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楚国历史文化大事纪要 楚国历史文化大事纪要 约公元前11世纪后期(殷商末) 祝融之后、芈姓季连之苗裔鬻熊周,事西伯昌(周文王)。 鬻熊子熊丽始封于雎山之间。 熊丽生熊狂。 约前11世纪末(西周初) 熊狂子熊绎参加岐阳之会,周成王与诸侯会盟,熊绎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人共同守燎。 周成王以子男之田封熊绎于楚蛮,熊绎以芈为姓,居丹阳。 熊绎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桃弧棘矢供奉周王。 熊绎子熊艾继为楚君。 约前10世纪(周昭王至周孝王前期) 周昭王接连南征荆楚,后死于汉水之中 熊艾子熊䵣继位。 熊䵣卒,子熊胜立。 熊胜卒,弟熊杨继立。熊杨生熊渠。 约前10世纪末至前9世纪中(周孝王至周厉王时) 周夷王时,王室衰微。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周厉王时,熊渠畏周伐楚,去其王号。 熊渠卒,因长子康早死,中子红(挚红)立。 挚红卒,其弟执疵弑而代立。名曰熊延。 前848年(周厉王时) 熊延卒,子熊勇立。 前838年(周共和四年) 熊勇卒,弟熊严继立。 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 熊严长子伯霜立,是为熊霜。 前822年(周宣王六年) 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奔濮而蛮,季徇立,是为熊徇。 约前821-820年(周宣王七至八年) 楚薳氏欲助叔堪夺位,未成。 前800年(周宣王二十八年) 熊徇卒,子熊咢立。 约前799-792年(周宣王二十九至三十六年) 楚君自称为“公”。 楚国冶铸业初具规模,已能铸造成组编钟。 熊咢作楚公逆(咢)镈,铭文有“唯八月甲申,楚公逆自作……”等语。文字风格与用语同于中原。楚历以数词纪月、干支纪日,亦与周、鲁相同。 前791年(周宣王三十七年) 熊咢卒,子熊仪立。 前764年(周平王七年) 熊仪卒,被尊为“若敖”。楚君始有谥号。 若敖长子熊坎立,是为霄敖。 前758年(周平王十三年) 霄敖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 约前757—742年(周平王十四至二十九年) 蚡冒始启濮。 蚡冒征服陉隰。 若敖氏娶妻于䢵,生斗伯比。楚国始有斗氏。 前741 年(周平王三十年) 蚡冒卒,弟熊通杀蚡冒之子而代立。 约前740—711年(周平王三十一年至桓王九年,楚武王元至十三年) 楚与邓国交好,熊通娶邓侯女邓曼为妻。 楚师侵鄀,伐申,伐吕。周平王遣卒戍申、吕。 熊通卜太子师,以申为太子赀之保(师)。 前710年(周桓王十年,楚武王三十一年) 楚师屡次北侵。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 前706年(周桓王十四年,楚武王三十五年) 熊通欲侵随,先使薳章求成。熊通从斗伯比之计,毁军而纳随之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为季梁谏止。楚未敢伐随,而退兵。时楚师已有中、左、右三军之称。 前704年(周桓王十六年,楚武王三十七年) 夏,熊通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至会。熊通使薳章谴责黄国,同时亲自率师伐随。楚师军于汉、淮之间。随侯御之,战于速杞。随侯以随师进击熊通直接指挥的左军。随师败,随侯逃逸,所乘戎车及其戎右少师均为斗丹俘获。 秋,楚与随平,盟而还。 熊通自立为“武王”。此后,楚君皆称为“王”。 楚武王始开濮地而有之。 前703年(楚武王三十八年)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通好。楚武王派道朔带领巴客聘于邓。邓南鄙人贪其币,攻杀道朔及巴行人。夏,斗廉率楚师及巴师围。邓师来救,大败。人夜溃。 前701年(楚武王四十年) 楚莫敖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屈瑕次于郊郢,斗廉以锐师夜袭郧师,败郧于蒲骚,盟贰、轸而还。 前700年(楚武王四十一年) 楚师伐绞,大败绞人,迫使订立城下之盟。楚师分兵涉彭水,引起罗人警戒。 武王已由丹阳迁郢。 前699年(楚武王四十二年) 莫敖屈瑕伐罗。至鄢水,济渡,秩序混乱,队伍不整肃,且不设备。至罗境,遭到罗与卢戎两军夹击,楚师大败。屈瑕回师至郢,自缢于附近之荒谷。群帅囚于荒谷东岸之冶父,等待处分。武王承担责任,皆予以赦免。 约前698—691年(楚武王四十三至五十年) 武王以鄀俘观丁父为军帅。克州、蓼(己姓),服随、唐,大启群蛮。 武王克权,使斗缗为权尹。楚国始建由楚王直辖的县级政府机构。 斗缗据权以叛。武王出兵围而杀之,遂迁权人于那处,使阎敖为尹。 武王灭罗。 前690年(楚武王五十一年) 武王伐随,病卒于征途。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率军开通道路,驾设桥梁,军临随都建立营垒。随人惧,求和。屈重假称奉王命入盟随侯,且请为会于汉汭。楚师撤还,济汉水而后发丧。 武王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 楚官多以“尹”为名。令尹执一国之柄,为百官之长。令尹、司马居卿位,多由楚公族成员及其后裔充任。莫敖位尊,历来由屈氏子弟专任此职。 前689年(楚文王元年) 楚都正式定在郢。 前688年(楚文王二年) 楚文王率楚、巴之师伐申,路过邓国。因有舅甥关系,邓侯宴请楚文王。邓人判断楚王必将为害于邓,请杀熊赀。邓侯弗许。 楚师伐申后南返,顺道伐邓。 前684年(楚文王六年) 息侯请楚伐蔡。楚出兵,败蔡师于莘,俘蔡哀侯 蔡哀侯向楚文王称誉息妫之美。文王访问息国,受到息侯接待,遂乘机灭息,以息妫归。后息妫生熊艰(堵敖)、熊頵(成王) 约前684—681年(楚文王六至九年) 文王以申俘彭仲爽为令尹,县申,息,朝陈、蔡,疆境到达汝水之滨申、息地处边地,楚设置由县公统领的“申、息之师”。 荆山产玉。卞和得璞玉,献于楚王。玉尹以为非玉,卞和被两次处以刖刑。至文王时,始命工匠剖此璞石,果是宝玉。由是称为“和氏璧”。 文王作“僕区之法”,规定:“盗所隐器,与盗同罪。” 楚始强,压制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楚 前680年(楚文王十年) 秋七月,楚师入蔡。 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 楚灭邓。 前676年(楚文王十四年) 巴人叛楚,攻取那处,随又进至楚都之下。 阎敖弃那处,游涌水而逃。文王杀阎敖,其族人作乱。 冬,巴乘楚乱,再伐楚。 前675年(楚文王十五年) 文王出师御巴,大败于津。师还,守城门的大阍鬻拳,拒绝败军入郢,文王不得已,转兵伐黄,败黄师于踖陵。还师及湫,得病。六月庚申卒。谥为“文”。 鬻拳自杀殉葬。 文王子熊艰立,是为堵敖。 约前674—672年(楚堵敖元至三年) 楚为逐鹿中原,加强车兵。楚国中上层贵族亦开始以车、马入葬。 楚申公彭宇卒,葬于申县近郊。随葬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物644件。礼器以鼎、簠、壶相配。以簠代簋,已与中原各国鼎、簋、壶的组合形式有所不同。 前672年(楚堵敖三年) 熊艰欲杀其弟頵。頵奔随,借随人之助杀艰代立,是为楚成王。 前671年(楚成王元年) 为结好于诸侯,扩大外交声势,楚遣使聘于鲁,楚、鲁始通。又遣使贡献于周。周惠王赐胙,令楚“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楚借周王之命南伐,后又东进,扩境千里。 前666年(楚成王六年) 令尹子元以车600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众车入自纯门。郑内城悬门不闭,子元等疑莫能辨,又闻齐、鲁、宋师来救郑,楚师遂夜遁。 子元欲蛊文夫人(息妫),曾为馆于宫侧而振万舞。伐郑返郢后,擅自住进王宫。斗射师谏,子元将其拘执。 前664年(楚成王八年) 申公斗班杀子元。子文(斗穀於菟)继为令尹,开始大力整顿内政。 约前663—660年(楚成王九至十二年) 成王为结好与国,嫁其妹仲南于江国国君。为此,铸楚王媵邛(江)仲芈南钟。 前659年(楚成王十三年) 郑亲于齐。楚师伐郑。 前658年(楚成王十四年) 楚师侵郑,囚郑之聃伯。 前657年(楚成王十五年) 郑仍服齐,楚再伐郑。 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 齐桓公会鲁、宋、陈、卫、郑、许、曹军侵蔡。蔡溃,遂伐楚,军次于陉。楚成王使屈完至齐师及诸侯之师中。齐桓公将诸侯之师列成战阵,与屈完同车观看。屈完以“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诸侯之师)虽众,无所用之”作答,遂与诸侯盟于召陵。 前655年(楚成王十七年) 弦子恃齐而不事楚。楚令尹子文率师灭弦。弦子奔黄。 前654年(楚成王十八年) 周惠王怨齐,授意郑国附楚联晋以抗齐,郑国因此拒不参加“首止之盟”。齐以诸侯伐郑,围新密。秋,楚成王围许以救郑。齐桓公率诸侯之师转而救许。郑围解,楚师还。 冬,蔡穆侯带领许僖公至武城见楚成王。僖公面缚、衔璧,大夫身穿丧服,士人以车拉着棺木,向楚请罪。成王依逢伯之说,按周武王克殷、释微子启的前例,亲释其缚,使复其所。 前649年(楚成王二十三年) 黄睦于齐,不归楚贡。冬,楚伐黄。 前648年(楚成王二十四年) 夏,楚灭黄。 前646年(楚成王二十六年) 楚灭英。 前645年(楚成王二十七年) 春,楚师伐徐。秋,齐、曹伐厉以救徐。冬,楚败徐于娄林。 前644年(楚成王二十八年) 楚复伐徐。齐再伐厉,不克,救徐而还。 前642年(楚成王三十年) 楚人着力经营铜矿的开采与铜器的冶铸,已能大量制作青铜礼器、兵器、乐器及生活用具,铜制生产工具也日见增多。 郑伯始朝于楚。楚成王赐以金(铜),既而后悔,与之盟:“无以铸兵!”郑伯遵约,返郑后铸为三钟。 前641年(楚成王三十一年) 冬,齐、鲁、陈、蔡、楚、郑盟于齐。时中原霸主齐桓公已逝世,是为楚国首次正式参加中原诸侯盟会。 前640年(楚成王三十二年) 随国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令尹子文率师伐随,取成而还。随国从此服属于楚。 前639年(楚成王三十三年) 宋襄公欲继齐桓霸业,求诸侯于楚。春,宋、齐、楚盟于鹿上。 秋,宋襄公、楚成王及陈、蔡、郑、许、曹君会于盂。楚执宋襄公以伐宋。 冬,楚使斗宜申献宋捷于鲁。 十二月,楚成王与鲁僖公及陈、蔡等诸侯盟于薄,释宋襄公。 前638年(楚成王三十四年) 三月,郑文公如楚。 夏,宋襄公伐郑。秋,楚师伐宋以救郑。冬十一月朔,楚、宋战于泓。宋师大败,襄公伤股,门官亦尽为楚歼。 十一月初八日,楚师还,过郑。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成王于柯泽。次日,成王入飨于郑。