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梁元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梁元帝

梁元帝

见“萧绛”条

☚ 梁汾   梁武帝 ☛
梁元帝

梁元帝508—554

即萧绎,梁武帝第七子。字世诚,小字七符。天监十三年 (514),封为湘东郡王。太清元年(549),累迁为使持节、都督、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侯景叛乱时,他乘机消灭昭明太子之子、湘州刺史萧誉势力。又遣王僧辨、陈霸先讨平侯景,害死豫章王萧栋。然后在江陵称帝,年号承圣。借西魏兵力,先后消灭兄弟萧纶、萧纪势力。承圣三年 (554),西魏遣万纽于谨统领大军,会同萧誉弟、雍州刺史萧詧攻破江陵, 绎和太子元良 (方矩)、始安王方略同时被杀。先葬于江陵,后改葬于建康。庙号世祖。绎爱书籍,慕高名,虽盲一目而仍读书不辍。魏军来攻,他犹讲《老子》 于龙光殿,百官戎服而听。江陵被围,他将历年收集的古今图书付之一炬。被囚后,口占绝句。萧绎工书善画,有著作多种,后人辑为 《梁元帝集》。

☚ 梁简文帝   梁敬帝 ☛

梁元帝508-554liáng yuán dì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大黄(2)。人名。即萧绎。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公元552-554年在位。武帝第七子封湘东王。他藏书148卷,后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靡绝伦,与兄纲相近。著有《金楼子》。

梁元帝508—554

名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是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历镇西将军、都督、荆州刺史等官。侯景之乱,退守江陵(今地)。太清三年(549),与河东王萧誉相攻,于湘州(治临湘,今湖南长沙)克之,斩萧誉。552年,派部将王僧辩等攻灭侯景,又派人至建康杀侯景所立帝豫章王萧栋。是年,在江陵称帝,年号 “承圣”,立子方矩为皇太子,封王诸子及宗室。承圣四年(554),西魏及其附庸梁王萧詧合围江陵,陷之,梁元帝被俘,备受萧詧诘辱后被杀。及梁敬帝即位,追尊为“元皇帝”,庙号“世祖”。性猜忌,好矫饰,爱读书。著述有《孝德传》、《忠臣传》各三十卷、注《汉书》一百五十卷、《内典博要》百卷、《荆南地记》等。

梁元帝

见 萧绎

梁元帝508—554

即萧绎。南朝梁皇帝。552—554年在位。字世诚。南兰陵(江苏常州)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荆州。好学善诗,文辞轻靡,颇类其兄纲(梁简文帝)。工书画。性忌,凡胜己者必设法毁害。常自比诸葛亮与桓温。侯景之乱时坐视健康(江苏南京)陷落。以割地称臣为条件,乞求西魏消灭了可能与其争夺帝位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及镇守梁、益二州的八弟萧纪,致使长江以北及梁、益二州为东、西魏所占。然后才派王僧辩统兵联合陈霸先击灭侯景,肆意烧杀,将建康破坏无遗。承圣元年(552)称帝,迁都江陵。三年为西魏所俘,不久被杀。著述颇丰,今存《金楼子》辑本及后人所辑《梁元帝集》。

梁元帝

(梁·天監七年——承聖三年 508~554) 南蘭陵 (江蘇武進一帶) 人。姓蕭氏,名繹,字世誠,小字七符,號金樓子。武帝(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王,鎮守江陵 (今屬湖北)。逆臣侯景,餓死武帝,繼弑二世簡文帝(蕭綱),又廢豫章王(蕭棟)而自立。帝命王僧辯平景,遂以梁第三代天子即位,都建康 (今南京),建元承聖。三年 (554),魏人百官攻城,帝猶口占為詩。及城陷,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暨二王 (羲之、獻之) 墨迹,嘆曰: “讀書萬卷,猶有今日。”尋為魏人所弑。謚孝元,廟號世祖。帝幼盲一目,承前代風尚,博覽群書,潜心著述,性不好聲色,工書善畫,為一代風流。嘗自圖 “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時人謂之“三絶”。唐竇皋 《述書賦》評其書法曰: “孝元不拘,快利睢盱,習寬舒於一體,加緊薄而小殊。”生平著述等身,有《孝德傳》、《忠臣傳》、《漢書注》、《丹陽尹傳》、《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内典博要》、《連山》、《洞林》、《金樓子》、《玉韜》、《補闕子》、《懷舊志》、《全德志》、《荆南志》、《江州記》、《貢識圖》、《古今同姓名録》、《筮經》、《式贊》、《文集》。都四百三十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