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桑蚕丝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桑蚕丝腺silk gland of mulberry silk-worm

桑蚕分泌丝物质的器官,由外胚层生成的下唇腺变形而成。丝腺是一对半透明多屈曲的大形管状器官,配置在消化管的腹面两侧,在5龄末期,其体积仅次于消化管。从位置和机能上可分为吐丝管、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图1)。
吐丝管 是在头内的一条细管,其前端部分称前区或吐丝区; 中央部分称中区或榨丝区; 后部称后区或共通管。吐丝区呈细管状,开口于下唇前端吐丝器背面的吐丝孔。榨丝区稍膨大,管壁较厚,背面有一条由黑色剑状几丁质片形成的压杆,同压杆相对的腹面有一半管状的黑色几丁片。在榨丝区的背面有3对肌肉束,向上、向侧、向下分别固定在体壁上。当这些肌肉收缩时,榨丝区的内腔扩大,松弛时由于管壁的弹性而缩小,故有调节丝的粗细和断面形状的作用。共通管管腔小,后端两侧着生一对葡萄状腺,称菲氏腺。
前部丝腺 前接吐丝管,是左右对称的两条同一粗细的长管。从头部开始延伸到第3腹节为止。在蚁蚕时比较直,以后随发育而增长,到5龄有许多弯曲,熟蚕时最长达45毫米,管径0.2~0.3毫米。前部丝腺无肌肉、气管分布,没有合成和分泌丝物质的作用,是丝物质流经的导管。
中部丝腺 是整个丝腺中最粗大的部分,熟蚕时长达85毫米,管径4~5毫米。全长以两个屈曲分为3段,分称前区(第3腹节到第6腹节)、中区(第6腹节到第2胸节)和后区(第2胸节到第4腹节)。中部丝腺分泌丝胶,因蚕品种不同而有各种颜色。


图 1 幼虫的丝腺


后部丝腺 从第4腹节开始,有许多屈曲,向后延伸到第6腹节(5龄盛食期后甚至延伸到第8腹节前端)以盲管终了。熟蚕时长达170~200毫米,管径1~1.4毫米,是丝腺中最长的部分。后部丝腺分泌丝素,不着色。
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上都有肌肉和气管分布,肌肉用以固定丝腺的位置,气管除供给氧气外,也有固定位置的作用。
丝腺的组织构造 丝腺壁由外膜、丝腺细胞、内膜3层构成,内腔充满丝物质。外膜是一层无细胞构造的薄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有保护细胞层的作用。内膜主要由几丁质组成,中、后部丝腺内膜有许多微孔,是丝物质分泌的孔道。内膜因丝腺的部位不同,厚度不一,前部丝腺的内膜较厚,中、后部丝腺内膜较薄,每眠更新。丝腺细胞呈长六角形,左右两列细胞环抱成管状,细胞核1龄时呈棒状,2龄以后逐渐分枝,到5龄期细胞核呈复杂的树枝状。丝腺细胞在胚胎时期已经分裂终了,在幼虫期只有体积的增大,没有分裂增殖。丝腺细胞数目及各部丝腺所占的比例,因品种而异。细胞数目以欧洲系品种为多,日本系品种及中国系2化性种次之。丝腺细胞的数目与产丝量有关,多丝量系统的细胞数较多。
5龄蚕后部丝腺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均匀分布。靠近外膜的细胞膜有许多折皱,靠近腺腔有微绒毛。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稀薄丝素,通过内质网转入高尔基体,并在其中浓缩成丝素小球,然后离开高尔基体累积在细胞的内侧,经过微绒毛向腺腔分泌。当后部丝腺内腔蓄积多量的丝素时,即向中部丝腺流动。中部丝腺各区的腺细胞微细构造,大致与后部丝腺相同,只是从中部丝腺合成的丝蛋白质是丝胶。丝腺在5龄第3天以后急速生长,丝物质的分泌量也迅速增多。丝物质的原料来源于桑叶,这时桑叶的质和量直接影响到丝物质的生产量,在整个5龄期间蚕从桑叶消化吸收的蚕白质约有70%成为丝物质(图2)。


图2 后部丝线细胞构造
1. 底膜 2. 内质网的液泡 3. 糙面内质网
4. 分泌小球 5. 腺腔内的丝素 6. 高尔基体
7. 丝素小球 8. 脂质 9. 线粒体 10. 微
绒毛 11. 细胞核 12. 核仁 13. 核膜
14.核仁状体 15. 核孔 16. 质膜 17.核糖
体 18. 丝物质层 19. 气管 20. 微气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