郑文公于庭院中陈列礼品百种,外加笾豆盛食6件,用最高礼仪为成王敬酒9次。成王夜出城,文芈送于军。成王取郑二姬以归,郑叔詹认为楚子失礼,必不能称霸,亦将不得善终。 前637年(楚成王三十五年) 秋,楚成得臣(子玉)率师伐陈,取焦、夷、城顿而还。令尹子文遂推荐子玉继任令尹 冬,晋公子重耳一行由郑至楚,成王以上公之礼享之。令尹子玉请杀重耳,成王不许。适逢秦召重耳,成王乃厚币礼送于秦。 楚有长松、豫樟、楩、楠,为鲁、宋所艳羡;杞、梓等材,常输出中原;羽、毛、齿、革,波及于晋;重耳亦赞誉楚国玉、帛之盛美。 前636年(楚成王三十六年)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 前635年(楚成王三十七年) 秦、晋伐鄀,俘获以申、息之师戍守商密的楚申公斗克、息公屈御寇。令尹子玉追秦师,不及,转兵围陈,纳顿子于顿。 前634年(楚成王三十八年) 楚以祝融、鬻熊为其先祖。熊挚后裔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予谴责。夔子不服。秋,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师灭夔,俘夔子归。 宋背楚亲晋。冬,子玉、子西伐宋,围缗。 齐伐鲁。鲁公子遂及臧文仲至楚国乞师。楚出兵。鲁僖公遂以楚师伐齐,取穀邑。楚申公叔侯助鲁戍穀。 齐桓公之子7人奔楚,楚尽以为大夫。 前633年(楚成王三十九年) 成王将伐宋,使子文治兵于睽,军纪颇宽纵;又使子玉复治兵于��,要求极严格。是为楚之战前练兵讲武。 冬,楚成王及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宋公孙固向晋国告急。晋文公扩充军队,始组建三军,拟出兵救宋,欲以此行取威定霸。 楚成王、鲁僖公、陈侯、蔡侯、郑伯、许男盟于宋。 前632年(楚成王四十年) 春,晋文公侵曹、伐卫以救宋。楚师救卫,不克。成王退居于申,使戍守榖邑之申公叔侯回师,使子玉撤除宋围,不与晋师交锋。子玉却使斗椒来请战并请求增援。成王怒其不遵令,仅与之西广、东宫及若敖六卒。 晋文公依照过去对楚成王之诺言退军三舍,以避楚师。四月,晋、齐、宋、秦之师与楚、陈、蔡之师战于城濮。楚师大败。 子玉自杀于连榖。��吕臣继为令尹。 五月,晋文公与鲁、齐、宋、蔡、郑、卫、莒、陈诸国君及周襄王会于践土,继齐桓称霸。楚失诸侯。 前629年(楚成王四十三年) 郑文公厌恶公子瑕,公子瑕奔楚。 前628年(楚成王四十四年) 春,楚斗章请平于晋。晋阳处父至楚回聘。晋、楚始通使。 前627年(楚成王四十五年) 夏,晋师败秦师于殽。秦为与楚结好以抗晋,释放楚申公子仪(斗克)、息公子边(屈御寇)归楚求成。 秦穆公会楚成王,双方约定互通婚姻,缔盟结好,子孙后世,互不损害对方利益。 冬,晋、陈、郑以许国贰于楚,伐许。楚令尹子上(斗勃)侵陈、蔡。陈、蔡与楚媾和。子上转而伐郑,拟送公子瑕返郑。楚师攻郑桔柣之门,公子瑕车覆于池水中淹毙。 晋阳处父侵蔡。子上移师往救,与晋师夹泜水而军。晋师退,楚师亦归。成王太子商臣因谮子上受晋赂,不战而避敌。成王杀子上。 前626年(楚成王四十六年) 成王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冬十月,商臣以宫甲围成王。逼成王自缢死。商臣继位。以其傅潘崇为太师,且掌环列之尹,使之警卫宫廷。 前624年(楚穆王二年) 秋,楚师围江。晋先仆伐楚以救江。冬,在周襄王支持下,晋增派阳处父伐楚,门于方城,遇息公子朱所率楚师,遂撤还。 前623年(楚穆王三年) 楚灭江。 前622年(楚穆王四年) 鄀贰于楚。夏,秦师入鄀。 六叛楚,投附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子家)率师灭六。 冬,楚公子燮灭姬姓蓼国。 前618年(楚穆王八年) 楚人以“晋君少,不在诸侯”,认为“北方可图”。穆王伐郑师于狼渊,囚郑公子坚、公子尨、乐耳。郑与楚和。晋、宋、卫、许救郑,不及。 陈服于晋。夏,楚侵陈,克壶丘。 秋,楚公子朱自东夷伐陈。陈人击败楚师,获公子茷。陈惧楚报复,与楚言和。 冬,楚斗椒聘于鲁,执币傲慢。鲁人预感其“必灭若敖氏之宗”。 前617年(楚穆王九年) 楚工尹子西与子家(仲归)谋,欲杀穆王。五月,穆王杀子西、子家。 陈侯、郑伯会楚穆王于息。冬,穆王与蔡侯、陈侯、郑伯、麇子等驻于厥貉,将以伐宋。麇子逃归。 宋人闻楚将来伐,华御事主动迎接、慰劳穆王。宋昭公陪伴穆王与郑伯于孟诸泽田猎。昭公未带取火工具,楚左司马申舟以昭公违命,笞击其仆以示众。 前616年(楚穆王十年) 春,穆王伐麇,以追究其上一年之逃会先归。令尹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太师潘崇复伐麇,至于钖穴。 六月,郑太子夷、公子归生至楚,谋求楚王允许陈共公朝晋。 前615年(楚穆王十一年) 令尹成大心卒。公子燮求为令尹而不得。成嘉受任为令尹。 群舒叛楚。夏,成嘉进军群舒,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前614年(楚穆王十二年) 穆王卒。子旅立,是为庄王。以子仪(斗克)为师、公子燮为傅。 前613年(楚庄王元年) 成嘉、潘崇东袭群舒,伐舒蓼。公子燮及子仪作乱,城郢。使人杀成嘉,不克而还。八月,二人挟持庄王离郢,将往商密。庐戢梨及叔麇诱杀二子。庄王复位。 楚人或谓析公臣知二子之谋,析公臣惧而奔晋。 前611年(楚庄王三年) 楚大饥。戎伐楚,至于阜山、阳丘;庸人率群蛮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亦将伐楚。楚关闭申、息北门,谋徙于阪高。庄王接纳��贾建议,决定出师伐庸。 庐戢梨侵庸,及庸方城。庄王乘驲,会师于临品。子越(斗椒)、子贝分途直入庸境。秦人、巴人从楚师。百濮散走,群蛮从庄王盟,遂灭庸。 约前610—605年(楚庄王四至九年) 孙叔敖(��敖)兴水利,“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 前608年(楚庄王六年) 陈、宋服于晋。秋,楚、郑侵陈;又侵宋,获战车500乘。晋赵盾救陈、宋,合宋、陈、卫、曹之师伐郑。楚��贾救郑,与晋师战于北林,囚晋解扬。晋师还。 前607年(楚庄王七年) 春,郑奉楚命伐宋,战于大棘,宋师大败。 夏,晋、宋、卫、陈伐郑,以报大棘之役。楚令尹斗椒救郑。晋师退,不竞于楚。 前606年(楚庄王八年) 庄王伐陆浑之戎,至于雒水,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犒劳庄王。庄王问周鼎之大小、轻重。颇有迁周鼎于楚以取代周室之意。王孙满答以“在德,不在鼎”,德不足以服天下,虽迁鼎亦无助益。 郑与晋平。夏,楚侵郑。 前605年(楚庄王九年) 楚国江、汉间湖泊纵横,盛产鱼、虾、龟、鳖、莲、芰。是年春,楚献鼋于新即位的郑灵公,以示通好。 令尹斗椒以若敖氏之族杀司马��贾,遂居烝野,将攻庄王。 秋七月,庄王与若敖氏战于皋浒,杀斗椒,灭若敖氏。斗椒子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邑。 子文之孙箴尹斗克黄使齐归,自拘于司败。庄王念及令尹子文之功,使复其所,改名曰“生”。 郑人仍未服楚。冬,庄王伐郑。 前604年(楚庄王十年) 郑襄公初立,附晋而弃楚。冬,庄王伐郑。 陈与楚平。晋荀林父救郑,伐陈。 约前604—601年(楚庄王十至十三年) 楚郢人口众多,“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郢中有蒲胥等市,商贾云集,贸易繁盛。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市令反映:“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令尹孙叔敖请复其旧,庄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庄王以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孙叔敖教闾里高其门槛。半年后,民悉自高其车。 孙叔敖整理楚国令典。军行,右军随主将车辕进退,左军追蓐,前哨以旌旗开路,中军制谋,后卫以精兵为殿。百官像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前601年(楚庄王十三年) 群舒叛。楚伐舒蓼,灭之。庄王正其疆界,及滑汭,始与吴、越盟。 陈与晋平。冬,楚师伐陈,迫使陈人屈服后,还师。 前600年(楚庄王十四年) 庄王伐郑。晋郤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 前599年(楚庄王十五年) 夏,郑及楚平。晋、宋、卫、曹伐郑,取成而还。 冬,庄王伐郑。晋士会率师救郑,逐楚师于颍北。诸侯之师戍郑。 前598年(楚庄王十六年) 春,庄王伐郑,及栎。郑被迫从楚。夏,陈、郑与楚盟于辰陵。郑又请求附晋。 楚左尹子重侵宋。庄王待于郔以作声援。 令尹孙叔敖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三旬而成。 陈有夏征舒弑君之乱。冬,庄王以讨乱为名,率诸侯入陈,杀夏征舒,灭陈为县。以征舒母夏姬赐予连尹襄老。 申叔时使齐归,为灭陈事劝谏庄王。庄王复封陈,每乡取一人归楚,谓之“夏州”。 前597年(楚庄王十七年) 庄王围郑3月余,城破。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楚王,表示臣服。庄王退兵30里,与郑平。郑公子去疾为质于楚。 夏六月,晋卿荀林父率三军救郑。楚师次于郔,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渡河,伍参力主迎战晋师。庄王乃使孙叔敖改乘辕而北,次于管以待晋师。晋赵旃至楚营挑战。庄王乘左广逐赵旃。孙叔敖驱动楚师跟进。楚、晋战于邲。晋师大败,溃兵夜渡黄河北归,自相争逐,终夜有声。 楚人欲依惯例以战场上之晋军尸体筑为“京观”,庄王拒绝,不欲以此耀武。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郑伯、许男朝楚。 冬,庄王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俘杀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庄王怒,围萧。萧溃。 前596年(楚庄王十八年) 以上年宋救萧故,庄王伐宋。 前595年(楚庄王十九年) 夏,晋侯伐郑。郑人惧,使公孙申代公子去疾质于楚。郑伯如楚,谋御晋。 庄王使申舟(无畏)聘齐,而令其“无假道于宋”。另使公子冯聘晋,亦不假道于郑。申舟过宋,宋人怒其不假道,以为“鄙我”,止而杀之。庄王闻讯,投袂而起,不及穿屦佩剑,直趋宫外,经蒲胥之市,立即出征。 秋九月,庄王以楚师围宋。 前594年(楚庄王二十年) 鲁宣公欲亲楚。春,使公孙归父会庄王于宋。 宋都久被楚围。晋不出兵,仅遣解扬如宋,使无降楚。夏五月,庄王按申叔时建议,筑室,反耕。宋人因粮尽柴绝,见楚师意欲久围不撤,惧,请楚师退30里而与楚平。宋华元为质于楚。 楚师还,右尹子重(公子婴齐)请取申、吕以为赏田。