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梁武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梁武帝/凡百箴 ☚ 耳铭 梁武帝 ☛ 梁武帝 梁武帝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齐末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累升至相国,封梁王。并于中兴二年(502)夺取帝位,建立梁朝,在位四十八年。提倡儒学,大兴佛教,雅好辞赋,工于书法。侯景之乱,被拘禁而饿死。今存明人所辑《梁武帝集)。 ☚ 梁武帝 凡百箴 ☛ 梁武帝 梁武帝即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在齐为雍州刺史,乘乱代齐自立。在位共四十八年,崇信佛教,广建寺院,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按石虎及梁武帝均在唐朝之前,此处所说,均与史实不合。 ☚ 后赵皇帝石虎 香火院 ☛ 梁武帝 梁武帝见“萧衍”条 ☚ 梁元帝 梁简文帝 ☛ 梁武帝 梁武帝公元502—549时受到崇信,住开善寺,为梁武帝授戒,并被梁武帝时时谘禀,后为梁开善寺藏法师。精于佛教经论及戒律,毕生从事经文传授、注释经律研究,尤精于《成实论》,是南北朝时期有影响的“成实学”论师。与僧法云,僧旻并称为梁代三大法师。著述有《成实论义疏》,对《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均有义疏。事迹及诗见《高僧传》卷五、《广弘明集》卷三十、《诗纪外集》卷九十四等。 ☚ 智藏 惠令 ☛ 梁武帝464~549年姓萧, 名衍, 字叔达, 小字练儿, 南朝兰陵人, 与南齐同族。 初仕齐为雍州刺史, 都督军事,镇守襄阳。后杀齐主而称帝, 建梁朝,他博学能文, 重儒立学。 平生笃学, 卷不释手。 著有《孝经义》、 《周易讲疏》、 《毛诗春秋问答》、 《尚书大义》、 《中庸讲疏》、 《孝经讲疏》 等书, 其中 《周易讲疏》 于后世影响较大。 梁武帝 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萧道成族侄。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他与沈约、范云、谢朓等文士交游,并号 “竟陵八友”。建武四年 (497)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南齐末,他乘皇族骨肉相残、朝政荒废,起兵襄阳,与宗室萧颖胄拥萧宝融称帝于荆州。中兴元年 (501),他率军攻克建康,杀东昏侯,继杀宝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梁”,定都建康。即位后,努力调和士族与寒门的关系,多次诏属下 “访贤举滞”,重儒立学。他一方面设立谤木肺石,号召留心听断折狱; 一方面残酷镇压民众起事。提倡节俭,诏 “断贡献”,“开禁” 以安辑遁叛流亡,多次躬耕籍田以奖劝农业。崇佛,大建寺院,亲自升坛讲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太清元年(547),接受东魏叛将侯景的归降,封景为河南王。太清二年,侯景反,引兵渡江,攻破都城。衍智穷力竭,困饿而死。葬于修陵,庙号高祖。衍少年笃学,手不释卷,长于文学,兼善书法,又精乐律,有著作多种。在位四十八年,年号有七: 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 齐和帝 梁简文帝 ☛ 梁武帝即“萧衍”。 梁武帝即“萧衍”。 梁武帝464-549liáng wǔ dì《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历代诸家本草(5)。人名。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长于文学,精乐律,善书法。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 (今江苏镇江) 中都里人,生于秣陵县(在今江苏南京市)同夏里三桥宅内。初仕齐,在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与沈约,谢眺等文士交游,号称“八友”。助齐明帝得登帝位。建武二年(495),以军功封建阳县男。后历官司州刺史、太子中庶子、辅国将军、监雍州事。齐末东昏侯肆虐,萧衍因据雍州(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发兵。501年,攻入建康。次年称帝,改国号为“梁”,年号“天监”。封王诸宗室皇子,给予士族特权。屡发兵攻北魏,然多以败告终。大兴儒学,设国学五经馆,制作礼乐,故文化艺术大为兴盛。晚年溺信佛道,常在宫中或寺院开筵讲经,座中名僧硕学,四方信徒听者往往达数万人。两度舍身佛寺,逼群臣耗国库亿万巨资为其赎身回宫。太清元年(547),接纳东、西魏叛将侯景,从此引狼入室。次年,侯景发起叛乱,围建康台城(宫城)数月而陷之。太清三年五月,梁武帝在侯景的软禁挟制下病饿而死。时年八十六岁,在位凡四十八年。追尊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梁武帝见 萧衍 梁武帝见“萧衍”。 梁武帝梁武帝〈异趣帖〉 (梁·大明八年——太清三年 464~549) 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一帶)人。姓蕭 氏,名衍,字椒達,小字練兒。與南齊同族,初仕齊,為雍州刺史,都督軍事,鎮襄陽。其兄懿有功,為嬖臣茹法真等讒構而死。乃起兵,圍陷建康 (今南京),弑齊主寳卷,追廢為東昏侯,遂篡帝位,都建康,建元天監,為梁始祖。帝孝慈儉,博識能文,篤學,卷不輟手,燭光常至戊夜。凡陰陽、緯候、卜筮、占决、草隸、尺牘、騎射,莫不稱妙。初政重儒立學,設謗木,斷貢獻,甚有可觀。後崇信佛教,三度舍身同泰寺,政務弛緩。太清三年五月,侯景反,攻陷臺城,帝餓死。在位四十八年,謚武,廟號高祖。 帝耽於臨池,精研書學,尤傾二王(羲之、獻之)風尚,敕搜天下“二王”墨迹入内府,天監(502—519)間命朱異、徐僧權、唐懷充、姚懷珍、沈熾文等鑒定,輯為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 (見【梁元帝】項)。寵信句容名曲山道人陶弘景,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懿請。書藝亦然,有《梁武帝陶隱居論書往復》傳世 (→見 〈陶弘景〉)。唐張懷瓘 《書斷》曰:“帝好草書,狀貌雖古,但乏於筋骨,無奇姿異態,稍减於齊高 (蕭道成) 矣。”雅好蟲篆,唐韋續 《九品書人論》品其篆、正、行、草 “上下”。有子統 (昭明太子)、綱(簡文帝)、鐸 (元帝)。明人輯有 《梁武帝御製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