·左思《吳都賦》:“龍眼橄欖,棎榴禦霜。”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下:“橄欖樹,身聳,枝皆高數丈,其子深秋方熟,味雖苦澀,咀之芳馥,勝含鷄骨香。吳時歲貢,以賜近侍。”

橄榄【同义】总目录


青子橄榄来子南威味谏青果忠果柯榄馀甘谏果
橄榄

橄榄

果木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形,两头尖。一名青果,又名谏果;可食,亦入药。嵇含《南方草木状下》曰:“橄棪树,身耸,枝皆高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骨香。吴时岁贡,以赐近侍。”刘恂《岭表录异》中引作“橄榄”。左思《吴都赋》:“龙眼橄榄,棎榴御霜。”——龙眼、橄榄、棎、榴冬熟。

☚ 甘棠   刚克 ☛
橄榄

外圆内刚,回味甘甜。又称“青果”、“谏果”、“忠果”、“白榄”、“黄榄”、“甘榄”、“橄榄子”、“青橄榄”等。寓意和平安宁,苦尽甜来。

字数:69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红豆   槟榔 ☛
果实名

果实名

栗子:栗(霜栗;锥~) 河东饭
板栗:笃迦
橄榄:青子 青果 谏果 味谏 余甘(余甘子) 来子 霜果
枣子:枣(~仁;~核;红~;乌~;大~;酸~;仙~) 羊角(羊角树)木蜜 龙骨 鸡心 百益红 圣花儿
大枣:干枣 美枣 良枣
干枣:红皱
木瓜:护圣瓜 铁脚梨
菱角:菱(香~;角菱;乌~) 芰 薢茩蕨攗
核桃:胡桃 羌桃 播罗师
银杏果:白果 平仲
山楂:楂 山查 山樝 赤瓜 棠捄(棠捄子) 茅摣 猴摣
其他果子名:柑(柑子;~橘;~柑;广~) 柿(柿子;~饼;红柿) 椪 桔(桔子) 梅(梅子;杨梅;青~;黄~) 枳(枳实;枸枳) 椰(椰子) 棪 檨 檇 楙 楱 菠萝 佛手 木瓜 海棠 花红 韶子 香瓜 香橼 香圆 骊珠 霜椑 蓇葖
向日葵籽:雪末籽
霜后的柿子:霜柿

☚ 果的各部分   水果 ☛
橄榄

橄榄

象征忠言逆耳,苦尽甘来。

☚ 佛手   枸杞 ☛

橄榄Chinese olive

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蜜源植物。学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别名山榄、白榄、黄榄、青果。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高10~20米。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卵状矩圆形,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核果卵状矩圆形。(见图)

橄榄


产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和台湾等地有栽培,其中广东、福建栽培最多。越南、老挝、柬埔寨亦有分布。喜温暖湿润、雨水充足的环境,常栽植在道旁、路边或生于低海拔杂木林中。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泌蜜丰富,花粉较多,一群蜂可取蜜5~10千克。蜜颜色较浅,具清香,甘甜,为中上等蜜。
橄榄属在中国有7种,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各省区,都是较好的蜜源植物。

