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模仿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模仿论

西方犯罪学有关犯罪原因的理论。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塔尔德在1890年提出三条模仿规律:(1)人们接触愈多,相互模仿愈多;(2)下层人物模仿上层人物;(3)两种对立的行为方式相冲突时,一种方式必然取代另一种。犯罪行为也受制于这些规律,也不过是人模仿学习的产物。塔尔德否定了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提出了自己归纳的犯罪者模仿行为的特点: (1) 人的社会化早期模仿能力最强,因而青少年犯罪的模仿性特点突出;(2)在群聚地或城市,人们由于接触频繁,所以模仿性犯罪亦多;(3)“权威崇拜”极大地影响着模仿性犯罪行为。这一理论因片面强调模仿而忽视了犯罪者的身体、心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而遭到犯罪社会学派和犯罪心理学派的反对。

模仿论

模仿论

西方关于研究艺术起源和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种学说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并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人类艺术史上,特别是欧洲艺术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最早提及模仿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但他的学说是建立在客观唯心论基础上的,认为客观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亚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模仿论。他认为本质就在客观现实之中,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模仿是人固有的天性,人们借助模仿获得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并得到满足和愉快。他还认为,由于模仿的媒介不同,而有不同种类的艺术;由于模仿的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由于模仿的方式不同又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发展和深化了模仿论。意大利画家L·D·芬奇说:“画家的心应该象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假如你在用自己的艺术模仿自然界所产生的形式的全部特质时不是一个万能大师,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他们还主张艺术家应该通过自然科学去认识和掌握自然法则,从中获得模仿的技巧,用于艺术实践(如人体解剖学、数学、物理学、透视学等)。并且将艺术模仿的范围从亚里士多德强调的人的行动扩大到人的内心活动。
模仿论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D·狄德罗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艺术模仿自然要达到美与真的统一,艺术的使命是揭示事物的普遍关系。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要求艺术的模仿必须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并强调模仿的创造性。
19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H·T·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将模仿论进一步发挥。认为艺术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忠实再现,提出“美即生活”的论断。但他同时要求艺术还要判断生活,说明生活。
马克思主义美学吸取了模仿论的合理成分,提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要反映生活的历史本质,并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创造新生活的论断。

☚ 美术的社会功能   表现论 ☛
000084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