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儿mó tè er艺术家用来写生、雕塑的描写对象或文学家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原形。[英] model。1925年吴瑞公译《最新性欲研究: 男女交合论》第七章:“若日对一模特儿写生,则习惯成自然,反毫不刺戟,绝无性欲之观念存在矣。”1925年刘豁公《上海竹枝词》:“时髦画师盛某,设美术社于白克路某号室,以贱值雇一小家碧玉为模特儿,日令裸立讲台,俾彼从游弟子实地写生,更备参观券多张,任人购取,每券索费二元,生涯颇不寂寞。” 模特儿 模特儿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依据的有名有姓的生活中实有的人物。又称“原型”。原指用于为美术家或雕塑家作模型的人体,泛指可供文艺家创造形象的一切模范事物。作者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为模特儿,首先必须以“人类心灵的观察者”为职业 (司汤达),去“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 (柳青),这样,他才能发现并抓住一个个可供他写作的活生生的人物。阿·托尔斯泰《致青年作家》:“仗着内心的视力去观察他所描写的对象,这样来创造作品——这是作家的规律。”模特儿积累的多少,既显示作家生活底子的薄厚,又影响作家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凡生活中可作模特儿的人物,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 作者感觉到这个人物有意思,有特点,(二) 这个人感动了作者,使他不能平静; (三) 作者觉得这个人有意思,感动了他,但还要考虑写出来后,读者是否感动,是否觉得有意思,只有具备以上三条,才能成为模特儿。 ☚ 正面人物 原型 ☛ 模特儿 模特儿Moteer英文model的音译。原义是“模型”。主要指供绘画、雕塑创作当作参照对象的真人或作为学校美术教学写生对象的人。现在,模特儿不局限于此,扩大至许多方面均用模特儿。例如,时装模特儿、商业模特儿、摄影模特儿、广告模特儿、封面模特儿等等。专业美术学校有专职的“教学模特儿”。小学美术教学也使用模特儿,如画人物速写、素描、头像的对象。画自画像,自己便是模特儿。同学间互画,便是互为模特儿。模特儿,对教师来说属“教具”性质,对学生来说属“学具”性质。为了尊重模特儿的人格,不将其称为“教具”或“学具”,而直称“模特儿”。 ☚ 静物 美术作业 ☛ 模特儿model 模特儿model 时装~dress model;fashion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