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樟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其他 > 樟腦
樟腦  zhāngnǎo

亦稱“腦子”、“韶腦”。樟科植物樟樹的根、幹、枝葉經提煉後的結晶顆粒。雪白粉狀或無色透明硬塊,易揮發,氣味芳香清凉。主治齲齒、霍亂、心腹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樟腦》:“〔釋名〕韶腦。”又“〔集解〕時珍曰:樟腦出韶州、樟州。”清·張璐《本經逢原·香木部·樟腦》:“一名腦子,又名韶腦,辛熱有毒,忌見火。”

成分

成分

构成事物的成分:分(水~;糖~)
液体所含的成分:浓度
浓度高:浓(~烈;~重;~密;淳浓)稠(~粥)
物质的成分:色 质分
主要的成分:血液 血轮
某种物质中所夹杂的不纯的成分:杂质 渣滓
沉淀的杂质:
好的成分:精(酒~;香~)
从物体中提出的好的部分:脑(樟~)
所含的能提供营养的成分:养分 养料营养 荣养
金银等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成色
成色纯:十足
金银的成色十足:足色 足足
成色不好:损色
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清一色
(构成事物的各种物质或因素:成分)

☚ 传统   多 ☛

其他拟状物

其他拟状物

角(菱~;皂~) 锤(秤~;纺~) 蜡(~梅) 脊(山~;屋~) 玉(琼~) 门(闸~;灶~) 柱(水~;冰~) 耳(~房)齿(锯~) 舌(火~;帽~) 胆(瓶~;球~) 髓(木~;石~)泪(烛~;蜡~) 房(蜂~;莲~) 鱼(~雷;木~) 鳞(~甲;龙~) 鼓(石~) 嘴(壶~;瓶~;~嘴) 冠(鸡~;花~) 帽(螺丝~) 流(电~;气~) 排(竹~;牛~) 桥(鞍~) 井(矿~;天~) 花(蚕~;钢~) 絮(柳~;芦~) 臼(~齿) 结(喉~) 铃(杠~;哑~) 翼(机~)套(手~;袖~;笔~) 垄(瓦~;沙~) 箱(风~) 槽(牙~)山(~墙;冰~) 叶(百~窗) 爪(掣~) 栓(~剂) 尺(镇~;戒~) 核(煤~) 盘(磨~;棋~) 质(金~) 芽(肉~) 霜(柿~) 囊(胆~;肾~) 脉(叶~) 台(戏~;讲~) 脑(樟~;石~;豆腐~) 龙(~舟;火~)峰(洪~;驼~) 瓜(脑~) 蛇(~予;~弓) 礁(珊瑚~) 玻(~璃丝) 苗(火~) 乳(豆~;石钟~) 襻(车~;鞋~) 帘(眼~) 豆(土~) 鹿(~砦) 钱(榆~;纸~) 锁(石~;长命~) 潮(热~;高~;心~) 床(机~;车~) 裙(桌~;围~)刀(~币;冰~) 掌(仙人~) 缸(汽~;灰~) 桃(棉~;核~) 沟(瓦~) 牙(月~;轮~)腿(床~;桌~) 碗(钢~;轴~) 盒(骨~) 杯(金~) 柳(~眉;~腰) 腰(~鼓) 缨(萝卜~) 屏(网~;荧光~) 芽 枪(烟~) 炭(山楂~) 流(暖~) 花(泪~;葱~;油~) 峰(乳~;驼~) 觜 穗(~头;旗~) 月
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雪花

☚ 拟状物   某种用途的物品 ☛

樟脑

药名。出《本草品汇精要》。又名潮脑、树脑。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的根、干、枝、叶经加工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主产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辛,热,有毒。入心、脾经。通窍,辟秽,杀虫,止痛。
❶治中恶猝然昏倒,热病神昏,寒湿霍乱,心腹胀痛。入丸、散服,一次量60~150mg,不入汤剂。
❷治疮疡,疥癣,跌打扭伤,冻疮。研末用酒精配成酊剂涂擦;牙痛,喉痹,转骨炎,神经性皮炎,研末敷。孕妇忌服。樟脑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增进呼吸及循环。少量口服在胃内产生温暖舒适感,大量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皮肤上揉擦可发红,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有轻微局麻作用。对离体兔肠有解痉作用。人内服樟脑过量会出现大脑皮层兴奋、惊厥、呼吸衰竭而亡。

