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会在梵蒂冈召开的世界性最高会议。共二届。第一届于1869—1870年召开,除了在教义上作出规定外,还提出教皇在信仰和伦理问题上“永无谬误”的信条。由于普法战争爆发,意大利军队攻入罗马而休会。第二届于1962—1965年召开,以天主教内部改革和各派“合一”为主题,强调教会必须“赶上时代形势”,并改组了教廷机构。两届会议对天主教会有重大影响。
梵蒂冈会议
又称“梵蒂冈公会议”。天主教会由教皇在梵蒂冈召集的世界性最高级会议。历史上曾开过两次。第1次于1869年至1870年由教皇庇护九世召开,有700多名主教参加。原订讨论有关信条、教规、教会与政治等51个议题,后因教皇庇护九世在会上突然提出要制定“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而引起分裂。经过一个多月的争吵,反对派大多因普法战争即将爆发而离去,教皇趁机强迫留下的435名主教表决通过了“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后来,教会常利用这一信条强制教徒绝对服从教皇。第2次于1962年由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召开,在次年6月教皇死后,由新教皇保罗六世继续主持,1965年结束。本次会议以天主教教会内部改革和基督教各派“合一”为主题,强调教会必须“赶上时代形势”,通过了“教会宪章”等16个文件,决定对罗马教廷进行改组,增设一些新的部门,并加强报刊、电影、广播、电视等宣传舆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