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都督府进蒜封泥唐,传洛阳出土。白灰质,长10、宽9.5、厚1.9厘米。墨书梁州刺史、参军等头衔,上押梁州都督府朱印。封泥,亦称“泥封”,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粘土,上钤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称为“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以后,纸帛盛行,封泥多用于物件的封验。梁州在今陕西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唐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升为兴元府,宋后废置,此封泥当为中唐以前实物。刺史为一州的行政长官,参军亦称“录事参军”,州、府均有设置,此封泥上押都督府朱红大印,证明是梁州地方政府进贡朝廷御蒜以防拆换所用封泥,流传至今甚为珍贵,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