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梁尝有疑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梁尝有疑狱

梁尝有疑狱

古代名臣传说。见刘向撰《新序》卷四。相传梁(魏)国曾经有桩疑案,梁王拿不定主意,心想越国的范蠡从一个平民致富相当于一个国家,必有超人的智慧。于是召范蠡问道:“梁国有疑难案件,半数的人认为该治罪,半数认为不该治罪,请您来为我解决如何?”范蠡说:“我是山野之民不懂诉讼,我家里有两块璧玉,它的颜色一样,大小一样,光泽一样,然而一块价值千金,一块价值五百金。”梁王问:“既然什么都一样,为啥价值不等呢?”范蠡说:“从侧面看去有一块比另一块厚一倍,所以价值千金。”梁王由此得到启发说:“好,对于处理拿不定主意的案件时,宜宽厚,可判可不判的则不予治罪;对于处理赏赐,可赏可不赏的,应予奖赏。”于是梁国皆大欢喜。

☚ 巨翮与软毛   扁鹊见齐桓侯 ☛
梁尝有疑狱

梁尝有疑狱

亦题《二璧》、《施政宜厚》。西汉志人小说。刘向撰。原载《新序》卷四《杂事》。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录入。作品叙述:梁国出了个疑难案件,群臣之中一半人以为应当判罪,一半人以为无罪。梁王犹豫不决,遂向聪敏的陶朱公请教。陶朱公对梁王的询问未作正面回答,而是用两块玉璧作比,说有二璧,颜色、直径、光泽都差不多,但一块价值千金,一块价值五百,这是因为从侧面看去,价值千金之璧比另一块厚一倍。梁王听后称善。陶朱公言下之意璧是厚的好,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梁王由此受到启发,进而领悟“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的道理,改进了政治,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小说说明了治政宽厚的道理,赞扬了陶朱公的奇智。作品对话传神,言词精警。梁王遇到棘手的案狱召见陶朱公,陶朱公的答话颇有趣意,明明前文已交待他“有奇智”,现在他却大智若愚,曰: “臣,鄙民也,不知当狱。”不正面回答梁王之问,足见其老谋深算,阅历深厚。他用“玉璧”作比,暗示施政宜厚,对答得体,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文中描述的陶朱公,即范蠡 (lǐ),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 (今山东肥城县西北),改名朱公,故世称“陶朱公”。其为人多智,善于经商,家赀积累巨万,后世说到富有和智术,多提及他。本篇当是虚构的故事。

☚ 宋就灌瓜   二璧 ☛
000004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