申公巫臣认为无申、吕为邑,无以为军赋,必将削弱北部边防,晋、郑必至于汉,劝止楚王勿许。子重因此而怨恨巫臣。 约前594-591年(楚庄王二十至二十三年) 庄王使士亹傅太子审。士亹就教学事问于申叔时。申叔时列举《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9门课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 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因谏者众而停工。 前591年(楚庄王二十三年) 夏,鲁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 秋,楚庄王卒。楚师未出。 庄王子审继位,时年10岁,是为共王。 前590年(楚共王元年) 齐、楚结好。齐欲与楚师联合伐鲁。 前589年(楚共王二年) 楚申公巫臣聘于齐。巫臣尽室以行,携夏姬奔晋。晋人以之为邢大夫。 司马子反(公子侧)请以重币赂晋,使晋人不用巫臣。共王不从。子重、子反等随后合谋杀巫臣之族子、子荡及清尹弗忌,又杀曾与夏姬私通的襄老之子黑要,尽分诸人家产。 巫臣自晋传语子重、子反:“必使尔疲于奔命以死。”此后在巫臣建议下,晋景公遣巫臣去吴,与吴通好,教吴以先进军制与战术,并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以联络诸国,吴子寿梦始强大。 令尹子重据庄王“惠恤其民”的遗嘱,清理户籍,免除欠债,施舍鳏夫,救济困乏,宽赦罪人。 鲁、卫皆盟于晋,从晋伐齐。子重尽起楚师以救齐,并强使未及成年的蔡景公、许灵公随从出征。 冬,楚师侵卫,又侵鲁,至阳桥。鲁仲孙蔑赂楚以木工、缝工、织工各百人,公衡为质,以请盟。十二月,子重与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盟于蜀。 子重由宋还师。晋畏楚师之众,避楚。 前588年(楚共王三年) 晋、鲁、宋、卫、曹伐郑,报邲之役。郑败诸侯之师于丘舆。旋使皇戌如楚献捷。 晋、楚议定交换邲役中的战俘。夏,晋归还楚公子穀臣及连尹襄老之尸,楚亦释晋知䓨归晋。 前587年(楚共王四年) 冬十一月,郑伐许。晋救许伐郑。楚司马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争讼于子反,子反不能决。 前586年(楚共王五年) 许灵公如楚控告郑伯。六月,郑悼公亦如楚争讼,不胜。楚执郑皇戌及子国。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秋八月,郑、晋同盟于垂棘。 前585年(楚共王六年) 楚为郑从晋故,秋,令尹子重伐郑。 冬,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栾书欲退兵,由楚出逃的析公臣建议:“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师必遁。”晋师乃夜袭楚师,楚师宵溃。栾书移师侵沈,获沈子揖初。又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晋师退还。 前584年(楚共王七年) 巫臣为晋通好于吴,教吴叛楚。吴始伐楚,伐巢,伐徐。楚令尹子重奔命。 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氾。晋以诸侯之师救郑。郑共仲、侯羽围楚师,囚楚郧公钟仪,献诸晋。八月,晋景公会诸侯,同盟于马陵。诸侯不敢再南面事楚。 吴入州来。子重自郑东御吴。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尽为吴人占取。 前583年(楚共王八年) 春,晋栾书侵蔡。又侵楚,获申骊。 秋,晋使巫臣假道于莒,复使于吴。 前582年(楚共王九年) 楚因北境、东境两面受敌,遂以重赂求成于郑。楚公子成会郑伯于邓。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执诸铜鞮。栾书伐郑。楚子重侵陈以救郑。 楚郧公钟仪被囚于晋二年余,仍戴南冠(楚冠),使之鼓琴,仍操南(楚)音,赞楚君。晋景公观于军府,见钟仪。晋范文子谓钟仪不背本,不忘旧,无私,尊君。景公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冬十一月,楚令尹子重自陈伐莒。莒无备,楚师连克渠丘、莒、郓三城。 十二月,共王使太宰子商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 前581年(楚共王十年) 春,晋侯使籴茷如楚,报子商之使。 前580年(楚共王十一年) 宋华元善于楚令尹子重,又善于晋卿栾书,欲谋晋、楚媾和。冬,华元如楚。 华元以绕梁之琴献共王。琴师鼓之,其声嫋嫋,绕于梁间,循环不已。共王乐,七日不听朝。 前579年(楚共王十二年) 宋华元促成晋、楚和议。夏五月,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盟于宋西门之外。约定:“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秋,晋郤至如楚聘,且莅盟。共王设享礼招待,司马子反相礼。地室悬挂钟鼓,待郤至登堂,钟镈鼓磬齐奏于下。郤至惊而走出,认为以大礼重乐施于下臣,违礼。由是晋人预料楚必食言。 冬,楚公子罢如晋聘。十二月,晋厉公及楚公子罢盟于赤棘。 前576年(楚共王十五年) 楚有致仕归老之制。申叔时老,退居于申。得知子反拟违弃晋、楚弭兵之盟,认为子反失信背礼,必不免于祸。 夏,共王侵郑,及暴隧。遂侵卫,及首止。郑子罕侵楚,取新石。 宋内讧。八月,左师鱼石、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太宰向带、少宰鱼府出奔楚。 晋三郤谮杀伯宗。伯宗子伯州犁奔楚。楚以州犁为太宰。 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十一月,楚公子申迁许于叶。旧许之地遂为郑有。 前575年(楚共王十六年) 春,共王以汝阴之田求成于郑。郑叛晋,郑子驷从共王盟于武城。 晋厉公从栾书议,出动三军,将伐郑。 六月,共王率楚三军、蛮军及郑、陈之师迎战晋师于鄢陵。晋中军佐范文子等不欲战,苗贲皇言于厉公:分兵击楚之左、右二军,再以三军集中攻击楚之中军王族。及战,晋吕锜射中共王目,随即被楚将养由基射死。搏战直至黄昏。共王夜召中军主帅子反议事,子反醉,不能见。于是共王率师夜遁。 楚师还,及瑕,子反引咎自杀。 前574年(楚共王十七年) 春,郑侵晋虚、滑。卫救晋,侵郑。夏五月,郑太子髡顽、大夫侯獳质于楚。楚公子成、公子寅戍郑。 夏,晋、鲁、齐、宋、卫、曹、邾伐郑。楚令尹子重救郑,师于首止。诸侯畏楚之强,还师。 冬十月,诸侯伐郑。楚公子申救郑,师于汝上。十一月,诸侯还。 舒庸以楚师败于鄢陵,导吴人围巢,伐驾,围厘、虺。楚公子橐师灭舒庸。 前573年(楚共王十八年) 郑伯侵宋,会楚共王伐宋,取朝郏。楚子辛(公子壬夫)、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纳奔楚之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以300乘戍之而还。 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晋师救宋,与楚师遇于靡角之谷。楚师宵溃。后彭城终降于晋。 前572年(楚共王十九年) 夏五月,晋韩厥、荀偃伐郑,败郑徒兵于洧上。复以诸侯三师侵楚焦、夷及陈。 秋,楚右尹子辛救郑,侵宋之吕、留。郑子然取犬丘。 前571年(楚共王二十年) 春,楚令郑侵宋。 冬,晋人城虎牢以逼郑。郑与晋成。 楚右司马公子申多受小国之赂,并以权势逼子重、子辛。终被杀。 前570年(楚共王二十一年) 子重组建精锐之师伐吴。克鸠茲,至于衡山。使邓廖率300“组甲”、3 000“披练”侵吴。吴人拦腰截击,获邓廖。仅剩组甲80、披练300幸免。 子重归,庆祝凯旋、慰劳从征者仅三天,吴又伐楚,取驾。楚人以是咎子重,以为此役得不偿失。子重遇心疾而卒。子辛为令尹。 六月,晋悼公与诸侯盟于鸡泽。陈人怨恨楚令尹子辛侵欲于小国,陈成公遣使如会求成。 冬,楚司马公子何忌侵陈。 许灵公不赴鸡泽之会,晋师伐许。 前569年(楚共王二十二年) 楚将伐陈。三月,陈成公卒,楚闻丧乃止。 陈人仍不听命。夏,楚彭名侵陈。 冬,顿奉楚命乘隙攻陈。陈师围顿。 前568年(楚共王二十三年) 秋,楚质问陈何以叛楚,陈人答以实因令尹之贪。共王遂杀子辛,以子囊(公子贞)为令尹。 冬,晋以诸侯之师戍陈。楚子囊伐陈。晋悼公会诸侯救陈。 前566年(楚共王二十五年) 冬,楚令尹子囊围陈。 十二月,晋、鲁、宋、陈、卫、郑、曹、莒、邾会于,谋救陈。陈执政庆虎、庆寅与楚串通,执陈侯弟公子黄。陈侯惧,由逃归。 前565年(楚共王二十六年) 夏四月,郑侵蔡。冬,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郑与楚平。 前564年(楚共王二十七年) 秦景公遣使乞师于楚,将以伐晋。秋,楚共王师于武城,以为秦援。 冬十月,晋悼公以诸侯之师伐郑。郑人恐,求和,与诸侯同盟于戏。但仍坚持“唯强是从”。 楚共王伐郑。郑子驷以“晋不我救,则楚强矣”为由,与楚平。适逢共王母庄夫人卒,共王为治母丧,未能定郑而还。 前563年(楚共王二十八年) 六月,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訾毋:围宋,门于桐门。卫侯救宋。郑奉楚令,侵卫。七月,子囊、子耳侵鲁西鄙。还、围宋之萧,八月克之。九月, 子耳侵宋北鄙。 晋、鲁、宋、齐等12国伐郑。冬,诸侯之师城虎牢而戍之。郑及晋平。 楚子囊救郑。十一月,诸侯之师环郑而南,至于阳陵。楚师不退。晋与楚夹颍水而军。郑子��宵涉颍水,与楚人盟。诸侯之师侵郑北鄙而归,楚师亦还。 前562年(楚共王二十九年) 夏,郑侵宋。晋、宋、齐等12国伐郑。郑人惧,向诸侯求和。 楚子囊乞师于秦。秦右大夫詹率师从共王,将以伐郑。郑伯迎接共王。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复伐郑。郑良霄、石㚟如楚,告将服于晋,被楚人囚禁。 冬十月,郑子展出盟晋侯。郑遂从晋。 前561年(楚共王三十年) 冬,楚令尹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杨梁,以报晋之取郑。 楚共王夫人秦嬴(秦景公妹)返秦省亲后归楚。司马子庚(公子午)聘于秦,通报夫人平安。 前560年(楚共王三十一年) 共王疾,不忘鄢陵之败,遗言:“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秋,共王卒。及葬,子囊谋谥曰:“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恭)’乎?请谥之‘共’。”大夫从之。 楚共王嫡配无子。有宠子5人,难于决定继嗣。曾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5人斋戒,按长幼次序入拜。