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江蘇南京棲霞山中峰西麓。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建。以隱士明僧紹,字棲霞,捨宅創寺,故稱。南朝多次重修。隋增建舍利木塔。唐初擴修,改稱功德寺。時爲國内四大叢林之一。會昌間廢毁,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重建。南唐增建舍利石塔,更名妙因寺。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易名普雲寺。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改今稱。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更爲巖因崇報憚院,後相繼改稱景德棲霞寺、虎穴寺。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仍復今名。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毁於火,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重建。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攝翠樓等。寺存南朝石造像、隋塔、唐碑等。參見本類“棲霞寺舍利塔”。參閱康熙《江南通志·古蹟上·江寧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