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模仿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模仿论西方犯罪学有关犯罪原因的理论。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塔尔德在1890年提出三条模仿规律:(1)人们接触愈多,相互模仿愈多;(2)下层人物模仿上层人物;(3)两种对立的行为方式相冲突时,一种方式必然取代另一种。犯罪行为也受制于这些规律,也不过是人模仿学习的产物。塔尔德否定了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提出了自己归纳的犯罪者模仿行为的特点: (1) 人的社会化早期模仿能力最强,因而青少年犯罪的模仿性特点突出;(2)在群聚地或城市,人们由于接触频繁,所以模仿性犯罪亦多;(3)“权威崇拜”极大地影响着模仿性犯罪行为。这一理论因片面强调模仿而忽视了犯罪者的身体、心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而遭到犯罪社会学派和犯罪心理学派的反对。 模仿论 模仿论西方关于研究艺术起源和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种学说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并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人类艺术史上,特别是欧洲艺术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美术的社会功能 表现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