庶长子昭两脚跨璧,王子围肘加于璧,子干、子晰距璧皆远,弃疾再拜皆压璧纽。 共王长子昭立,是为康王。 吴师乘丧伐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后。楚师设三伏以待,战于庸浦,大败吴师,获吴公子党。 楚释郑良霄、石㚟归郑。 共王之时,楚工匠在铸铜工艺中已采用分范合铸和分铸法,并率先使用蜡模,用以铸制纹样繁复的铜器。共王晚年所铸楚王熊审盘,捉手、耳、足镂空,形制复杂,全用失蜡法铸成。 前559年(楚康王元年) 为报庸浦之役,秋,楚令尹子囊伐吴,师于棠。吴人不出。楚师还,子囊殿,以吴为不能而不加警戒。吴人自皋舟之隘腰击之,楚人不能彼此救应。吴人俘获楚公子宜谷。 冬,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必城郢”。 前558年(楚康王二年) 楚公子午(子庚)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薳)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子南)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君子谓“楚于是乎能官人”。楚军制尚左,楚官副职则以右为上,故右司马列于左司马之前。 楚国马政建设更趋完备,管理车马的机构有大厩、中厩、宫厩,并设有监马尹主掌全楚马政。 前557年(楚康王三年) 许灵公欲离楚,请迁于晋,晋人同意。许大夫反对迁徙。夏六月,晋、郑、卫、宋伐许。晋又移师伐楚。楚公子格与晋师战于湛阪,败。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复伐许而还。 前555年(楚康王五年) 郑执政子孔欲以楚师除去诸大夫,将叛晋。冬,使告楚令尹子庚。时诸侯方睦于晋,子庚弗许。康王以继位以来5年未尝统师自出,意欲北伐。子庚遂先行出师,治兵于汾。郑子展、子西知子孔之谋,完守入保。子孔不敢会楚师。楚师伐郑。天寒地冻,楚役徒几尽。 前554年(楚康王六年) 郑子展、子西杀子孔,分其室。子革(然丹)、子良出奔楚。楚以子革为右尹。 前553年(楚康王七年) 楚对蔡役使征发无常。蔡司马公子燮欲以蔡从晋,蔡人杀公子燮,其弟公子履出奔楚。 陈之二卿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逼,诉于楚,谓“公子黄与蔡司马同谋”。楚人讨伐。公子黄奔楚。 前552年(楚康王八年) 夏,楚令尹子庚卒。康王欲使薳子冯为令尹。子冯访于申叔豫。申叔豫以为“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子冯遂以疾辞。子南(公子追舒)为令尹。 秋,晋正卿范宣子逐下卿栾盈,栾盈奔楚。后至齐。 前551年(楚康王九年) 庶人观起有宠于令尹子南,未益禄而有马数十乘。康王杀子南于朝,车裂观起,徇于四境。子南之子弃疾三日后收葬父尸,自缢而死。 康王使薳子冯为令尹,公子为司马,屈建(子木)继其父屈到之职为莫敖。 薳子冯听从申叔豫忠告,辞退无禄多马有宠者8人,康王才感到安心。 楚《祭典》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同于周制。 屈建之父屈到生前嗜芰,曾遗言于宗老:“祭我必以芰。”及祭,宗老将荐芰。屈建不愿以其父之私欲而犯国典,命去芰。 前550年(楚康王十年) 陈侯如楚。公子黄向楚王控告庆虎、庆寅。楚召二庆往,二庆使庆乐至楚,楚人杀庆乐。庆氏以陈叛。夏,屈建从陈侯围陈。庆氏筑城以拒。役人相约,各杀其长,遂杀二庆。楚送公子黄返陈。 前549年(楚康王十一年) 夏,康王组建舟师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返。 齐庄公既伐晋而惧,将欲见楚康王。康王使薳启强如齐聘,且请会期。 秋,齐庄公闻将有晋师,使陈无宇从薳启强如楚乞师。 晋会诸侯于夷仪,将以伐齐。冬,楚康王、蔡侯、陈侯、许男伐郑以救齐。诸侯还救郑。康王自棘泽还,使薳启强率师送陈无宇归齐。 吴人召舒鸠人,舒鸠叛楚。楚康王师于荒浦,使沈尹寿与师祁犁责问舒鸠。舒鸠人申言未叛,且请受盟,楚师乃还。 陈人复讨庆氏之党,鍼宜咎出奔楚。后为楚箴尹。 前548年(楚康王十二年) 薳子冯卒。秋,屈建(子木)为令尹,屈荡为莫敖。 舒鸠人终叛楚。令尹子木伐舒鸠,及舒鸠之离城。吴师来救。子木遽以右师先,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率左师以退。吴人居楚右、左师之间7日。子强等以私卒先击吴师,继以精兵会攻,大败吴师。遂围舒鸠,舒鸠溃。八月,灭舒鸠。 薳子冯之子薳(��)掩为司马,子木使其治理军赋,检点甲兵。薳掩“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强潦,规堰潴,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对楚国的国土状况作了一次调查分析,依各地生产力之高下,分别类型与档次,较公平地征收以至减免军赋,在此基础上,以军赋收入制办甲楯,以装备车兵(甲士)与步卒(徒兵)。最后汇总向令尹子木汇报。 十二月,为报舟师之役,吴子诸樊伐楚,门于巢。牛臣守巢,射死诸樊。 康王以灭舒鸠赏子木。子木以功在薳子冯而辞赏,康王遂赏赐薳掩。 薳子冯(一说为令尹子庚)等人葬于丹水之滨。其主墓南北两旁多有陪葬墓,有的还有殉葬墓、车马坑,随葬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及装饰品多达数千件,其中有玉茎铁匕首。土坑竖穴墓,无封土、台阶、墓道,青铜器的组合形式为鼎、簠、缶、盘、匜,是春秋时期楚贵族墓的基本特征。 前547年(楚康王十三年) 楚及秦师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印堇父、皇颉战败被俘。穿封戌囚皇颉,王子围与之争功。穿封戌怒,抽戈逐王子围。楚囚皇颉归,以印堇父献于秦。 秋,楚使过宋,聘于晋。 楚伍举避祸于郑,将奔晋,与蔡声子遇于郑郊,表示愿“归骨于楚”。声子至楚见令尹子木,谓“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子木言诸王。康王益伍举禄爵而复之。 许灵公如楚,请伐郑。八月,卒于楚。 冬十月,康王伐郑。十二月,康王率楚师入南里,堕其城,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涉氾归楚。而后葬许灵公。 前546年(楚康王十四年) 宋向戌弭诸侯之兵。秋七月,晋赵文子(武)、楚子木及各国大夫聚会于宋,以藩为军。晋、楚各处其偏,子木衷甲,晋、楚争先歃,赵武让步,乃先由楚人歃血。宋公及诸侯大夫盟于蒙门之外。约定除齐、秦外,晋、楚双方的属国都要朝见对方。晋、楚平分霸权。 晋荀盈如楚莅盟。 楚薳罢如晋莅盟。晋平公享之。将出,赋《诗·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谢享礼,颂景公。晋人称他“敏以事君,必能养民”。 齐崔氏之乱,申叔虞出奔。冬,楚人召楚,任为右尹。 前545年(楚康王十五年) 夏,郑伯使游吉如楚。及汉,楚人怪罪郑伯未亲自朝楚,令游吉归。九月,子产相郑伯朝楚。 为宋之盟故,鲁襄公及宋公、陈侯、许男如楚。及汉,楚康王卒。宋公遂反。 令尹子木卒,晋赵文子吊丧如同盟。 前544年(楚郏敖元年) 康王子熊麇即位,康王弟王子围为令尹。 楚人欲以臣吊君丧之礼,使鲁襄公为康王尸体穿衣。襄公按君临臣丧礼,先使巫以桃棒、笤帚祓殡,楚人弗禁,既而深为后悔。 夏四月,葬楚康王。鲁侯、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 前543年(楚郏敖二年) 正月,为立新君通告于诸侯,楚薳罢聘于鲁。鲁穆叔询问王子围之为政,薳罢不告。 秋,王子围杀大司马��掩而取其室。 前542年(楚郏敖三年) 冬,郑使印段如楚。 十二月,文子相卫襄公如楚。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襄公:“令尹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 王子围将娶于郑公孙段氏,行前,陈列几、筵,祭告庄、共之庙。 前541年(楚郏敖四年) 正月,王子围聘于郑,伍举为副。郑人不让王子围住于城内客馆,使馆于城外。既聘,将以兵众迎亲。郑人婉言拒绝。王子围等遂倒转弓袋而入。迎亲而出。 三月,晋、楚、齐、鲁、宋、卫、陈、蔡、郑、许、曹人会于虢,重温宋之盟。楚令尹王子围僭用国君之服饰仪仗入会,诸侯大夫皆讥其非礼。 虢之会期间,鲁师伐莒。时鲁之叔孙豹在会,楚告于晋:“请戮其使。”晋为叔孙豹说情,固请于楚,楚乃赦免叔孙。 楚令尹围享晋赵孟,赋《诗·大明》之首章,赵孟赋《小宛》之二章以答。 秋,王子围使宫厩尹子晰、太宰伯州犁城犫、栎、郏。 王子围曾以龟贞卜,命龟之辞曰:“余尚得天下。”不吉。围投龟于地,诟天而呼:“余必自取之!” 冬,王子围将聘于郑,未出境,闻王有疾而还,杀楚王麇及其二子,又杀伯州犁。王子围弟右尹子干奔晋、宫厩尹子晰奔郑。 葬熊麇于郏,谓之“郏敖”。 王子围即位,薳罢(子荡)为令尹,薳启强为太宰。 前510年(楚灵王元年) 灵王夺薳居田。后又夺斗韦龟中犫,并夺蔓成然邑,使为郊尹。 前539年(楚灵王二年) 十月,郑伯如楚,子产相。灵王宴请郑伯,赋《吉日》。宴毕,王与郑伯猎于江南之梦。 前538年(楚灵王三年) 正月,许男如楚,灵王留住许男,并留下郑伯,与郑伯、许男复猎于江南。 灵王使伍举如晋,求诸侯;并为灵王求婚于晋。 夏六月,诸侯如楚,灵王与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国君及宋太子佐、淮夷会于申。 宋太子佐后至,灵王猎于武城,久而弗见。徐子为吴女所出,灵王执之于申。灵王对待诸侯极为傲慢。伍举谏, 王弗听。 秋七月,灵王以诸侯伐吴,围朱方。八月,攻克朱方,杀齐国出亡命大夫庆封,灭其族。又以诸侯之师攻克赖都,迁赖国于鄢。 灵王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公子弃疾城赖。因“东国”水灾,罢城赖之师。 为报朱方之役,冬,吴伐楚,入棘、栎、麻。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箴尹宜咎城钟离,薳启强城巢,然丹城州来。 前537年(楚灵王四年) 灵王以为屈申贰于吴,杀屈申。以屈生为莫敖。 令尹子荡及屈生为灵王如晋逆女。 晋侯送女至邢丘。晋上卿韩宣子如楚送女,上大夫叔向为介。灵王不郊迎,并欲刖韩宣子使为阍、加宫刑于叔向为司宫以辱晋。薳启强谏,灵王乃以礼相待。 冬十月,为报棘、栎、麻之役,灵王以诸侯及东夷伐吴。薳射率繁扬之师会于夏汭。越大夫常寿过会灵王于琐。闻吴师出,薳启强率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灵王以驲至于罗汭。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劳楚师,楚知吴有备,无功而还,拘押蹶由以归。 灵王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启强待命于雩娄。