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梁溪漫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梁溪漫志 梁溪漫志笔记。宋费衮撰。衮,字补之,无锡(今属江苏)人。此书十卷。记述南宋初年朝廷典章,或考证史传、品评诗文,兼及琐闻轶事。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传说,如《一肚皮不合入时宜》、《东坡卜居》。 ☚ 更渡一遭 一肚皮不合入时宜 ☛ 梁溪漫志 梁溪漫志笔记著作。宋费衮撰。费衮,字补之,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南宋宁宗开禧(1205—1207)间,为国子监免解进士。《梁溪漫志》十卷,书前有绍熙三年(1192)自序,其成书当在此前。当时修高宗、孝宗、光宗三朝正史,于此书曾有所资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书惟首二卷及第三卷首‘入阁’一条,言朝廷典故。自‘元祐党人’一条以下,则多说杂事。而卷末‘王鞏’一条及第四卷,则全述苏轼事。五卷以下多考证史传,品定诗文。末卷乃颇涉神怪。盖杂家者流,不尽为史事作也。”书中亦多有论诗之语。其论诗称:“作诗当以学,不当以才。诗非文比,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故虽有华言巧语,要非本色。”又引苏轼《观画》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称:“此言可为论画作诗之法也。”可见其重学识,重本色,重自然,重神似,亦重用字、押韵等技巧,但强调技巧亦自学识中来。其考辨纠谬,颇见根柢,虽不无小疵,然多可取。卷四述苏轼事,亦足资参考。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 清波杂志 馀师录 ☛ 梁溪漫志十卷。南宋费衮 (生卒年不详)撰。费衮字补之,无锡 (今属江苏) 人。卷端有开禧二年(1206)国史实录院牒,称为国子免解费进士。礼部韵略条例中有开禧元年(1205)国子监发解进士费衮论韵略、经絃二字札子一篇,经礼部看详,当即其人。其事迹仅知如此,其余皆不详。此书共分十卷,分条记事,前二卷及第三卷首入阁一条,记述朝廷典故;第三卷自元祐党人一条以下,多说杂事;第三卷卷末王巩一条及第四卷,全述苏轼之事;第五卷以下多考证史传,品定诗文;最后一卷,颇多涉及神怪,杂以诸事,不尽为史事而作。综观全书,其持论具有根柢,旧典遗文往往赖此以存。如谓不试而授知制诰始梁周翰、不始杨忆,则纠欧阳修《归田录》之讹;谓薛映、梁鼎与杨亿同命,不与梁周翰同命,纠叶梦得《避暑录话》之失;谓苏轼“乌台诗案”在元丰二年(1079),上距熙宁变法仅十年,无二三十年之久,纠正王巩《甲申杂记》之谬;谓朱胜非起复制乃綦崇礼贴麻,非陈与义自贴,谓谢显道崇宁元年 (1102)入党籍,崇宁四年 (1105)未入党碑,纠正谢伋《四六谈麈》之失;谓欧阳修为程文简作碑志,隐其进武氏七庙图事,实未受帛五十端,纠正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之诬等。皆考据确凿,不同于其他小说喜好因袭,颇有创见。他如,苏舜钦与欧阳修辨谤书为本集所不收,陈东茶录跋为今本所未载,皆有见地。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获鬼章告裕陵文,具录其涂注增删之稿,尤论苏文者所未及。皆足以广异闻。书中亦有小疵,如和凝范质衣钵相传,本第十三名,而讹为第五。 汉太皇上名煓, 本见 《后汉书注》, 而误以为《后汉书》。虽小有疵累,然不影响全局。可采之处颇多,当时亦受到人们重视。后编修宋高宗、孝宗、光宗三朝正史,曾取是书以备参考。当时以一不第举子之作,录之以入史馆,足见其书价值矣。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稽古堂丛刻》、《知不足斋丛书》、《学海类编》、《四库全书》、《常州先哲遗书》、《宋人小说》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作《梁溪漫志》一卷,商务印书馆 《说郛》本不分卷,《旧小说》收入七则。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金圆校点本,198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傅毓铃标点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