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建筑
依靠移种植物来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的建筑形式。如利用植物作为 “顶梁”、“立桩”和代替墙体的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在芝加哥建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行政大厦,楼内既没有砖墙,也没有板壁,而是在原来应设置墙壁的位置上移种植物,把每个房间隔开,人们称之为 “绿色墙”,人们之后把这种非常规的建筑形式,称为“植物建筑”。植物建筑依靠的是植物的空间构成理论,即认为园林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筑功能,使植物与其他建筑材料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将绿色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人工环境中的空间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探索在特定空间内由植物材料所构成的空间景观的各种类型及组合方式。
绿色植物是一种有生命的构建材料,有其自身的空间结构。植物以其特有的点、线、面、体形式以及个体和群体组合。形成有生命活力的复杂流动性的空间。这种空间具强烈的可赏性。这些植物在个体或群体组合造景时,能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式空间、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 并分析了各种空间形式的特点及与绿色植物的空间构成的对应关系。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实质就是植物空间的组织过程。植物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在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们让草长在树枝编成的屋顶上,形成厚厚的一层御寒屋顶,以保持住房的温暖。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居民,从淤涸的河床上切下带草的整块泥土,砌墙铺屋顶。草生长起来,根茎相接,既增加了建筑物的强度,又能隔热御寒,美化环境。人们风趣地称其为 “草原住宅”。然而,现代的植物建筑已不是简单的泥草结构,而是以树木为重点,利用生长着的植物来形成房屋。它不需要成材木料,而是采用经过规整的活树木来代替梁、柱和墙体。植物建筑的施工方法并不复杂,它无需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而是就地取材,以树木为重点,采用经过规整的活树木来 “顶梁”、“立桩” 和代替墙体。目前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称为 “弯折法”,利用树木植物建筑自然弯曲的方向,刻出缺口,用人工培植的方法,巧妙地使其长合,从而让树木长成房屋的“轮廓”; 另一种称为 “连接法”,把伤破的两根枝条粘合,用人工方法形成 “连理枝”,然后用植物“筑墙” 和 “建造” 房屋。运用这两种基本方法,就可建出五花八门、造型新奇、妙趣横生的 “建筑物”,小至拱廊、屏风、过道,大到住宅、办公室、商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