樟脑camphor

化学名莰酮—〔2〕。一种双环萜酮。分子式C10H16O。白色晶体。有特殊香气,味辛凉。密度(20℃)0.9950。熔点178.5~179℃,沸点207℃,因二者相近极易升华。旋光度(20℃)+44.48°(20%乙醇中)。微溶于水(1/1 000),易溶于乙醇、二硫化碳、苯、甲苯、氯仿、汽油等多种有机溶剂中。分天然樟脑和合成樟脑两种。前者多为右旋体;主要由樟树的根、干、枝、叶切碎后经水蒸气蒸馏,冷凝后得到白色结晶为粗樟脑、油状液体为粗樟脑油,粗樟脑油经熔化、分馏再经升华精制成精制樟脑,后者则为外消旋体;它由松节油加工而得。樟脑为硝化纤维增塑剂,用于赛璐璐工业和照相软片制造、无烟火药等。医药中用作中枢神经兴奋剂(樟脑磺酸纳),局部麻醉剂,十滴水、仁丹、万金油、樟脑酊等的配方中。它还具有消毒、杀菌、防腐、防蠹功用。也在食品中作微量添加剂。

樟脑

化学名萜酮—[2],分子式C10H16O,一种双环萜酮,由樟树木片加工提炼的白色晶体。20世纪初德国首先开始工业合成樟脑。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合成樟脑。樟脑密度(20℃)0.9950 g/ cm3。熔点178.5~179℃,沸点207℃。旋光度(20℃)+44.48°(20%乙醇中)。微溶于水(1/1000)。

樟脑camphor

系由樟树制得的挥发性固体物质。本品为无色半透明结晶块,有穿透性特异芳香并有清凉感,点火易燃烧。本品皮下注射或肌注由于局部刺激作用,可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心肌兴奋。临床用于呼吸、循环衰竭病人,制品为樟脑油针和樟脑磺酸钠针;局部皮肤刺激药如樟脑醑,对冻疮、挫伤、扭伤、局部炎症等有效;口服可治疗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由樟脑、薄荷、冬青等可混合制成消炎镇痛药。

樟脑

又称“莰酮—2”。属于酮类化合物,具有酮的性质,可被还原为尤脑(即冰片)或被氧化为樟脑酸。樟脑是白色透明固体,易挥发,不溶于水,溶于醇,有许多重要用途,工业上用α—蒎烯合成樟脑,也可由樟脑油或芳樟油分出再经升华精制而获得。


樟脑

一种萜类化合物。由樟树的根、茎、叶蒸馏而得或由松节油合成。化学式为C10H16O。无色晶体,有特殊香气,易挥发。用于医药、橡胶、电器、化工等方面。

樟脑zhāng nǎo

《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樟脑(42)。药名。
【基原】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1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原植物详“樟木”条。
【别名】韶脑(《神效方》),潮脑(《品汇精要》),脑子(《本经逢原》),油脑、树脑(《药材资料汇编》)。
【性味】辛,热。《品汇精要》:“味苦辛,温,有小毒。”
【归经】
❶《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❷《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通窍,杀虫,止痛,辟秽。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❶《普济方》:“作膏治诸恶疮及打扑损伤,风湿脚气等疾。”
❷《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二至五厘;或以酒溶化。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樟脑,可看到一些呼吸的兴奋,主要是由于皮下注射时刺激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性兴奋。
【药理】
❶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在体外心脏上,在造成衰竭时,见有兴奋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在其功能极度低下时,见有兴奋作用,内脏血管收缩而皮肤血管舒张,血压上升。故认为对循环虚脱或急性心功能衰竭者有效,但也有人对其疗效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❷抗真菌:体外试验对羊毛样小孢子菌、红色毛藓菌有强烈抑制作用,能完全抑制其在平皿中生长。
❸体内过程:樟脑经黏膜、皮下、肌肉皆易吸收。口服吸收也快。在肝中解毒颇迅速,氧化成樟脑醇,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由尿中排出。
❹毒性:误服樟脑制剂可引起中毒。内服0.5~1.0克可引起眩晕、头痛、温热感,乃至兴奋、谵妄等。2.0克以上在一暂时性的镇静状态后,即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导致癫痫样痉挛,最后可由于呼吸衰竭乃至死亡。内服7~15克或肌肉注射4克,可致命。中毒之治疗方法一般为对症治疗,因其在体内解毒快,故常可救活。

樟脑zhāngnǎo

中药名。出《本草品汇精要》。别名潮脑。为樟科植物樟Cin - namomumcamphora (L. ) Presl 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辛, 热, 有毒。入心、脾经。通窍, 杀虫, 止痛。治卒然昏倒、热病神昏、心腹胀痛。内服: 研末入散剂, 60 ~150 毫克; 或作丸, 不入煎剂。治疮疡、疥癣、跌打损伤, 研末, 用酒精配成酊剂擦。内服过量可引起中毒。孕妇忌服。樟脑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促进呼吸和循环。涂于皮肤有清凉感, 并有止痒、止痛、局麻作用。大量可引起惊厥。