橄榄Chinese olive

橄榄科橄榄属常绿果树, 大乔木。又名青榄、白榄、黄榄。学名Canariumalbum Raeusch.。菲律宾橄榄(C.ovatum Eng.), 果实生食、熟食均可, 种仁并可榨油。爪哇橄榄 (C.commune L.), 果熟时紫黑色如乌榄, 可生食、醃制或榨油食用。台湾已引种,在气候干燥地区生长良好,并可作行道树。
起源与分布 原产中国南方。海南、台湾两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均发现野生橄榄。据《开宝本草》、《齐民要术》、《图经本草》等记载, 以及在广州汉墓出土祭品中发现的橄榄核,证明橄榄在中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橄榄分布以福建省为最多, 福鼎至诏安的沿海各县、市, 闽中的沙县、永泰及闽北的龙岩等37个县(市)等均有栽培。广东省以广州市郊区及增城较多, 博罗、惠来、普宁、揭西、潮州、信宜等县(市)也不少。广西主产区有龙州等10个县(市)。四川、浙江、云南、台湾等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栽培橄榄的国家除中国外, 还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及马来西亚。
特征与特性 橄榄高8~15米。树冠开张,宽10~18米。枝干含芳香树脂。主根肥大, 半肉质, 入土达3米, 根群主要分布于离地面20~120厘米土层。小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11~15片, 长6~10厘米; 全缘,革质, 叶背网脉较突起, 有小窝点, 揉碎时有特殊香味。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 通常与叶等长或略短, 花白至黄白色, 每3朵簇生于小花穗轴上, 萼杯状, 花瓣3~5, 有两性花及雄花, 雄蕊6,子房上位3室, 少数4或5室, 每室有胚珠2,仅1发育。核果椭圆至卵形,成熟时黄绿色。核硬, 两端尖, 核面粗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 10月至11月果熟, 加工用果8月开始采收(见图)。
中国橄榄主产区为22°N~26°N之间。在年平均气温20~22℃、降水量1200~14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最适宜。能忍受短时0℃低温, 极端最低温为-3℃时,叶和幼枝均遭不同程度冻害。
主要品种 橄榄品种资源极为丰富, 品质优良或栽培较广的有: ❶檀香。产闽东, 鲜食优良品种。卵圆形,单果重8克,成熟时果基部有红褐色放射形5裂状, 果肉黄色, 肉质清脆, 香浓味甜, 纤维少, 12月下旬成熟。
❷惠圆。产闽东, 加工优良品种。果卵圆形或广椭圆形, 单果重19克, 纤维较少, 汁多, 味香无涩,中晚熟种。
❸公本。产福建莆田。果实卵圆形,果重5克, 核较小, 质脆, 汁多, 纤维少; 嚼后回甜有香气, 无涩, 适于鲜食和加工。
❹猎腰榄。产广州郊区。果中部略凹,狭长稍扁, 形如猪腰。果肉细致,质脆而甜, 食后回甘, 凉喉, 无涩味。
❺茶榄。产广州郊区。果短而阔, 肉质细嫩,食后回甘无涩味,凉喉。
❻青心。产台湾。果长椭圆形, 熟后金黄色, 肉质细韧, 味甜, 栽培者多。此外, 尚有汕头的凤湖橄榄,福建的檀头、自来圆、刘族本、下溪本、白太、糯米橄榄等。此外, 广东揭西有实生变异的四季橄榄,4月至次年2月均能开花结果。海南岛野生橄榄类型甚多。福建闽侯、永泰普遍用羊犬橄榄, 莆田、仙游多用蓼橄榄, 广东、广西用土榄作为橄榄砧木。

橄 榄

1. 花枝; 2. 果枝; 3. 种子


栽培技术要点 多采用嫁接繁殖, 10月至11月采种, 果实经堆沤腐烂后, 取出种子, 洗净凉干、沙藏。2月上旬播种,株行距12~15厘米×18~21厘米,也可条播或撒播,长出真叶后补苗或移植。齐苗后开始施薄肥。苗期注意防寒、排水。经加强管理, 1~2年可出圃定植。橄榄通常先种砧苗, 待树干胸径约12厘米时, 在3月至4月进行镶接。接穗选2~4年生芽壮、节密的良种枝段。也有在播种后2年, 进行补片芽接。
橄榄多栽于山地丘陵地。3月至4月定植,株行距6~8米, 穴深宽各约1米, 施入腐熟有机肥。种大苗时宜剪除部分叶片, 修剪大根,压实泥土使与根密贴。幼年树冠可通过摘心或短截, 培养矮干短主枝的丰产树型。结果树全年施肥2次, 即开花前和采果前、后各施1次, 也有于果实发育期再施壮果肥或11月至12月再施过寒肥。全年中耕2~3次。成年树要注意培土护根。果实成熟用人工采摘,或于收果前3~4天喷300ppm乙烯利, 收获时震动大枝使果实脱落。
主要病虫害有树瘿病、天牛、卷叶蛾幼虫、金龟子、尺蠖、叶蝉等为害枝干或嫩梢。
经济价值 橄榄鲜果可助消化、开胃下气、生津止渴、治咽喉肿痛、消酒毒、止泄泻。每100克果肉含脂肪6.55克, 碳水化合物5.64克,维生素C21毫克,钙204毫克。果实可加工成甘草榄、蜜饯榄、盐渍榄等各种凉果。果核可制活性炭。木材可制家具。橄榄树耐旱、耐瘦瘠、易管理, 可作山区经济林栽培。