楚大军退走。 前536年(楚灵王五年) 为报答韩宣子致女于楚,夏,灵王弟公子弃疾如晋。过郑,郑三卿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祖。弃疾辞。郑伯固请。弃疾见郑伯如见楚王,以其乘马8匹作为私人进见的礼物。见郑三卿亦皆赠以马。又严禁从者入田、砍树、采果、拆房及强行讨取。郑人预测其将为楚王。 弃疾至晋,晋侯郊迎。 秋,徐太子仪楚聘于楚,被楚人逮捕,寻机逃归。灵王使薳泄伐徐。 吴救徐。令尹子荡率师伐吴,师于豫章,次于乾谿。吴人败其师于房钟,俘获宫厩尹弃疾。子荡归罪于薳泄,杀薳泄。 冬,鲁叔弓如楚聘问,且吊楚师之败。 前535年(楚灵王六年) 灵王即位后即大兴土木,为章华之宫,并接纳逃亡之人。芋尹申无宇因其阍亡入章华,入宫追捕,有司执之,见灵王。无宇申诉说:人有10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层层相属,依吾先君文王所定“仆区之法”,自己所捕,是属下之逃亡者。而宫中有司禁阻此事,必将引起奴仆之大量逃亡,造成社会紊乱。楚灵王终于准许申无宇执归其阍。 春,章华之台完工。台高10丈,基广15丈。灵王欲于落成时,邀诸侯到场祝贺。薳启强自请往鲁国,以“蜀之役”相要胁,固请鲁昭公来楚。 三月,鲁昭公如楚。夏,灵王享之于新台。 灵王赠昭公以大屈之弓,既而后悔。薳启强见昭公,曰:“齐与晋、越都久欲此弓,鲁国有此,可能招祸。”昭公惧,乃将大屈归还楚王。 灵王与伍举升章华之台,赞台之美。伍举提出:“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濁为聪。”又谏其失曰:“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拒,无有至者。……臣不知其美也。” 前534年(楚灵王七年) 陈哀公之弟,公子招、公子过杀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四月,陈哀公自缢死,公子招遣行人于征师讣于楚,且告:已立君。公子胜诉之于楚。楚人杀于征师,公子留惧而奔郑,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过。 九月,楚灵王遣公子弃疾奉偃师之子吴以围陈。 十一月,灭陈,执公子招,放之于越 灵王灭陈为县,使穿封戌为陈公。 前533年(楚灵王八年) 鲁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黡会楚灵王于陈。 二月,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叶)。 夏四月,陈县发生火灾。 前531年(楚灵王十年) 楚灵王召蔡灵侯至申,三月,灵王伏甲而飨蔡侯,醉而执之。夏四月,杀蔡侯,刑其上70人。公子弃疾率师围蔡。 秋,晋、齐、鲁、宋、卫、郑、曹、杞人会于厥慭,共谋救蔡。晋狐父请楚释蔡,楚弗许。 冬十一月,灵王灭蔡,执太子有归楚,作为人牲,杀之以祭祀冈山。遂以蔡为县,使弃疾为蔡公。后又使其兼尹陈县。 十二月,灵王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 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 前530年(楚灵王十一年) 夏,灵王杀成熊,谓其为若敖氏之余。 冬,灵王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师围徐以惧吴。灵王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灵王尝作乾溪之台,立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文。 左史倚相能读古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又能上下悦于鬼神,顺道其欲恶。灵王赞赏倚相,誉为“良史”。右尹然丹借机委婉进言,引《诗》为说,期待灵王能存民之力,而无纵欲之心。灵王听罢,揖而入,数日不食不寐。 前529年(楚灵王十二年) 蔡旧臣朝吴欲复国,观起为其设谋,以蔡公弃疾之命召灵王弟子干、子晰,与弃疾盟。夏四月,子干、子晰、弃疾、蔓成然、朝吴率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因四族之徒,以入郢。弃疾使人杀太子禄及公子罢敌。子干为王,子晰为令尹,弃疾为司马。 灵王还自訾梁,师溃。沿夏,将欲入鄢。五月,自缢于芋尹申亥之家。申亥以其二女殉葬。 弃疾使人扬言灵王归郢,国人大惊,子干、子晰惧而自杀。弃疾即位,是为平王,名曰熊居。以斗成然(子旗)为令尹。 楚围徐之师撤出途中,被吴师败于豫章,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被俘。 平王复陈、蔡之国,复灵王所迁人使归故地。对内致群赂,施舍、宽民、宥罪、举职。任观从为卜尹。又使枝如子躬聘于郑,且拟致犨、栎之田以赂郑。枝如子躬未将二邑之田交还郑人。 冬十月,吴伐楚,入州来。令尹子旗请伐吴。平王谓“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弗许。 灵王好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女子更以小腰秀颈为美。 前528年(楚平王元年) 平王以其子建为太子。使伍奢任太子之师,费无极为少师。 夏,平王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赫罪戾;诘奸慝,举淹滞;礼新,叙旧;禄勋,合亲;任良,物官。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亦如之。好于边境。申言息民五年,而后用师。 楚令尹子旗(斗成然)与养氏结党,贪求无厌。九月,平王杀子旗,灭养氏之族。使子旗之子斗辛居郧,以无忘子文旧勋。 前527年(楚平王二年) 楚少师费无极嫉妒蔡大夫朝吴有功于平王,在蔡人中挑逗是非。夏,蔡人逐朝吴,朝吴奔郑。 前526年(楚平王三年) 平王闻蛮氏乱,使然丹诱杀戎蛮子嘉,取蛮氏。既而复立其子。 前525年(楚平王四年) 陆浑之戎睦于楚。九月,晋灭陆浑。陆浑子奔楚。 冬,吴伐楚。楚令尹阳匄(子瑕)卜战,不吉。司马子鱼以“司马令龟”为由,请改卜。吉。子鱼以其私卒与吴师战于长岸。子鱼死,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余皇。吴公子光夜袭楚师,夺回余皇。楚师 乱,大败。 前524年(楚平王五年) 晋、郑方睦,楚恐晋助郑伐许,冬,左尹王子胜迁许于析。 费无极聘于秦,为太子建迎娶秦女。 前523年(楚平王六年) 正月,嬴氏至郢,平王自纳为夫人。 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 夏,平王为舟师以伐濮。从费无极之谋,置太子建于城父。 子瑕聘于秦,答谢秦女嫁楚。 秋,楚人城州来。沈尹戌认为: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城州来以挑吴,楚必败。 楚释吴使蹶由归吴。 前522年(楚平王七年) 费无极谮太子建将与伍奢以方城之外叛王。平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奋扬阴使人告之建。三月,太子建奔宋(后又由宋奔郑)。平王杀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奢次子伍员(子胥)奔吴。 前521年(楚平王八年) 费无极索贿于蔡公子东国,扬言蔡侯朱“不用命于楚,君王将立东国”。冬,蔡人出朱而立东国。蔡侯朱出奔楚,诉于平王。无极谓蔡侯朱有二心,平王遂不讨蔡。 前520年(楚平王九年) 宋有华氏之乱。楚司马薳越使告于宋,欲接纳华氏。二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华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出奔楚。 前519年(楚平王十年) 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 七月,吴伐州来。楚薳越率七国之师奔命救州来。令尹子瑕卒,帅贱,政令不一,七国同役不同心,士气低落。吴王僚率军迎战于鸡父,先犯胡、沈、陈师,俘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吴师鼓噪以进,许、蔡、顿师逃窜,楚师溃败。 楚太子建之母在郹。冬十月,吴公子光应召入郹,取楚太子建母与其宝器以归。司马薳越追吴师,不及,引咎自缢于薳澨。 囊瓦 (子常) 为令尹。 城郢。 前518年(楚平王十一年) 冬,平王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越公子仓率师从平王,赠王乘舟。平王及圉阳而后还师。 吴人踵楚, 趁楚边人不备, 入巢及钟离而还。 前517年 (楚平王十二年) 平正使薳射城州屈,使茄人复居于此;城丘皇.迁訾人于此地;使熊相禖及季然修筑巢、卷二邑之城郭:以致引起民心不安。 前516年(楚平王十三年) 九月, 楚平王卒。 令尹子常欲立平王庶长兄子西(公子申), 子西怒斥子常败亲、 速雠、 乱嗣, 坚持反对立庶废嫡。子常惧, 乃立秦女所生太子壬, 是为昭王。 周王室乱。十一月, 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奔楚。 前515年 (楚昭王元年) 春,吴因楚丧而围潛。楚莠尹然、王尹麇率师救潜,左司马沈尹戌率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与吴师遇于穷。今尹子常以舟师及沙呐而还。左尹郤宛、工尹寿率帅至于潜。吴公子掩余、公子烛庸所率吴师前后受阻, 不能进退。 四月, 吴公子光乘隙杀吴王僚。掩余奔徐, 烛庸奔钟吾。楚师闻吴乱而还。 费无极谮卻宛取吴赂而还师。今尹子常贪财信谗,今右领鄢将师攻邵氏,尽灭郤氏之族党,杀中厩尹阳今终与其弟完、佗,又杀晋陈及其子弟。伯州犁之孙伯嚭奔吴。国人怨谤今尹。九月, 子常杀费无极与鄢将师, 尽灭其族, 以取悦于国人。 前512年 (楚昭王四年) 吴公子掩余、烛庸奔楚。平王封之于养,将以害吴。吴王阖庐怒, 十二月,执钟吾子,继而灭徐。徐子章羽奔楚。 楚沈尹戌救徐不及, 遂城夷, 以安置徐子章羽。 前511年 (楚昭王五年) 吴始用伍员之谋, 以三师轮番袭楚,楚出则归, 楚归则山, 多方以误楚。秋, 吴师伐夷, 侵潛、 六。楚沈尹戌率师救潜。吴师还。楚人迁潜于南冈而还师。吴师复山,围弦。沈尹戌与右司马稽救弦, 及豫章。吴师还。楚师疲于奔命。 前509年 (楚昭王七年) 蔡昭侯为两佩、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楚昭王。令尹子常亦欲得佩、裘,蔡侯弗与,子常遂滞留蔡侯,不使归。唐成公如楚, 有两肃爽马。子常欲得马,成公弗与,子常亦阻止成公归唐。 的508年(楚昭王八年) 桐叛楚。