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桓公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桓公台

桓公台

春秋战国时齐国都城宫室建筑群中一座高台建筑遗址。位于临淄齐国故城王城的西北部。此台秦汉时称 “环台”; 魏晋时称 “营丘”; 唐长庆年间,为经念齐桓公而建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此台东北部,现存30至40米见方的台基,俗称“金銮殿”基址。台高近20米。台四周分布很多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传说桓公台是齐桓公称霸时会诸侯的地方,一说为桓公的点将台或拜相台,一说为桓公为六个宠妾所修的梳妆台,但均无籍可考。从地理位置和建筑形制看,这里当是古齐国宫室建筑群的中心。历年来从这里多次出土铺地花纹方砖和脊砖,以及圆、半圆形瓦当,其纹状有树木双兽纹,树木双目纹、树木双禽纹、树木卷云纹。给人以舒适协调之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梧台   丛台 ☛
桓公台

桓公台

位于齐国故城小城内偏西。俗称梳妆台、点将台。是城内宫室建筑群中一座高台建筑台址,历经2500余年剥蚀,现存台高14米,地下夯土基呈长方形,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台顶两层。相传齐桓公曾于此会见诸侯。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称营丘,唐穆宗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仲庙于其上,故称桓公台。周围有规模宏大的建筑遗址11处,为东周时期齐国宫殿基址,柱基石仍保留原来的整齐状态。桓公台是全城制高点。平日可凭台临远;战时可登台发号施令。东汉初大将耿弇曾大破张步于此。1981年修建水泥台基两层,外层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7米。内层长94米,宽71米,顶砌方形花砖,南坡修登台甬道,可直达台顶。台前立“桓公台建筑遗址”石质标志。

☚ 齐城排水道口   晏婴墓 ☛
桓公台

桓公台

东周秦汉时期的建筑台基。秦汉称“瓌台”;魏晋称“营丘”;唐长庆年间(821—825),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台位于齐国故城小城西北部,呈长方形,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高14米,夯筑而成,台顶二层,东、西、北三面陡峭,南坡稍缓。台周围地下有大片夯土遗迹,台东约150米有河渠,由南而北经台北侧穿越齐城小城西垣,俗称运粮河。曾于桓公台东北作过大规模发掘,发现了多排天然巨石柱础、大量瓦当和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证明桓公台一带是东周秦汉时期齐故城的宫殿建筑区。桓公台可能是一座高台建筑的台基。

☚ 泰山磁版   栖霞堌堆遗址 ☛
000090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