橄榄white canarytree

Canarium album,别名青果、山榄。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染色体数2n=48。高达20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8cm,全缘;圆锥花序,花杂性,形小,白色,芳香,花期5~6月;核果黄绿色,果期10~11月。产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四川、云南及贵州南部,广东南部广为栽培;越南也有分布。喜暖热气候,易受霜冻。不择土壤,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地酸性砂质红壤、黄壤,以及平原冲积土均生长良好。较耐干旱,不耐湿。多行播种和嫁接繁殖,也可扦插。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播前用100℃开水浸种,自然冷却后用冷水浸泡一天,点播。嫁接用于繁殖优良品种。常见虫害有星天牛和小金龟子等。


本种树姿优美,绿荫如盖,树龄可达百年以上,是优良的绿化兼果用树种。华南常用作行道树和绿荫树;根系深,抗风力强,也是很好的防风林树种。果实可生食或渍制。
同属植物常见栽培的还有乌榄(C. pimela),小叶7~9,果实紫黑色。产中国广东、广西,越南也有分布。

橄榄

药名。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又名青果、白榄。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Lour.) Raeusch. 的果实。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甘、涩、酸,平。入肺、胃经。清肺利咽,生津化痰,解毒。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癫痫,肠炎腹泻,鱼骨鲠喉,酒及鱼鳖中毒。内服: 煎汤,9~15g;亦可生嚼咽汁或捣汁服。本品含挥发油及维生素 C 167.2~200.6mg%。挥发油内含蒎烯、樟烯、桉叶素、松油醇与牻牛儿醇等及其乙酸酯等。还含香荆芥酚。

橄榄white canary tree

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又称白榄。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2n=48。原产中国华南地区。福建省栽培最多。树姿优美,含胶黏性芳香树脂,适应性强。羽状复叶有小叶9~15片,小叶背面网脉上有极小窝点而略呈粗糙。花序通常与叶等长或略短。核果椭圆形、卵形或纺锤形,成熟时绿黄色,纤维较少,质脆味甜。播种或嫁接繁殖。品种可分鲜食和加工用两大类。食后回甜而无涩味的供鲜食用;有涩味的多充加工原料。

橄榄

橄榄

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原产中国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全属约100种,产亚洲、非洲。中国7种,坐果树只有本种和乌榄。乌榄不能生食,需加工作榄豉。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枚,对生,革质。树高10~20 m。叶长6~14 cm。核果椭圆形,长2.5~3.5 cm,生食味涩而甘甜,加工的五香榄、甘草榄、淮盐榄,开胃、清口、助消化。种仁可榨油。广东、海南、福建、四川野生或栽培。核内有种子1~2粒。花小,两性或杂性,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白色,芳香。花期4~5月,果期10~11月。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20~22℃。栽培品种有猪腰榄、汕头白榄等10余个。优良园林绿化观赏树种。

橄榄

橄榄

中国史籍所见之西方物产。《酉阳杂俎》卷18: “齐噋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拂林呼为齐虚(原注: 音汤兮反)。树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五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用巨胜也。”齐暾为波斯语zeitun之译音,即橄榄。阿拉马人(Ara-maian, 在叙利亚北部)称zaita, 音译为齐。闪米特人(Semite)最初种植此树,传之波斯及其他各伊兰民族。元末摩洛哥人依宾拔都他《中国游记》特别指出中国没有橄榄。《本草纲目》卷31载:“马志曰: 有一种波斯橄榄,生邕州。色类相似,但核作两瓣,蜜渍食之。”

☚ 波斯皂荚   ">齐 ☛
橄榄

橄榄

橄榄是福州特产,产地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橄榄别称为“青果”、“忠果”、“谏果”、“福果”。
福州橄榄品种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圆、长营、羊矢等10余种,近年来福州的饭店酒楼中,把生橄榄捶扁,用红糟腌后上桌,风味独特,很受欢迎。老范志万应神曲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由名医吴亦飞秘方炮制而应,取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志命名。神曲以谷物、豆类为主要原料,加入50多种中药材,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处方与生产工艺有其独到之处。具有调胃、健脾、消积等功能。

☚ 线面   安溪乌龙茶 ☛
橄榄

橄榄

又名“青果”、“白榄”。产于闽、广。形状为中间粗两头尖,色青,可生食; 蜜渍盐藏,亦佳。

☚ 橘   柑 ☛
橄榄

橄榄Ganlan

橄榄科。又名白榄、青果。常绿大乔木,高达20米,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卵形,揉之有橄榄气味。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熟时黄白色。分布华南至西南。以广东、福建栽培最多,热带树种。果可生食,有解渴、解毒功效,治咽喉肿痛,果味先涩后甘;种仁可供食用或榨油;为良好的防风树种和行道树;木材可制家具、农具、建筑等。

