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梁思永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梁思永
梁思永
梁思永1904——1954原籍廣東新會,1904年 (清光緒三十年) 生於上海,為梁啓超第三子。幼年随父流亡日本,曾在日本讀小學。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即赴美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習考古學與人類學,曾參加印第安人古代遺址之發掘,一度返國在清華國學研究院擔任助教,並參加整理在山西夏縣西陰村所採集之史前遗物。1930年夏畢業歸國,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编輯員,參加考古组工作; 同年秋,赴黑龍江,發掘昂昂溪遗址; 冬,入熱河調查,獲查不幹廟、林西、雙井、陳家營子、赤峰等五處新石器時代遗址,並採集陶片、石器等遺物。1931年春,參加安陽殷墟第四次發掘 ,發掘小屯及後岡; 秋,參加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第二次發掘,結束後又赴安陽參加殷墟第五次發掘工作。1932年升任專任研究員。1934年秋,赴安陽主持殷墟第十次發掘。發掘侯家莊西北岡殷代陵墓,至1935年冬,獲殷代大墓十餘處,小墓一千餘處。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随所入昆明,1946年夏,因病返北平休養。1948年4月,被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54年4月2日病逝於北京。年50歲。著有《梁思永考古論文集》等。 梁思永1904—1954现代考古学家,广东新会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获硕士学位。归国后,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梁思永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和参加过许多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0年9月赴黑龙江齐齐哈尔发掘昂昂溪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我国北方进行的科学发掘。他在发掘报告中详细地报道了这种以细石器为代表的遗存的基本面貌,精审地研究了细石器的分类,阐释了细石器的概念,为后来的研究树立了典范。 梁思永1904—1954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原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横滨。梁启超次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后去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考古学和人类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从事田野发掘,对后冈遗址的发掘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判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解决了中国考古学上这一关键问题。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作有《城子崖》、《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等。 梁思永 梁思永1904—1954现代考古学家。广东新会人,梁启超次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旋即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考古学、人类学。1930年归国,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的考古发掘有:城子崖、两城镇和后冈遗址,安阳殷墟和侯家庄商王陵区等。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及殷商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在病榻上主持该所的日常工作,为发展新中国考古事业沤心呖血。他负责主编的《城子崖》于1934年出版,是我国考古学史上第一部科学的田野考古报告集。他主持的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中,第一次判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代文化的年代序列。龙山文化的命名与年代序列的判定,是我国考古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收获。1936年夏季主持发掘了日照两城镇的瓦屋村、大孤堆遗址,对龙山文化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9年他为第二次太平洋学术会议所写的《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是关于龙山文化的综合性论述,并且预见龙山文化具有不同的区域类型。他的考古论文汇辑为《梁思永考古论文集》(1959年版)。 ☚ 闫家同遗址 淳于故城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