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非成是
错误的东西相沿成习,就会被当成正确的东西。 语本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hòng)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一哄:喧闹。平:衡量标准。 )李轨注:“市无平,必失贵贱之正;书无师,必谬典谟之旨。”钱玄同《寄陈独秀》:“于是习非成是,一若文不用典,即为俭学之征。”(俭学:缺少学问。 征:征象。) 也作❶ 【积非成是】。(积:积累。)清·戴震《原善》卷一:“以今之去古圣哲既远,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❷ 【习非胜是】。梁启超《王荆公传》第十四章:“非特为荆公(王安石)雪冤,亦为苏公(轼)、温公(司马光)诸贤雪冤也。而独恨谬说流传,习非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