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梅贻琦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梅贻琦1889—1962天津人 梅贻琦
梅贻琦
梅贻琦1889—1962号月涵。天津人。1908年天津私立第一中学(南开中学前身)毕业,后进保定高等学堂。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公费。次年进马萨诸塞州斯特综合工业学院攻读电机工程,获硕士学位。1914年学成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1926年任教务长。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其间曾率中华教育团去美国考察公费留学生情况。抗日战争爆发后,实际主持西南联合大学校务,由于保持了高质量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948年12月去南京,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次年赴巴黎参加科技情报会议。同年9月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1953年任台湾国民党当局设在美国的文化顾问委员会主席。1955年11月去台湾,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第二年在新竹建立台湾第一座原子炉,并创办台湾“清华大学”,任校长。1958年被台湾当局任命为“教育部”部长。1959年任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兼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1年因病辞职。次年5月19日在台北病逝。 梅贻琦 梅贻琦号月涵,天津人,1889年生。早年就读于南开学堂、保定高等学堂。1909年留学美国,入华塞斯特工业学院学习电机工程,1914年获硕士学位回国。1915年进清华学校任教,1922年任物理系主任。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务长。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南迁,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和蒋梦麟、张伯苓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不久,长沙临时大学再迁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主席,经常驻校办公。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结束,返北平主持清华大学。北平解放前夕,飞往南京。1949年6月往巴黎参加联教组织科学会议。1955年11月去台湾,在台湾筹建清华原子能科学研究所。1958年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1959年兼任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湾清华大学校长。1961年辞 “教育部”部长,仍兼台湾“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2月当选为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士。同年5月19日病故。 ☚ 梅岭高 萧一山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