吴王阖庐使舒鸠氏诱楚人。秋,楚令尹子常伐吴,师于豫章。吴师伪装为楚伐桐,现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 伍员率吴师击败楚师于豫章, 遂围巢, 克之, 获楚公子繁。 前507年 (楚昭王九年) 冬,唐人窃唐成公之马献于子常, 子常归成公。蔡人闻讯,亦献佩于子常,子常归蔡昭侯。昭侯及汉,执玉而沉之,发誓不再朝楚。旋至晋, 以子为质, 清晋伐楚。 斗且往见令尹子常。子常问及蓄货聚马,如饿豺狼。时楚之四境盈垒,道瑾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斗且归,与其弟语:“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前506年 (楚昭王十年) 春三月, 应蔡昭侯之请, 晋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晋荀寅求货于蔡,弗得,乃辞蔡昭侯,退兵, 沈君不会于召陵, 晋使蔡伐之,夏,蔡灭沈。 六月, 楚迁许于容城。 秋, 楚为沈故, 围蔡。 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蔡昭侯以其子公子乾为质于吴。吴、蔡、唐结盟。 冬,吴王、蔡侯、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楚令尹子常欲争功,抢先济汉而陈,结果三战皆败。十二月,二师陈于柏举,楚师大败,子常奔郑。吴师再败楚师于清发、雍澨。五战,及郢。 楚昭王弃郢,涉雎,济汉,入于云中,遭“盗”攻。旋至郧,由郧奔随。吴人至随,索昭王。随人婉辞,吴人未得逞。昭王遂与随侯盟。 楚公子申(子西) 于吴师入郢后,招集散亡,因不知昭王所在,遂立行都。于脾洩。后闻昭王在随,遂来从王。 楚大夫申包胥如秦乞师。秦出兵援楚。 胡人趁吴师入楚,尽取楚地之近胡者。 前505年(楚昭王十一年) 夏,越以吴师在楚,入吴。 申包胥以秦师至,大败吴夫概于沂。 秋七月,楚子期(公子结)、秦将子蒲联兵灭唐。 吴师接连败于麇与公壻之溪,阖庐又闻夫概返吴自立,乃引兵撤归。 昭王返郢,遍赏群臣。独申包胥逃赏。 吴夫概王被阖庐击败,奔楚,受楚封于棠,为棠溪氏。 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 四月,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7人。楚国大惕,惧亡。司马子期又以陆师败于繁扬。 于是在令尹子西主持下,楚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 约前503—497年(楚昭王十三至十九年) 范蠡荐引楚射士陈音于越王勾践,楚弩由是传越,越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弩由木臂、弩机组成,弩机的牙和悬刀构成延时装置,望山用作瞄准。强弩力达12石,射逾600步,所射无脱。随后,楚人又发明了双孔连发弩,一次可射出两支箭,杀伤威力更为增大。 司马子期欲以妾为妻,访之左史。左史认为:“进退周旋,唯道是从。”子期乃止。 昭王以《周书》所谓颛顼命重、黎,使天地不通之故史,问于观射父。射父就远古“民神不杂”、“民神杂糅”、“绝地天通”的传闻,为之追叙了原始宗教形成、发展的往事。 楚王孙圉聘于晋。晋定公享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及楚之宝器白珩。王孙圉答:楚国有六种宝。“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前496年(楚昭王二十年) 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发兵灭顿。 前495年(楚昭王二十一年) 胡子豹仍不事楚。二月,楚师灭胡,俘胡子豹归。 前494年(楚昭王二十二年) 为报柏举之役,楚昭王及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士卒设版筑为堡垒,9昼夜而成。蔡人男女出降。昭王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蔡于是请迁于吴以避楚。次年迁于州来。 前491年(楚昭王二十五年)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集合蔡人于负函,集合方城外人于缯关,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楚师临上雒。晋人执蛮子赤及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楚以致邑立宗诱其遗民,尽俘以归。 前490年(楚昭王二十六年) 昭王有疾。 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昭王以为:“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 前489年(楚昭王二十七年) 鲁孔丘由陈至楚,遇老莱子。老莱子云:“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誉。”孔丘揖而退。又至故蔡, 叶公诸梁问政。 孔丘答道: “政在来远附迩。” 昭王未用孔丘, 丘乃自楚返卫。 吴伐陈。楚昭王救陈,师于城父。秋七月, 卜战, 不吉; 卜退, 不吉。昭王预期将死,而宁愿战死于仇敌, 遂命子西继为王, 子西不可; 继命子期, 亦不受命; 乃命子闾 (公子启),五辞而后许。 昭王病, 仍带病攻大冥, 卒于城父。 子闾与子西、 子期谋, 潜师闭途, 迎昭王之子章立为楚王, 而后还师。 昭王好剑, 曾令楚铸师风胡子请吴之干将、 越之欧冶子铸作名剑龙渊、 泰阿、工布。 楚工匠为克服生铁性脆易断裂的弱点,采用铸铁柔化技术,使生铁铸件变成韧性铸铁,以之铸制铁剑及其他兵器。 秦人称赞“楚之铁剑利”。 楚国铁制农具锄、 锸、 钁、 铲、 镰刀等在江、 汉一带相继使用, 促进了楚境农业生产的发展。 约前488-486年 (楚惠王元至三年) 惠王以子穀为太师。 楚任不齐、公孙龙先后至鲁,从学于孔丘,儒学逐渐影响于楚。稍后,楚馯臂子弓成为孔子弟子卜商的门人。子弓又从孔子弟子商瞿学《易》、《易》 学因子弓而得以传于后世。 前486年 (楚惠王三年) 陈闵公朝吴。夏, 楚师伐陈。 前485年 (楚惠王四年) 楚司马子期、左史老伐陈。吴延州来季子(季札)救陈。季子与子期约,吴先退兵以求“务德安民”。楚师亦还。 约前484-483年 (楚惠王五至六年) 楚太子建之子胜在吴,令尹子西不听叶公子高(沈诸梁)的劝阻,召公孙胜返楚,使为白县县公。为报郑人杀其父之仇, 白公胜屡请子西伐郑。 前482年 (楚惠王七年) 令尹子西率师伐陈。 前481年 (楚惠王八年) 五月,陈大夫宗竖出奔楚。 冬, 宗竖自楚入陈, 陈人杀宗竖。 陈大夫辕买遂奔楚。 前480年 (楚惠王九年) 夏, 楚子西、 子期伐吴, 及桐汭。 秋, 齐国陈瓘如楚。 冬, 晋师伐郑, 郑告急于楚。 楚师救郑, 与郑盟。 白公胜因令尹子西救郑且与郑订盟, 由是以令尹子西为仇敌。 前479年 (楚惠王十年) 吴人伐慎, 白公胜击败吴师, 请以战备献, 遂入郢。 秋七月,白公胜杀子西、子期于朝,劫惠王,又杀子闾与管修,自立为王。叶公诸梁率方城外之师入郢,与国人合攻白公胜。 胜奔山而自缢死。 叶公渚梁兼为令尹、 司马。 陈乘楚乱, 恃其聚而侵楚。 老莱子为避战乱, 南迁蒙山, 著《老莱子》15篇, 言道家之用。 后隐于江南。 前478年 (楚惠王十一年) 夏,楚拟掠取陈麦。惠王问帅于太师子谷与叶公诸梁。子谷推荐右领差车、左史老,诸梁以为帅贱,惧不用命。 惠王卜以决疑, 武城尹公孙朝吉, 遂使为帅。 公孙朝率楚师掠取陈麦。 陈人抵御, 败。 七月, 公孙朝灭陈 (后又复封陈)。 惠王与叶公枚卜惠王弟子良以为令尹,吉。沈尹朱以为超过其所希望;叶公以为不妥。他日,改卜子西之子公孙宁 (子国) 为令尹。 并以子期子公孙宽 (文子) 为司马。 前477年 (楚惠王十二年) 巴入伐楚, 围。 三月, 令尹子国、 寝尹吴由于、工尹薳固败巴师于。 惠王以战功封子国于析, 为封君。 此后楚之封君渐多。 前476年(楚惠王十三年) 越人侵楚以误吴。夏,楚公子庆、公孙宽追越师,至冥,不及,乃还。 秋,叶公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 约前475—473年(楚惠王十四至十六年) 惠王以梁地封公孙宽,宽以梁险而在北部边境,惧子孙据以叛楚,请求易地。惠王乃改封之于鲁阳,号“鲁阳文君”。 叶公诸梁老于叶。 前473年(楚惠王十六年) 越王勾践灭吴,楚、越始接界。 前472年(楚惠王十七年) 楚遣使聘秦。 前470年(楚惠王十九年) 楚王子英奔秦。 前463年(楚惠王二十六年) 楚使赂于秦。 约前451—449年(楚惠王三十八至四十年) 越灭吴后不能正江淮北,楚乘势东侵,广地至泗上,楚境直抵鲁南、宋东。 前447年(楚惠王四十二年) 楚师进军州来,灭蔡(后又复蔡)。 前445年(楚惠王四十四年) 楚灭杞。 楚与秦平 约前444—439年(楚惠王四十五至五十年) 鲁公输般至楚,为楚舟师制作水战器械,楚与越战,因而常处优势。 公输般又制云梯以备楚师攻宋。宋墨翟闻讯,日夜兼程至郢,献书于惠王,巧服公输般,劝说惠王终于放弃攻宋计划。 墨翟荐其弟子耕柱子留仕于楚。 昭、惠之时,楚笙冠中国。墨翟好俭非乐,见惠王却锦衣吹笙,从惠王之所欲。时楚国乐器不仅有笙,还有钟、镈、磬、鼓、琴、瑟、竽、箫、箎等,可谓八音俱全。楚人所奏之曲,则以《霹雳引》、《驾辩》、《劳商》、《穷劫之曲》、《涉江》、《采菱》、《扬荷》、《激楚》等著称于世。 前433年(楚惠王五十六年) 楚惠王为曾侯乙作钟、镈,铸铭曰:“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 约前433—400年(楚惠王五十六年至楚悼王二年) 曾侯乙下葬。楚王及太子、令尹、鲁阳君、阳城君、坪夜君、��君、君等赗赠以车、马等物。 前432年(楚惠王五十七年) 楚惠王卒。子中立,是为简王。 前431年(楚简王元年) 楚简王北伐,灭莒。 前413年(楚简王十九年) 楚师伐魏南鄙,至上洛。 约前412—409年(楚简王二十至二十三年) 楚屈将闻墨家非议斗士之勇,乃危冠带剑往见墨子弟子胡非子。经辩论,终为胡非子“五勇”之说所折服,遂释危冠,解长剑,请为弟子。 昭、惠以来,楚贵族佩剑成风,死后亦必以青铜剑或钢剑、铁剑随葬,少者1件,多者高达30余件。 前408年(楚简王二十四年) 楚简王卒。子熊当立。 约前405-404年(楚声王三至四年) 楚声王围宋十月,不克而还。 前402年(楚声王六年) “盗”杀声王。其子熊疑嗣位为王。 前400年(楚悼王二年) 三晋(韩、魏、赵)伐楚,至乘丘而还。 前399年(楚悼王三年) 楚将榆关归还于郑。 前398年(楚悼王四年) 楚伐郑,败郑师,遂围郑。郑繻公杀其相子阳。 前393年(楚悼王九年) 楚师伐韩,取负黍。 前391年(楚悼王十一年) 韩、魏、赵伐楚,败楚师于大梁、榆关。楚厚赂秦, 与之平 约前389年(楚悼王十三年) 楚在县一级政权上置郡,以郡守为一郡之长。 