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梁伯强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梁伯强
梁伯强
梁伯强1899——1968廣東梅縣人,1899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 生。1922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旋被推薦往德國專攻病理學。1925年獲德國慕尼黑醫科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同濟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副教授、教授。1933年起,任廣州國立中山大學病理學教授和中山大學醫學院病理研究所主任。1937年7月,任中山大學醫學院院長。1948年3月,復任中山大學醫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山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中國病理學會副理事長,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委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1968年病逝於廣州。終年69歲。著有《鼻咽癌的組織學類型、生物學特性和組織發生學的研究》、《鼻咽癌發生學的研究》、《鼻咽癌在中國的研究》、《原發性肝癌的形態學,病因學和在我國發病率的研究》、《病理解剖學》。 梁伯强 089 梁伯强1891—1968病理学家。广东梅县人。192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赴德国慕尼黑医科大学专攻病理学,1925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同济大学病理学教授,成为该大学第一位中国教授。为开拓中国病理学,33岁离开洋人控制的同济,到国立中山大学任病理学教授兼病理研究所主任。白手起家,治学严谨,建成高科研水平的研究所。三、四十年代招收研究生,培养出杨简、李瑛、王典羲、高达等知名学者。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梁氏指导解剖尸体近万例,指导编著的《病理尸检手册》于1965年出版。梁氏提出了“肝炎一肝硬化—肝癌”的病因学及发病学模式。1960年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病理解剖学总论》和《病理解剖学各论》,为中国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 ☚ 王吉民 李斯炽 ☛ 梁伯强 梁伯强梁伯强(1891~1968年),西医病理学家。广东梅县人。1922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1925年获慕尼黑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一级教授。曾任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前身之一)院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医学院副院长,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等职,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梁伯强勤奋学习,艰苦创业,为我国近代病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是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他努力挖掘祖国医学遗产,曾发表 “学习黄帝内经的一些体会”、“中国人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等学术论文16篇。深刻认识常见疾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性,在国内最早开展肝硬化、肝癌和鼻咽癌的病理学研究,并取得卓著的成果。他首次提出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并指导他的助手,首先创立完整取出鼻咽的解剖方法。他的有关鼻咽癌论著,仍为目前鼻咽癌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在肿瘤研究上,他除了注意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外,还注意到机体在抵抗肿瘤方面的内在因素。他十分重视人材的培养,主编了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一部病理学教科书,从1951年开始,多次受卫生部委托主持开办“高级病理师资班”,先后共有十六期,培养专业人材300多人,这些人材遍及全国,已成为各大专院校的病理专业骨干。他对属下青年教师总是利用各人专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既严格要求又热情栽培,其中一些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病理学专家。 ☚ 赵树屏 李斯炽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