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棗棗(枣)Zǎo

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椒江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本棘氏,卫大夫棘子成之后,避地改为枣。”
三国时魏有枣祗(按: 《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枣祈”),颍川人,陈留太守; 晋代有枣据,冀州刺史;宋代有枣公彦,山阴人; 明代有枣经纶,长治丞。

棗zǎo

果木名,枝有刺,實橢圓可食。劉歆《甘泉宮賦》:“女貞鳥勃,桃李棗檍。”

“枣”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棗
棗  zǎo

亦稱“大棗”、“紅棗”。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略呈卵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暗紅色,帶光澤,主治胃虚食少,脾胃不和,脾虚便溏,心悸怔忡。始載於先秦典籍。《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牝〕痔》:“未有巢者,煮一斗棗,一斗膏,以爲四斗汁,置盤中而踞之,其蟲出。”《神農本草經·上經·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少津液,身中不足。”明·李梴《醫學入門·果部·大棗》:“入藥用紅棗,蒸去皮核。”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棗
棗  zǎo

亦稱“羊角樹”、“鷄心”、“㯙”、“百益紅”、“聖花兒”、“木蜜”。果木。鼠李科。落葉喬木,葉長卵形。花小,黄緑色,多蜜,核果長卵形、卵形或球形,熟後紫紅色,可食用,入藥。其木材堅硬,供雕刻、製具之用。原產我國,分佈於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山西一带。《詩·豳風·七月》:“八月剥棗,十月穫稻。”南朝梁·簡文帝《賦棗》詩:“風摇羊角樹,日映鷄心枝。”《玉篇·木部》:“㯙,棗也。”宋·陶穀《清異録·百果·百益紅》:“百益一損者棗,一益百損者梨。醫氏目棗為百益紅,梨為百損黄。”又:“或謂棗是聖花兒。”清·汪灝等《廣群芳譜》卷五十八:“木蜜。棗也。”

棗zǎo

9797
“枣”的繁体。

棗zǎo

Z030
“枣”的繁体。

棗枣,金文;篆zǎo

[從立朿→棗(《説文》:“棗,羊棗也。從重朿。”棗: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有刺,核果稱棗子,橢圓形,熟時紅色,可食。棗紅。)]
《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剥棗,十月獲稻。”(八月長竿打紅棗,十月開鐮收金稻。)
[宋] 辛棄疾《清平樂·連雲松竹》:“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棗()


甲骨文合集17444,殷
□戌卜, 𡧊貞□夢王秉棗。

甲骨文合集17445,殷
甲戌卜, □貞㞢夢[王]秉棗在中宗不[隹]𡆥。

宜無(乘)戟,金文總集7591,戰國晚期
宜無之棗(造)(戟)。
按: 形似从二“來”,讀作“造”。

酸棗戈,殷周金文集成10922,戰國
酸棗。

陳發戈,文物2001年10期,戰國
(陳)發棗(造)鈛(戈)。
按: 用作“造”。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67,戰國至秦
木忌,甲乙榆、丙丁棗、戊己桑、庚辛李、 壬辰〈癸〉(漆)。

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西漢
酸棗……

漢印文字徵
酸棗右尉。

肥致碑,東漢
君常舍止棗樹上。
按: 从二“來”。

元壽安妃盧蘭墓誌,北周
銀蠶永臥,金棗長枯,親賓掩泣,奠送東都。

王君妻成公氏墓誌,隋
不利遺金,詎侵隣棗。

梁涣墓誌,唐
初授酸棗尉。
按: 从二“束”。

唐嘉會墓誌,唐
臨晰棗而停滋。

鄭戎墓誌,唐
秩滿授随州棗陽主簿。
《説文》: “棗,羊棗也。从重朿。”
甲骨文所見象棗樹形,戰國金文訛从二“來”形。秦漢以降多从二“來”,或从二“束”。《説文》小篆 “从重朿”。本義是棗樹。

☚ 朿   棘 ☛

(zǎo)

从重朿。
【按】棗的本義是棗樹。《説文》云“羊棗也”,是以小名釋大名。

*棗tsəw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羊棗也。 从重朿。(七篇上)
小棗樹密集栽種。

☚ 報   游 ☛
000006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