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性室性早搏infarctional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又称“坏死型室性早搏”。当梗死的心电图特点被某些情况(如预激综合征、左束支传导阻滞)所掩盖、凭其出现的室性早搏形态来诊断的心肌梗死,此种早搏称梗死性室性早搏。Drdssler于1943年首先报道利用室性早搏诊断心肌梗死。动物实验证明,无论来自左室或右室的室性早搏,其QRS波群均无Q波。在利用室性早搏诊断心肌梗死时,须根据朝向心外膜面的导联才能作为诊断依据,而不能据aVR及V1导联,其早搏的QRS波群主波向上。心电图特点是:
❶当室性早搏的QRS波群主波向上时,若伴有初始的q波,不论q波波幅如何,均提示心肌梗死;
❷室性早搏必须QR或QRS型,起始Q波的时间必须≥0.04s;
❸室性早搏的S-T段抬高,S-T段方向与早搏的QRS主波方向一致,呈弓背状或斜形抬高;
❹室性早搏的T波变尖,两支对称(图)。临床和实验性研究表明,室性早搏的形态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有些甚至在窦性激动尚未出现心肌梗死的波形以前,室性早搏已显示出心肌梗死的图形,并能准确地反映梗死的部位,有的患者心电图窦性搏动中始终没有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而由室性早搏的形态诊断为心肌梗死。室性早搏与窦性心律不同时显示心肌梗死图形。多数学者认为,室性早搏的Q波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有资料表明,室性早搏中的Q波对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较低,仅33%,这是因为心肌梗死时,如不是应用Holter监测,而用单次描记心电图时室性早搏出现的机会较少。尽管如此,室性早搏的Q波仍可作为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虽然室性早搏的形态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但它尚有一定的限制。异常Q波的室性早搏可分别见于有右室扩大和右心衰竭表现的肺心病或瓣膜病,另可见于肥厚性心肌病、结核性心包炎、双侧心室衰竭等。还有人报道见于心肌炎、充血型心肌病、冠心病等。故需较长时间地观察心电图,严格掌握诊断标准,结合其他心电图表现和临床资料综合判断,便可提高以室性早搏的Q波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jpg)
梗死性室性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