吴起由魏至楚,任宛守,为楚北境军政首脑。 约前388-382年(楚悼王十四至二十年) 悼王以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吴起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使封君三世而收爵禄,贵人往实广虚之地,裁汰不急之官,禁游客之民,养选练之士,要在强兵。于是南平百越,扩境苍梧,北并陈、蔡之地,迁陈、蔡于楚之西境。诸侯畏楚之强。 楚贵族屈宜臼等强烈反对变法,斥责吴起为“阴谋逆德,好用凶器”之人,认为变法“是变其故而易其常”,并谓悼王支持变法是“逆天道”。 前381年(楚悼王二十一年) 魏、卫攻赵,赵求救于楚。楚师攻魏以救赵,战于州西,出于梁门,军舍林中,饮马于大河。 楚悼王卒。反对变法的诸贵族攻吴起,射吴起并中王尸。 太子臧继立,是为楚肃王。按楚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使熊臧尽诛射吴起而伤王尸的贵族,坐射起而夷宗者70余家。 前380年(楚肃王元年) 阳城君因参与悼王丧所之兵争而畏罪出逃。肃王收其封邑,撤其封爵。为阳城君护守封邑的墨者巨子孟胜死难,其弟子从死者183人。 前377年(楚肃王四年) 蜀伐楚,取兹方。楚为扞关以加强防御。 前375年(楚肃王六年) 韩、魏南侵。韩灭郑。魏伐楚,与楚师战于榆关。 约前374-372年(楚肃王七至九年) 魏伐楚,取旧许与鄢陵。 楚灭许。 前371年(楚肃王十年) 魏师伐楚,攻占鲁阳。 前370年(楚肃王十一年) 楚肃王卒。肃王无子,弟良夫立,是为宣王。 前364年(楚宣王六年) 夏,楚天文学家甘德观测天象,发现岁星(木星)旁有橙黄色小星(木卫三),当即作了记录:“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与媭女、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旁有小赤星附于其侧。” 约前363-359年(楚宣王七至十一年) 肃、宣以来,楚西侵,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王孙袖被任为楚君监,受命监管楚所占巴国东南部地区。 州侯为令尹,贵而主断。 前358年(楚宣王十二年) 楚师伐魏,决河水以攻长垣。 前357年(楚宣王十三年) 楚右尹黑迎女于秦。 约前356-354年(楚宣王十四至十六年) 秦遣公孙鞅(卫鞅)聘于楚,见宣王于��郢。 肃、宣以来,楚人尝以大事纪年。公孙鞅如楚事,楚人以之作为“秦客公孙紻闻(问)王于��郢之岁”。 前353年(楚宣王十七年) 魏师围赵都邯郸。楚令尹昭奚恤欲使魏、赵相斗,不拟救赵;大司马景舍(子发)力主少出兵以为赵援,使之“两弊”。宣王因使景舍起兵入魏。魏拔邯郸,楚取魏睢、间地。 前352年(楚宣王十八年) 魏以韩师败齐、宋、卫之师于襄陵,齐威王请楚景舍出面调停,代齐向魏求成。 江乙为魏使于楚,欲恶楚令尹昭奚恤于宣王。 约前350年(楚宣王二十年) 魏将孙何侵楚,入三户郛。 约前346年(楚宣王二十四年) 魏章率魏、韩之师伐楚,取上蔡。 前344年(楚宣王二十六年) 宣王祖母声王夫人作曾姬无䘏壶。 魏侯称王,会宋、卫、鲁、邹、秦等12国诸侯、大夫于逢泽。陈侯、蔡侯背楚,北上朝见魏惠王,参与逢泽之会。 前343年(楚宣王二十七年) 蔡恃魏而不设备。楚宣王使景舍(子发)西伐蔡。楚师厄以淮水,填以巫山,克高蔡,俘蔡圣侯。正月庚子之朝,子发系圣侯告捷于宣王。 楚灭陈。 前341年(楚宣王二十九年) 齐将田忌奔楚。宣王郊迎,封之于江南。 前340年(楚宣王三十年) 秦孝公封卫鞅于商,南侵楚。 楚宣王卒。子商立,是为威王。 前337年(楚威王三年) 秦惠文王初立,楚、韩、赵、蜀遣使朝贺。 约前336-334年(楚威王四至六年) 鉴于威王不能尽观《春秋》,太傅铎椒写成史记40章,名《铎氏微》,供威王阅读。 前333年(楚威王七年) 越王无强按齐使之谋,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反击,大破越,杀无强,尽取故吴地。 威王以齐相田婴欺楚,兴师伐齐,败齐将申缚于徐州。威王令齐必逐田婴。 魏惠王令惠施之楚,威王郊迎。 此时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时人誉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荆地多产黄金。楚以黄金铸行金币,铸有“郢称”、“陈称”、“䣓称”等印记,作为流通货币通行于全楚以至境外。为便于计量换算,以天平、砝码进行秤量。日常市场小量交易,则以铜币、布币为主。 三钱之府为楚国贮存财富的中心府库,兼掌货币的铸造。楚在长沙铜官渚等处设有铸钱作坊多处 约前333—331年(楚威王七至九年) 齐客张果问楚王于��郢。 楚贵族悼固卒,葬于纪南城西北望山。随葬有越王勾践剑等物600余件。 前330年(楚威王十年) 楚伐魏。魏将犀首迎击楚师。 前329年(楚威王十一年) 楚威王卒。子槐立,是为怀王。 魏犀首乘楚丧伐楚,秦以卒万人、车百乘助魏。秦、魏败楚师,攻占陉山。 前328年(楚怀王元年) 齐攻宋,宋使臧子求救于楚。楚允诺救宋。齐拔宋五城而楚师未出。 楚人大量育蚕治茧,丝绸生产后来居上。威、怀之时,楚丝织品已有绢、绨、纱、罗、绮、锦、涤、组、缂等多种。其色彩鲜艳, 工艺繁复,已使用提花织机织锦。官府织造机构有织室、中织、东国织室等。 前326年(楚怀王三年) 赵肃侯卒,楚、秦、燕、齐、魏各以锐师万人参与葬仪。 前323年(楚怀王六年) 游说之士或主合纵,或倡连横。秦以张仪为相,使与楚令尹子士、齐执政田婴会于啮桑,欲使楚、齐事秦攻魏。 楚欲送魏公子高返魏,使司马昭阳将兵攻魏。昭阳破魏师于襄陵,得八邑。楚人以此作为纪岁之事,称作“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 昭阳乘胜移兵攻齐。齐威王患之。陈轸以画蛇添足为喻劝说昭阳,昭阳引兵退。 怀王居��郢之游宫,命工尹使集尹、��尹为鄂君启之府铸制水、陆经商通行金节。舟节、车节分别记载水、陆行经路线、地名,以及免税、纳税的有关规定。 令尹子士命高间等地贷越异之金以备籴种。 前322年(楚怀王七年) 张仪相魏,排斥力主合魏于齐、楚的惠施,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至楚。时怀王亲张仪,乃奉惠施而纳之于宋。 约前321—319年(楚怀王八至十年) 齐客陈豫来贺楚王。 鲁阳公以楚师后城郑。 楚农家许行言神农之教,以楚国难于实现其“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的理想,率徒众数十人离 楚去滕。楚儒者陈良弟子陈相、陈辛,亦背儒从学于许行。 陈、宋献为王煮盐于海。 前319年(楚怀王十年) 楚东有越累,城广陵。 前318年(楚怀王十一年) 宋客盛公公边聘于楚。 楚昭阳请以数倍之地与齐田婴易薛,田婴不从。楚师攻薛。齐宣王遣兵救薛。 怀王令左徒屈原制订宪令。 魏相公孙衍(犀首)约纵魏、韩、赵、燕、楚五国,楚怀王为纵长,攻秦至函谷关。秦出兵,各国兵皆引而归。 宋君偃自立为王,西攻魏,东攻齐,南攻楚,取楚淮北地300里。 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东周之客许��归胙于楚。 秦、韩战于修鱼,韩欲与秦和。楚警四境之内,命战车满道路,扬言兴师救韩。韩宣惠王大悦,遂与秦绝。秦益师伐韩,大败韩师。楚师未出楚境。 前316年(楚怀王十三年) 大司马卓滑救郙。 六月,楚左尹邵卒。以一椁四棺葬于纪南城北包山。随葬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及生活用具1935件,另有文书、 卜筮祭祷记录、遣策三类竹简278枚。 前314年(楚怀王十五年) 齐乘燕乱北伐,诸侯多谋救燕。楚使淖滑之赵,又许魏六城,请伐齐而存燕。秦遣张仪游说于魏王,伐齐之事遂败。 秦伐魏、韩。魏、韩相继屈服于秦。楚与齐和以抗秦。 前313年(楚怀王十六年)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秦遣张仪使于楚,伪言以商於之地600里归还楚国、请与齐绝。怀王大悦,授张仪以相玺,北绝齐交。齐折符而合于秦。楚使至秦受地,张仪初称病不见,后见而称只允与楚6里。怀王怒,不听陈轸等人劝阻, 发兵攻秦。秦出师迎击。 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 春,楚与秦战于丹阳。秦庶长章大败楚师,斩甲士8万,虏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取楚汉中郡。 怀王起全楚之兵复攻秦。秦惠文王作《诅楚文》,悉兴其众迎战楚师于蓝田。韩、魏闻楚师尽出,遂出师南袭楚,至于邓。楚师惧而退还。 怀王怨韩助秦,使景翠率师伐韩,围雍氏。秦出兵救韩,周人以食米供应秦、韩之师。景翠还师。 前311年(楚怀王十八年) 屈原奉命使齐。 秦使者宣称,愿分汉中之半以与楚和。怀王不愿得地,愿得张仪。张仪自请复至楚。怀王囚张仪,旋听信宠姬郑袖之言,出张仪归秦。屈原使齐归,请杀张仪。怀王使人追仪,弗及。 秦师伐楚,取召陵。 约前310年(楚怀王十九年) 周人城浑游楚,建议怀王以新城为郡。王从其议,置新城郡。 前309年(楚怀王二十年) 怀王欲与秦和。齐宣王致怀王书,约共抗秦。怀王从昭雎之说,和齐而善韩。 前308年(楚怀王二十一年) 秦甘茂伐韩,围宜阳。楚景翠率师救韩。秦使冯章伪称割地于楚。景翠之师遂停军不进。甘茂终拔宜阳。韩服于秦。 前307年(楚怀王二十二年) 楚围韩雍氏5个月,韩使再三求救于秦。秦师出殽、函以救韩。楚师还。 楚芈戎流落东周,其姊秦宣太后(芈八子)召其至秦。 约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 楚乘越乱,攻越。以所占越地设江东郡。 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 秦向寿至楚。楚人厚礼相待。 秦昭王初立,厚赂于楚。楚背齐而合秦。 秦昭王遣使至楚迎妇。 楚助秦伐魏,围皮氏。魏将翟章救皮氏。秦与魏媾和,秦、楚罢兵。 约前305-304年(楚怀王二十四至二十五年) 屈原仰观先王庙及公卿祠堂所画山川神灵、占贤圣怪物行事,常感天地之大有非恒情所可测者,因设难以问,作《天问》。 楚壁画琦玮谲诡,楚帛画线条流畅。楚画工绘制的导引、招魂仪具——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着意于塑造人物的形态、仪表与气质。左尹邵使用的漆奁盖上的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则开情节性绘画之先河,将楚国丹青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前304年(楚怀王二十五年) 楚怀王与秦昭王盟于黄棘。秦与楚上庸。 楚吾得率师伐韩。秦助楚,围纶氏。 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 齐、韩、魏伐楚。