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森,阿马蒂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森,阿马蒂亚1933~Sen,Amartya印度籍著名福利经济学家,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1953年获印度加尔各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然后转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1955年获剑桥大学文科学士学位,195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外,他还先后获得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安特卫普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苏黎士大学、美国乔治顿大学等28个荣誉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剑桥大学、印度德里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与哲学教授。1997年底从哈佛大学以终生荣誉教授身份退休,现担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曾于1967年出任联合国先进技术与技术专家小组主席; 1976年荣获印度马哈拉诺比斯奖; 由于在福利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经济学著作包括《技术的选择》(1960)、《集体选择和社会福利》(1970)、《论经济不平等》(1973)、《就业、技术与发展》(1975)、《贫困的层次》(1980)、《贫穷与饥荒》(1981)、《商品与能力》(1985)、《论伦理学与经济学》(1987)、《生活标准》(1987)、《饥饿与公共行为》(与让·德雷茨合著,1989)、《不平等再考察》(1992)等。森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在于,他运用经济学方法与哲学思维相结合的方式,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一些重要的经济问题。他所创立的社会选择理论将人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探讨了集体决策对个人福利的影响;他利用包括收入分配因素在内的贫困指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现象与贫穷的原因。他对发展中国家饥荒的成因与克服饥荒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工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1)森在其1970年发表的代表作《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之中,对阿罗定理的基础命题做了规范性诠释。他对阿罗定理的四个公理性条件做了更为明确的表述,这四个条件分别是:自由选择条件、帕累托一致性原则、独立性条件、非独裁性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的偏好次序都必须满足两个相当弱的完备性公理和传递性公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就是不存在同时满足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以及其他四个公理性条件的规则。即不存在一个理想的规则,使社会或任何一个集体能够从个人的序数偏好次序来推导出社会的偏好选择次序。为了解决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找到理想的民主规则,一种办法就是逐一放宽上述公理性条件的一部分,并考察放宽的后果。森为此提出了多种阿罗定理的变型与扩展模式,并找到了解决不可能性定理的途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