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樗白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根皮 > 樗白皮
樗白皮  chūbáipí

亦稱“椿樗根皮”、“鳳眼草”、“椿根白皮”。苦槲科植物臭椿的乾燥根皮。塊狀或筒狀,黄棕色,質粗糙疏鬆。主治腸風下血,久撩瀉。始載於唐代典籍。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木部·椿木》 引唐·甄權 《藥性諭》:“樗白皮,使味苦,微熱,無毒。能治赤白痢,腸滑痔疾,瀉血不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椿樗》:“〔釋名〕樗亦椿音之轉爾。白皮及根皮,苦温,無毒。”清·張璐《本經逢原·喬木部·椿樗》:“椿樗根皮,鳳眼草……樁根白皮,性寒能澀血,治濕熱爲病,瀉痢濁帶,滑夢遺精證。”

樗白皮

药名。出《药性论》。又名樗皮、臭椿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的根或树干的内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涩,寒。入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收涩,杀虫。
❶治痢疾,久泻,便血,痔血,崩漏,滞下,遗精,小便频数,蛔虫病。煎服: 6~9g。
❷煎汤洗治皮肤疮癣; 熬膏敷治脾肿大。根皮含苦楝素 (Mersosin)、鞣质等。根皮还含吲哚类生物碱如铁屎米酮及其氧化物等。树皮含臭椿苦桐 (Ailanthone)、臭椿苦内酯(Amarolide)、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 (Quas-sin)、新苦木素,另含东莨菪素、β-谷甾醇等。本品在体外对痢疾、伤寒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臭椿苦酮有较强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和白血病P388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苦木素可作苦胃健胃剂。兔静脉注射苦木素易致死,但它不易自胃肠道吸收。

樗白皮chūbáipí

中药名。出唐·甄权《药性论》。别名椿根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altissima (Mill. ) Swingle 的根或树干的内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涩,寒。入胃、大肠经。清热燥湿, 涩肠, 杀虫。治痢疾、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蛔虫病, 煎服: 6 ~ 9 克。根含苦楝素、鞣质、赭朴吩(Phlobaphene) 等。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等。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臭椿苦酮有较强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樗白皮

樗白皮

樗白皮,又名臭椿皮、椿皮。始载于《药性论》。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根或树干的内皮。春、秋两季剥取根皮或干皮,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根皮呈扁平的块片状或稍内卷成瓦片状,长宽不一,厚0.2~1cm。外表面灰黄棕色,粗糙,有多数显著突起的梭形皮孔,长1~2cm,中央纵裂,边缘稍反卷,除去粗皮者则见黄白色皮层; 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坦,密布细小点状或短线状突起,有时破裂成小孔状。质坚而脆,折断面不平坦,栓皮层显颗粒性,韧皮部显纤维性,易与栓皮层剥离。气微,味苦,嚼之带砂性。
干皮多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不规则纵横深裂纹,皮孔大,有时数个纵向相接,去粗皮者具淡黄色皮层。其它特征与根皮同。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北等省。此外,全国大部分省区亦产。
本品味苦、涩,性寒。归大肠、胃经。功能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兼有杀虫作用。主治慢性泄泻、赤白痢疾、肠风便血、月经过多、崩漏、带下、梦遗滑精等证,是一味性沉降而以固涩为用的药物,对久病正气已虚而滑脱不禁之证,尤为相宜。临床用治泻痢诸证,可随证配伍应用,如《本草衍义》之人参散(又名人参樗皮散),以樗根白皮、人参等分为末,温酒调服,治疗因饮啖无度,蓄毒在脏,挟热下痢脓血,腹痛连肛,多日不瘥。又《近效方》以樗根白皮捣取浓汁,加入粟米泔适量灌肠,治疗疳痢日夜无度。其治便血者,如《普济本事方》之椿皮丸,以臭椿皮配苍术、枳壳,醋糊为丸,用于湿阻气滞,肠风时便清血,腹中刺痛。其治妇科出血者,如《妇人大全良方》之固经丸,以樗白皮配龟板、黄柏、黄芩等,用于血虚有热,经行不止及崩中漏下,紫黑成块。现代临床应用,多以本品配黄柏、鸡冠花等治疗湿热赤白带下; 配乌贼骨、陈棕炭等治疗崩漏不止; 配木香、诃子等治疗久泻久痢; 亦有单用本品之流浸膏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皆取得较好效果。樗白皮治疗蛔虫病,一般可用50%煎剂或丸剂,不须另服泻药,即可排虫,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或腹泻,停药后自愈。外用煎水洗,可治湿疮疥癣,此亦燥湿杀虫之验。樗皮与椿皮的性能,据古今各家论述,多谓苦以燥湿,寒以除热,涩以收敛。证之临床,椿、樗二皮,同属收涩之药,故用于久泻、久痢、崩漏、带下、梦遗滑精等证,皆可收“涩以固脱”之效。内服宜炒黄用之。煎服,6~12g,鲜品15~30g;研末服,1.5~3g。脾胃虚寒及积滞未尽者,均应慎用。
凤眼草,为臭椿的果实。又名樗荚、椿荚、臭椿子。亦供药用。味苦涩,性寒。有清热,燥湿,止血,杀虫作用。多用于大便下血、尿血、血崩、湿热带下、泻痢及尿道炎症。《圣济总录》以本品半生、半熟(炒黄)研末服,治肠风泻血,名椿荚散。民间治阴道滴虫病,以本品配蛇床子、千里光等煎水外洗患部。煎服,6~10g。
实验研究: 臭椿根皮含吲哚类生物碱:主为铁屎米酮还有铁屎米酮-3N-氧化物,甲氧基铁屎米酮及其-3N-氧化物,1-羟基铁屎米酮、1-乙酰基-4-甲氧基-β-咔啉、1-(1′,2′,-二羟基乙基),-4-甲氧基-β-咔啉、1-(2-羟基乙基)-4-甲氧基-β-咔啉、6-甲氧基-β-咔啉-1-羟酸甲酯等。另含苦味素: 臭椿新苦内酯A、B、C等。
树皮含苦味素: 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还含东莨菪素、脂肪酸、β谷甾醇等。
凤眼草含臭椿苦酮,植物油。种子含油及臭椿内酯,臭椿苦酮,查杷任酮,苦木素,2,6-二甲氧基醌。
煎剂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臭椿苦酮具有较强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 椿白皮   乌梅 ☛
000029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