怀王以太子横为质于秦,秦遂发兵救楚。 三国引兵去。 前302年(楚怀王二十七年) 秦大夫私与太子横斗,太子横杀秦大夫而亡归。 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 齐匡章、魏公孙喜、韩暴鸢攻楚方城。唐眛率楚师与三国兵夹沘而军,相持半年。匡章以练卒夜袭楚师,杀唐眛,取宛、叶以北地以强韩、魏。 秦庶长奂亦率师伐楚,攻新城。 前300年(楚怀王二十九年) 秦师拔新城,楚士卒死者2万。怀王恐,使景翠以六城赂齐,并使太子横为质于齐以求平。 韩太子婴死,韩公子几瑟亡入楚。楚欲立几瑟为韩太子,因派郑强至韩游说。随又发兵入韩,围雍氏。韩一面求救于秦,一面与楚言和。楚师遂撤雍氏之围。 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 秦华阳君芈戎攻楚,取新市等八城 秦昭王约楚怀王会武关。怀王不听昭雎、屈原劝阻,而从子兰之言,西入秦。秦要挟怀王割巫与黔中二郡,怀王弗许,秦因扣留怀王,不让怀王返楚。 太子横由齐归郢,立为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 秦发兵出武关,大败楚师,斩首5万,取析邑等16城而去。 约前298—297年(楚顷襄王元至二年) 屈原心系怀王,疾王听之不聪,谗陷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忧愁幽思,完成抒情性长诗《离骚》。 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 楚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哀怜怀王,如悲亲戚。楚绝秦。 国人皆怨子兰。子兰短屈原于顷襄王,王怒而迁原。 约前295—293年(楚顷襄王四至六年) 南郢之邑,沅、湘之间,民俗信鬼而好祠,祠必歌乐鼓舞,以娱诸神。屈原放逐,愁思沸郁,屡见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因作《九歌》。 楚人信奉之鬼神多而杂,既有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也有风伯、雨师、司命、司祸、地主,还有高辛、轩辕以至伏羲、女娲。楚贵族常求巫、问卜,死后下葬必置镇墓兽等仪具,意在驱鬼辟邪。 前292年(楚顷襄王七年) 秦昭王致楚王书:“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日之命。愿王之饰士卒,得一乐战。” 秦穰侯魏冉东向攻楚,楚失南阳盆地。 顷襄王被迫复与秦平。秦遂又得东攻韩魏。 楚迎妇于秦。 约前291—288年(楚顷襄王八至十一年) 客歌于郢中,始歌《下里巴人》,属而和者数千人;既歌《阳阿薤露》,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属而和者不过数人。 顷襄王好色,不使风议,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前287年(楚顷襄王十二年) 苏秦、李兑约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 前285年(楚顷襄王十四年) 顷襄王与秦昭王会于宛。 前284年(楚顷襄王十五年) 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兵伐齐,破临淄。齐湣王奔莒。楚淖齿率师救齐,湣王任之为相。淖齿杀湣王,与燕、魏分齐之卤器,收取淮北之地。 前283年(楚顷襄王十六年) 顷襄王与秦昭王会于鄢。秋,复会于穰。 约前282-281年(楚顷襄王十七至十八年) 楚将庄蹻出黔中,后西入滇池。 前281年(楚顷襄王十八年) 楚猎人激励顷襄王踊跃中原。顷襄王乃遣使于诸侯,复为纵,欲以伐秦。 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 秦兴师伐楚,取邓,拔黔中。楚割上庸、汉北地与秦。 前279年(楚顷襄王二十年) 秦大良造白起攻楚,取西陵。继而攻鄢,引西山长谷水灌鄢,楚军民死数十万。 秦大军压境,顷襄王仍常与其宠幸者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等游猎于云梦之中,不顾国政。庄辛诤谏,王不听。庄辛因离楚去赵。 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白起拔郢,东据竟陵,攻安陆。西取夷陵,烧楚先王墓。 顷襄王兵散、流掩于城阳。旋迁都陈。 屈原自沉于汨罗江。 前277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 秦之蜀守张若伐楚,拔巫郡,取江南。 顷襄王召庄辛归楚。庄辛再进亡羊补牢之策,劝告楚王勿亲佞臣而耽于游乐,应以蔡圣侯之灭于楚为鉴,注意国事,以备秦患。顷襄王授之以执圭,封为阳陵君。 前276年(楚顷襄王二十三年) 楚江南人民反秦。 顷襄王收东地兵,得10余万,复西取秦所占江旁15邑为郡以抗秦。 前273年(楚顷襄王二十六年) 楚左徒黄歇使于秦,上书秦昭王,力陈“善楚”之利。 前272年(楚顷襄王二十七年) 秦遣使赂楚。楚、秦复平。 楚遣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 齐、韩、魏共伐燕。燕太子请救于楚。顷襄王使景阳率3万人驰援,次于雍丘,牵制魏、齐之师。 约前271-264年(楚顷襄王二十八至三十五年) 楚子思于寿春南兴建芍陂,引水灌田,不忧水旱。 前263年(楚顷襄王三十六年) 顷襄王病。黄歇设谋使太子完得以离秦返楚。 秋,顷襄王卒,子完立。 考烈王以黄歇为令尹,予淮北12县地,封为春申君。 前262年(楚考烈王元年) 楚纳州于秦以平。 前261年(楚考烈王二年) 楚师伐鲁,取徐州。 约前260—258年(楚考烈王三至五年) 楚临武君至赵,与荀况议军事于赵孝成王前。 楚相继吞灭费、邾、邳、郯等国。 前257年(楚考烈王六年) 秦师久围赵都邯郸。赵孝成王以灵丘封黄歇,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春申君与景阳救赵,至新中。楚、魏、赵合击秦师,秦将郑安平以2万人降。 春申君黄歇广招贤士,食客至数千人,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齐名,时人并称之为“四公子”。 前256年(楚考烈王七年) 楚灭鲁。鲁顷公迁于下邑。 春申君以荀况为兰陵令。 前253年(楚考烈王十年) 考烈王迁都于巨阳。 前251年(楚考烈王十二年) 秦昭王卒。春申君吊丧于秦。 楚柱国景伯死。 前248年(楚考烈王十五年) 春申君献所受封之淮北12县为郡,旋被考烈王改封于江东。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前247年(楚考烈王十六年) 魏信陵君率赵、魏、韩、楚、燕五国之师共攻秦,与秦师会战于河外。秦将蒙骜败逃,五国兵追至函谷关而还。 约前247—243年(楚考烈王十六至二十年) 春申君在其封地兴筑宫殿、粮仓,开挖渠道、运河。 楚人鹖冠子著书言道家事,写成《鹖冠子》。 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 赵庞煖合纵赵、楚、燕、魏、韩,共攻秦、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用事,军至函谷关,秦师反击,五国兵罢。 楚畏秦逼,迁都寿春,命曰“郢”。 春申君进李园之妹于考烈王。 前238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 考烈王病。朱英建议春申君自立为王,并请杀王舅李园。春申君不从。 考烈王卒。李园埋伏死士杀春申君于王宫门外,尽灭其家。 李园妹所生子悍立,是为楚幽王。 前236年(楚幽王二年) 楚、越、赵、燕四国合谋,欲图秦。 秦王政遣姚贾携珍珠重宝,南使楚、越,北使燕、赵,四国遂被分化。 前235年(楚幽王三年) 秦征发四郡之兵,使辛梧据梁,助魏攻楚。楚执政李园忧,使入游说于辛梧。辛梧延迟半年始出兵。 前228年(楚幽王十年) 幽王卒,葬于寿春东。随葬酓鼎等物近万件。 国人立幽王弟犹,是为哀王。 熊犹立二月余,其庶兄负刍之徒党杀犹及太后,尽灭李园之家。负刍被拥立为王。 前226年(楚王负刍二年) 秦灭韩后,兵锋转向楚、魏。秦王政使王贲击楚,大败楚师,取10余城。 前225年(楚王负刍三年) 秦灭魏。 楚出兵攻秦之南郡。 秦王政使李信、蒙武将兵20万伐楚。李信攻平舆,蒙武攻寝,楚师败。李信又攻陈城,引兵而东,与蒙武会城父。楚师尾随秦师,三日三夜不顿舍,入两壁,杀7都尉,大破秦师。 前224年(楚王负刍四年) 秦王政使王翦、蒙武将兵60万伐楚,大破楚师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复取陈以南至平舆。 前223年(楚王负刍五年) 王翦、蒙武复攻楚,虏楚王负刍。 楚人伪托项燕之名,立楚公子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昌平君败,楚亡。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王翦进平楚江南地。 前222-221年(秦王政二十五至二十六年) 楚遗民南公流浪民间,著《南公》31篇,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灭代(赵)、燕、齐,越君降。秦始皇完成统一。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七月,楚人陈胜、吴广率秦所征发的渔阳戍卒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反秦于蕲县大泽乡,进据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故楚遗民周文、武臣、项梁、项羽、范增、刘邦、宋义、秦嘉、英布、影驹、季布等纷纷聚众响应,故魏、赵、齐贵族后裔亦乘隙而起,中原大地掀起反秦大起义风暴。 前206年(汉高祖元年) 刘邦攻占咸阳,项羽全歼秦军主力,秦亡。 前205-202年(汉高祖二至五年)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之统一战争,以项羽覆灭,刘邦胜利,建立汉朝统一帝国而告终。推翻秦朝暴政的主力是楚人,进行统一战争的双方领导人及其核心骨干集团的成员,均是楚人。汉朝皇室及初期的将相大臣、元勋故旧,绝大多数也都是楚人。直到汉武帝以后,六国时的国别意识始渐淡化而趋于泯灭。 |
☚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楚史相关地域图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湖北宜城罗岗车马坑(战国中期) ☛ 00011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