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笺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笺注 楚辞笺注楚辞注本。四卷。明李陈玉撰。陈玉字石守,号谦庵,吉阳(今江西吉水)人,曾任武塘令、侍御史等职。陈玉有感于历代注家对楚辞注释方法的混同,而采取“笺”、“注”的形式,对它们进行研究。本书以《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而以《九辩》、《招魂》、《大招》为宋玉作。本书笺注的体例是,先作一小序,然后再分段讨论。每段都先串讲大意,然后再笺注词句。本书不以名物训诂为主,而以阐发屈原思想为主。对于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情操多所发掘和褒扬,对后代研究屈原思想者启发颇大。书中亦有比附过当之处。本书的刊本有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仲春武塘魏子渠本。 ☚ 楚辞听直 楚辞屈诂 ☛ 楚辞笺注 楚辞笺注楚辞研究专著。明代李陈玉著。4卷。此书旨在托寓家国、身世之思,故其笺注始终以阐发大义为主,于美人芳草反复申言之。自卷一至卷三为屈原作品,其编次别异于诸家,谓《天问》在《离骚》后、《九歌》前。卷四有《九辩》、二《招》,为宋玉所作。其注先为小序,然后分段言之,每段先明旨意,次注句意,于句下用双行小字注音。《九歌》以下不分章节,注亦甚简。此书特于《天问》用力颇勤,分天事、地事、人事三大段,且多为后人采用。又谓《怀沙》是“寓怀长沙”,此为蒋骥所本。至于字义训诂,颇多穿凿之说。版本有康熙十一年壬子仲春武塘魏子渠刊本。 ☚ 楚辞章句 楚辞集评 ☛ 楚辞笺注明李陈玉撰。陈玉字守石,号谦安,吉阳(今江西)人,生卒年未详。崇祯时曾任县令,明亡不仕,退隐山居,往来于古楚故地,被发行吟,追慕屈子之遗风。著述中常以注屈而寓兴亡之感,蕴藉忧患之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体会因此而常有过人之处。因其忧愁幽思,发愤著书,故《<楚辞>笺注》一书仅以三十日即成。此书笺注体例:先为小序,以下分段,每段先注明大意,然后再分句一一笺注,文中还时时注明读音。笺注文字的特点是以分析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为主,以串通文义为辅。对于名物训诂以及芳草美人之喻,也十分注意讲解。《自序》中说:“屈子千古奇才,加以纯忠至孝之言,出于性情者,非寻常可及。而以训诂之见地通之,宜其蔽也。且夫骚本诗人之意,镜花水月,岂可作实事解会?”并认为《离骚》为《楚辞》开篇,解通《离骚》,对其它各篇理解“竟如破竹矣”,因此对《离骚》所下功夫最深,既笺又注。而其他如《九歌》、《九章》和《招魂》等篇的笺注,其详略程度则大不相同。有清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仲春武塘刊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