樟脑

樟脑

樟脑,又名韶脑、潮脑、树脑。始载于 《本草品汇精要》。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半透明的块片。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此外,广东、浙江、云南、湖南等省亦产。
本品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脾经。功能除湿杀虫,散瘀止痛,开窍辟秽。外用主治疥癣、疮疡、跌打损伤疼痛及牙痛等。内服用于昏厥,痧胀腹痛呕泻等证。用于疥癣,能除湿止痒,可与硫磺、枯矾、苦参、黄柏等研末涂擦患处。小儿秃疮,则配花椒、脂麻为末,洗后搽之。若治疗疮疡,有收敛、消肿、止痛之效,如远年烂脚,久不收敛者,配黄柏为末,与豆腐渣和匀涂于患处。口腔糜烂,配花椒共研为末,入铜锅内,碗盖泥封,置火上数分钟,药升至碗中,刮取后吹入口中。治冻疮,用本品溶于白酒中或同猪油熬膏,涂擦患处,能散寒凝而消肿痛。若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用之能散瘀止痛。可单用或配当归、红花、肉桂、细辛等浸酒外搽。用于牙痛,可配朱砂为末,搽于痛处;或将细辛切碎置锅内,上撒樟脑,碗盖泥封,文火升华,放冷取霜,用棉裹如梧桐子大,放患牙处咬定,均有止痛作用。本品辛香走窜,有开窍与辟秽化浊的作用。故内服也用于猝然昏倒或热病神昏等证,可与麝香等配合入散剂或丸剂服用。治痧胀腹痛,可与没药、乳香同研为末,茶水调服; 或用精制樟脑10g,浸高粱酒50ml,每次内服1ml。又如夏令治痧胀腹痛吐泻、头晕等证的常用成药“十滴水”,本品亦为主要药物之一。本品以外用为主,内服必须审慎,如用量较大,每致食欲减退、呕吐,并可致口干、喉痛等。过量易中毒,始则眩晕,头痛,乃至兴奋、谵妄,最后可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解救方法为一般对症治疗。入散剂服,0.08~0.15g。气虚患者及孕妇均忌服。
实验研究: 樟脑涂于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并有清凉感,可镇痛、止痒。内服刺激胃部而有温暖、舒适感,可作驱风剂,量大则产生恶心、呕吐。大量注射入体内,可兴奋大脑皮层运动区及脑干,引起癫痫样惊厥。皮下注射,可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但对呼吸中枢并无选择性。它并非强心剂,有人报告其代谢产物,即氧化樟脑,有强心、升压及兴奋呼吸的作用。误服过量可引起中毒,0.5~1.0g可引起眩晕、头痛乃至兴奋、谵妄等,2.0g以上可引起癫痫样惊厥,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内服7~15g或肌注4g,每可致命。解毒为对症治疗,因其在体内解毒快,故常可救活。

☚ 藤黄   儿茶 ☛

樟脑

樟脑

蒙古名芒嘎布日、查松—嘎布日、查松—塔拉哈。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的根、干、枝、叶等之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本品味苦、辛、涩、性凉、软、钝、稀、浮,有小毒。有清热,止痛,开窍之功效。用于
❶山滩界赫依性热:与肉豆蔻、白豆蔻等配用。
❷可根治陈旧性潜伏热: 配制二十五味冰片丸用。
❸骚热、疫热之增盛期,丹毒,毒热,胸部脓疡,脏腑热,脉热,血热,骨热等诸热症: 作为九味冰片散之主药用,并佐以各该热症相应药物。
❹卒然昏迷,不省人事,则与麝香配用。
❺伤筋化脓:与熊胆、石韦、诃子、阳起石、土石膏等配制,外敷。对牙痛与朱砂调配涂于患部。

☚ 冰片   乌奴龙胆 ☛

樟脑

樟脑

樟脑,维吾尔药物名卡福尔,别名卡米福拉。本品为樟科植物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我国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区,国外主产于印度等国。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半透明的硬块,加少量的乙醇、氯仿或乙醚,易研碎成细粉;有刺激性特臭,味初辛、后清凉;在常温中易挥发,燃烧时发生黑烟及有光的火焰。
本品性三级干寒,味微辛。功能生干生寒,调节异常血液质,泻火补心,清热补脑,爽心悦志,除湿止痛,消炎止泻,清肺化痰,凉血止血,麻醉局部等。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血液质性心虚、脑虚,关节和肌肉疼痛,湿热性肠炎、痢疾、肺结核、胸膜炎,血热鼻血等。内服100—300 mg,外用适量。本品对寒性气质者有害,并可降低消化功能,多闻可使精液减少,头发早白,肾和膀胱产生结石,矫正药为麝香、龙涎香、海狸香。本品一般不宜用于儿童、妇女和年老者。若本品缺货,可代用白檀香、天竺黄。本品可入小丸剂、片剂、蒸露剂、散剂、油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主要为樟脑(camphor)。
❶局部作用,樟脑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及防腐作用,并有清凉感和止痒作用。
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对心脏有强心作用,并对内脏血管有舒张作用。

☚ 紫檀香   龙葵叶 ☛

樟脑zhang nao

camphor

樟脑

campho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