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梁溪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梁溪集 梁溪集诗文别集。一百八十卷,其中诗二十八卷。宋李纲撰。《宋史》本传言其“文章、歌诗、奏议百馀卷”。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梁谿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直斋书录题解》著录《梁谿集》一百二十卷。由于其各种杂著如《靖康传信录》等,或收或不收,或收多收少,故流传有各种卷帙不同之本。李集最初由纲子秀之编辑,当时只刊表章奏札八十卷,不包括诗、文。赵记之一百七十卷本、陈记之一百二十卷本,皆包括诗、文而言,诗、文部分,当为后人所补辑。此集尚有宋刻残本传世,为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时史氏所刊。另有清影宋刊本,《附录》一卷,为年谱、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词等,刻于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此本犹存宋刻遗意。《四库全书》所收《梁溪集》为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本,包括赋四卷、诗二十八卷、表本诏书二卷、拟制诏四卷、表札奏议六十四卷、札子二卷、状三卷、书二十二卷、启二卷、记二卷、序六卷、赞二卷、颂箴铭辞一卷、论二卷、迂论十卷、杂著六卷、题跋三卷、祭文疏词二卷、碑志五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建炎时政记》三卷,另附年谱一卷,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诗、像赞、书跋等五卷。李集流传版本较多,如南宋嘉定时其孙李大有刊印之八十卷本,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邵武县刊印之《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议》六十九卷、《附录》九卷,明末左光先所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七卷以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李荣芳之重刊本。又有明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卷本。 ☚ 太仓稊米集 茶山集 ☛ 梁溪集 梁溪集别集名。宋代李纲撰。今传180卷附录6卷。集前有宋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陈俊卿所作序,谓李纲少子秀之裒集其表章奏札80卷,而诗文不在其中。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150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作120卷,盖后人补以诗文,编次不一。今传有《四库全书》本,计赋4卷、诗28卷、杂文138卷,另有《靖康传信录》3卷、《建炎进退志》4卷、《建炎时政记》3卷。集后又附年谱、行状之类六卷。卷一至四收赋作23篇;卷一百二十四又收有《沙阳和归去来辞》等赋类作品3篇。 ☚ 清骈体正宗 梁元帝集 ☛ 梁溪集 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宋·李纲撰。是集由纲少子秀之裒辑其表章奏劄80卷,而诗文不与焉。《读书志》作150卷,《书录解题》作120卷,盖后人续以诗文合编,互有分并,已非复秀之旧本。该集收赋23篇: 《幽兰赋》、《莲花赋》、《江上愁心赋》、《梅花赋》、《后乳泉赋》、《南征赋》、《折槛旌直臣赋》、《有文事必有武备赋》等。以《江上愁心赋》、《南征赋》最为有名。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宋刊170卷本、宋嘉定其孙大有刊80卷本、宋嘉定史氏刊180卷本、明刊本等。 ☚ 紫微集 毗陵集 ☛ 梁溪集诗文别集。 南宋李纲 (1083—1140)撰。一百八十卷。纲字伯纪,祖籍邵武(今属福建),居无锡。政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宣和七年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因主战,贬斥远方。二年,出任右相。为相仅七十天,又遭劾落职。绍兴二年,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多次上书攻战守备方略,皆未被采纳。有经学、史学著作多种。此集约九十九万余字。诗文多反映社会生活。文以奏疏为多,又多论述时政,主张革新内政。诗亦多表达政治理想。苦叹抗敌政治主张无法实现,忧国忧民,对投降派予以尖锐讽刺,表现其抗敌御侮之坚定信心。有《四库全书》本。 梁溪集 《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收诗歌和散文等。李纲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其文雄深雅健,辞义鲜明,很有感染力。有《四库全书》本。 ☚ 李纲 郑刚中 ☛ 梁溪集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宋李纲(1083—1140)撰。李纲,字伯纪,邵武 (今福建邵武县)人。政和二年 (1112)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靖康元年(1126)为兵部侍郎。金兵入侵,力主迎战,被谪。高宗即位,拜右相。他上任后即修内治、整边防,荐张所招抚河北,傅亮治兵河朔,命宗泽渡河,力图恢复。黄潜善等阻之,使他为相仅七十天就被罢职。绍兴二年 (1132),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卒谥忠定。李纲精忠劲节,为南宋有名忠臣。他负天下重望,一心为社稷安危着想,深得世人尊崇。其诗文亦同其人,雄深雅健、光明磊落,非寻常文士所及。著有《易传内篇》、《易传外篇》、《论语详解》、《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论》等经学、史学著作多种。其文章、歌诗、奏议达一百多卷,《梁溪集》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中有赋四卷、诗二十八卷、杂文一百三十八卷、并将《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建炎时政记》三卷俱编入集中,共计一百八十卷。又以年谱,行状之类六卷附录之。有 《四库全书》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