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梅洛—庞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梅洛—庞蒂1908—1961Merleau-Ponty Maurice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早年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曾同萨特等人以《现代》杂志为基地进行其学术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继在里昂大学和巴黎大学任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行为结构》、 《人道主义和恐怖》、 《辩证法的探索》等。他强烈反对当代的批判唯心主义,因为它把认识的对象完全归结为概念,从而把世界变成思想的一种状态,并把它等同于思维着的人脑。唯心主义虽然给人提供一个和谐的、协调的知识系统,但不能使人达到世界以及个人以外的他人。梅洛—庞蒂主张从主体的体验与感受出发说明一切问题。他批评萨特把存在分为“自在”与“自为”的二元论。一方面,他反对把主体与世界、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观分开,认为世界与人的关系是不能区分为主体与客体的,世界的存在是因为主体对之反省的结果,因为自我与客观世界是相混的。另一方面,又认为物体与人是不同的,物体没有欲望,只能成为客体;而人对世界而言,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主一客体,即同时是思维着的主体又是肉体的我。是肉体就要有欲望;但又由于人有自我意识,使人的身体不能自由纵情地存在。因而,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被决定的;既是主动的,又是被动的。由此,他一方面赞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人们道德意识的观点,同意以实际效果而不是人的动机作为评价历史事件的依据;另一方面,他也同时肯定道德活动中的个体特征。认为人的选择既改变了环境,也创造了作为道德存在的主体。他还认为,从世界与我们的关系来说,不存在个人与世界哪个具有更大影响的问题,因为个人总是与世界联在一起的。 梅洛—庞蒂 梅洛—庞蒂1908—1961法国哲学家,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出身于罗彻斯特—苏—麦尔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受业于胡塞尔。战后与萨特等人合办《现代》杂志,并任里昂大学和巴黎大学哲学教授,取得法兰西学院教席。用现象学的方法糅合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心灵与肉体,以“身体—主体”排除身心二元论,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恢复本真的、未分化的“知觉世界”,这个世界是身体与客观世界在前意识水平上的互渗,但这种互渗结构最终是由主体、我的存在构造出来的。主要著作有《行为结构》、《知觉现象学》、《符号》等。 ☚ 萨特 奎因 ☛ 梅洛—庞蒂 梅洛—庞蒂1908—1961Merleau—Ponty, Maurice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罗舍弗尔。1926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30年毕业时获中学哲学教师资格,在中学任教。1935年任巴黎高师助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抵抗运动。1945年与萨特等人创办《现代》杂志。1949—1952年任里昂大学、巴黎大学教授,1952年取得法兰西学院哲学教席。1955年因观点分歧与萨特及《现代》杂志分手。 ☚ 卡缪 孤独个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