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經懺偈唄 > 梵字 梵字 fànzì 亦稱“梵書”。特指佛家經典。原均以梵文書寫,因稱。唐·皮日休《雨中遊包山精舍》詩:“老僧三四人,梵字十數卷。”元·子温《題畫》詩:“曾向流沙取梵書,草龍珠帳滿征途。”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梵書多鬻於昭慶寺。” 文字1 文字1文(文象;中~;外~;洋~;西~) 字(~义;汉~;识~) 文字的读音:字音 本国的文字:国字 中国的文字:中文 汉文 国文 华文 印度文:梵文 梵字 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象形文字 图画文字 古代的象形文字:龟文鸟迹 用字母符号表示语音的文字:拼音文字 用盲字刻写或印刷的文字:盲文 盲字 古代的文字:古文 奇字 灵字 对古文字的美称:凤篆 现代的文字:今文 铁券上的文字:铁字 钱面上的文字:钱文 以银粉书写的文字:银字 银书
另见:字 词 符号 ☚ 文化、文字 刻的文字 ☛ 梵字古印度梵語文字。亦稱“梵文”。其源流為 “腓尼基文字”。日本謂為“悉曇文字”,可據法隆寺所藏貝多羅葉(古印度作為代用紙之樹葉)見其古形。梵字與佛教之關係密切,其書法亦為書道藝術之重要方面,書體右行。《法苑珠林》有:“西方寫經,同祖梵文。” 唐許渾詩曰: “梵文明處譯,禪衲暖時縫。”唐王維詩曰:“楚辭共許勝揚馬,梵字何人辨魯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