☚ 臭椿   蓖麻 ☛
橄榄

橄榄Canariumalbum

又名“青果”、“白榄”。橄榄科。常绿乔木,高10~20米。有芳香胶粘性树脂。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青绿色,成熟后黄绿色。果肉厚实,质脆味美,可供鲜食,也可加工成盐渍橄榄、糖渍橄榄、五香橄榄、甘草橄榄等。核坚硬、也呈纺锤形。鲜橄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钙量较多,100克中约有200毫克,适于老年人食用。食用橄榄不仅有开胃下气、助消化的功效,还有利咽清肺、生津解毒的作用。可治流感、白喉等症。橄榄性喜温暖,乌榄(Canariumpimela)主要产于广东,栽培较多,肉味苦涩,含橄榄油较多,可腌食而不宜鲜食。橄榄(白榄)以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四川、云南、台湾栽培较多,优良品种多个。西方喜用橄榄枝叶作为和平的象征。


橄榄

☚ 香榧   槟榔 ☛

橄榄gǎn lǎn

《本草纲目》果部第31卷橄榄(60)。药名。
【基原】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Raeusch.,详见“橄榄实”条。

橄榄

橄榄

又名青果、白榄。西汉长安上林苑植物之一。橄榄科。常绿乔木。有芳香胶粘性树脂。性喜温暖。果实可食用。中医以果实入药清肺利咽,主治咽喉肿痛。《三辅黄图》所载上林苑奇草异木中有:“……橄榄……皆百余本。”但因南北异宜, 岁时多枯瘁。

☚ 槟榔   含消梨 ☛

橄榄ɡǎnlǎn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别名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Lour. ) Raeusch. 的果实。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甘、涩、酸, 平。入肺、胃经。清肺利咽, 生津解毒。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 解酒毒、鱼毒。生食或煎服: 9~15 克。

橄榄

橄榄

橄榄,又名青果、谏果、忠果、甘榄。始载于《食疗本草》,原名橄棪。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Lour.) Raeusch.的果实。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本品味酸、涩、甘,性平。归肺、胃、肝经。功能清肺利咽,下气化痰,开胃止泻,消酒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痫证、痢疾、酒醉、河豚中毒、湿疹等。热毒上蒸,咽喉肿痛,以橄榄加莱菔煎服,可以清肝经风火,肺经燥热,两药合用,旧名青龙白虎汤。现代临床用橄榄煎汤代茶饮之,防治流行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用于痰迷心窍,痫厥流涎,可以橄榄为主药,配合郁金、白矾煎汁浓缩成膏,开水调服,有化痰涤浊、清心利窍、凉胆息惊之功。临床报道,以橄榄煎取浓汁服,或行保留灌肠,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有一定疗效。酒后嚼食橄榄1~2枚,能止渴除烦,醒酒消食。食河豚中毒,以橄榄捣烂,加水适量绞汁饮,或煎取浓汁饮; 鱼骨鲠喉,可嚼食橄榄,徐徐咽汁,无果实时以果核磨汁频饮亦效。橄榄外治炎症性皮肤病,具有收敛、消炎、减少渗出液及缓解局部疼痛的作用。故湿疹宜用橄榄浓煎液湿敷; 下部疳疮,可以橄榄烧存性,加入等量儿茶,研细末,香油调敷。煎服9~15g。多食令人气壅。用盐腌过,则味不苦涩,亦不致壅气。
橄榄核亦供药用。烧存性研末,每服3~6g,治肠风下血久而不愈。配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烧存性研末,每服3~6g, 以茴香煎汤调服,可治𤻊疝睾丸肿痛。 磨汁点眼除翳膜。
实验研究: 橄榄果实含挥发油0.11%,内含α-及β-蒎烯、莰烯、月桂烯、柠檬烯、桉叶素、对聚伞花素、芳樟醇、 乙酸芳樟醇酯、α-玷烯、β-石竹烯、 乙酸松油醇酯、牻牛儿醇、乙酸牻牛儿醇酯、橙花醇、乙酸橙花醇酯、乙酸香茅醇酯、δ-毕澄茄烯、δ-毕澄茄醇、榄香烯等。还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以及钙、磷、铁、维生素C等。种子含挥发油7.8%,内有香树脂醇,还含脂肪油约20%。

☚ 光慈姑   枳椇子 ☛

《橄榄》gan lan

Olive→朱春雨(Zhu Chunyu)

橄榄

olive


橄榄

oliv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