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榴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榴连durian

木棉科榴连属常绿果树, 大乔木。又名榴梿、流连。学名Durio zibethinus L.。
起源与分布 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热带潮湿低地栽培较多,非洲和美洲中南部热带地区也有栽培。中国海南省保亭县和万宁县1960年引种, 生长正常, 并已开花结果。
特征与特性 高15~25米或更高。主干明显, 直立, 分枝低。新梢褐色或浅红色。树皮灰黑色,粗糙,有小鳞片。单叶互生, 椭圆披针形, 长6~25厘米,宽2.5~9厘米, 基部钝或圆形, 顶端尖长, 全缘,革质,具柄; 叶面深绿色, 有光泽, 叶背银灰色,中脉突出,侧脉10~20对。在已落叶的侧枝上抽生聚伞花序, 多分枝, 密集, 下垂, 每花序有3~30朵花; 花大,奶黄色或淡黄色; 花下午开, 在开花前已授粉,清晨花谢, 有难闻的气味; 花苞2枚, 锥形, 早谢;花梗粗, 长2~4厘米,满布盾状、金黄色或浅红棕色的鳞片;副萼初时各部闭合,后分裂为2~4个不规则的全裂片,浅黄色;花萼钟形,中部以上4~6裂;花瓣4~5枚;五体雄蕊,雄蕊束离生,扇形, 长2.5~5厘米, 背面有皱纹,由4~18条花丝组成, 基部合生,花药肾形, 3~12个一簇; 子房4~5室, 柱头头状, 黄色或橙色。果大, 重4~5千克, 具柄, 下垂, 圆球形、卵形或卵状椭球形,长15~30厘米, 直径13~15厘米; 外果皮厚,密生三角形短刺, 黄色或黄绿色; 成熟时果实堕地开裂; 每室有种子2~6个, 外包有假种皮即为果肉; 果肉多为黄白色, 也有乳白色的, 肉质, 粘性,柔软,多汁, 富含脂肪和蛋白质, 具奶酪香气, 味浓甜, 初食者感恶臭难闻, 多食则觉香甜可口,甚至成瘾(见图)。海南兴隆4月至5月开花,8月至9月果熟。

榴连
1. 果枝; 2. 花枝; 3. 果实纵剖面


榴连是典型的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 8℃以下出现寒害。花期需水量大, 缺水则落花落果。种植园以深厚肥沃的冲积土或壤土最宜。忌排水不良的沼泽地或重粘土。偶有寒害的地区宜选背北向南又不沉积冷空气的小环境建园。
品种类型 果实大小和形状、果肉风味和品质等因品种不同而异。用种子繁殖的植株间产量差异较大,有些品种几乎不结果。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已重视选种工作
栽培技术要点 繁殖用种子、嫁接苗或圈枝苗。种子不耐贮, 应采后即播。幼苗期需充足水分和适度荫蔽。苗高1米左右定植, 植距10~12米。幼龄树适度荫蔽有利于生长。结果树需充足的光照。实生苗植后要8~17年始投产,嫁接苗或圈枝苗植后4~5年即开花结果。一般3月至4月开花, 5月至7月果熟。常温下鲜果不耐贮, 在4~5℃、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可贮几个星期。在海南岛11月至12月也可见开花, 但不能坐果。
经济价值 榴连果肉具奶酪香气, 味浓甜, 独具风味, 是热带名果之一, 有“热带果王”之称。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36%,碳水化合物(糖占2/3)34.1%, 蛋白质2~2.8%, 脂肪1.2~3.9%, 矿物质中铁的含量相当高,维生素B含量丰富, 维生素E、C、G、A等也较丰富。有温热滋补作用。果肉除鲜食外, 尚可加工成一系列食品。未熟果可作菜肴。种子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也含有蛋白质, 烤、焙或切片油炸后可食,也可加工糖果等。中国海南岛南部可作试验性商品栽培。由于其树形美观, 叶片奇异, 也可作热带庭园观赏绿化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