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枝葉 > 桑枝 桑枝 sāngzhī 亦稱“桑條”。桑科植物桑樹之乾嫩枝。長圓柱形,長短不一,粗如箸。灰黄色或褐色。質堅韌,有彈性。主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脚氣浮腫,皮膚瘙癢。宋·蘇頌《本草圖經·木部·桑根白皮》:“《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本方桑枝一小升,細切,熬令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大升,一日服盡……桑條作煎,見《近效方》。”清·吳儀洛《本草從新·木部·桑根白皮》:“〔附〕桑枝,通關節,行津液,祛風利水。” 部分树名 部分树名杨树:杨(垂~) 水杨:蒲(蒲柳;风蒲) 松树:松(~涛;~竹;~鹤;青~;苍~;乔~;劲~;古~;霜松;孤~) 苍官 木公 十八公 封禅树 五大夫 大夫松 大夫枝 偃盖山 苍髯叟 支离叟 松、竹、梅三者:岁寒三友 刚劲苍郁的松树:铜松 虬枝盘曲的松树:髯龙 高大的松树:云松 傲霜挺立,树冠如车盖的松柏:霜盖 柏树:柏(侧~;刺~;古~;翠~;劲~;霜柏) 鞠 椈 苍官 陵墓上的柏树:陵柏 陵栢 植于墓旁的柏树:鬼廷 桂树:桂(桂子;桂花;缅~;金~;汕~) 樨(木樨) 桂树的一种:丹桂 银桂 雪桂 桑树:桑(~叶;~枝;~林;~葚) 小桑树:女桑 丛生的桑树:苞桑 梧桐:桐(桐木;桐树;青桐;霜桐) 梧(碧~) 榇 荣 龙树 鸣凤条 高大的梧桐树:鸿梧 槐树:槐(黄~;刺~;洋~) 玉树 不平生 银杏:檘 鸭脚(鸭脚子)火橐木 公孙树 棕榈:梠 果树:树核 ☚ 部分树名 柳树 ☛ 桑枝mulberry branch蚕业生产的副产物之一。桑树除主要产品桑叶供作桑蚕的饲料外,还有大量的枝、皮、根、果和籽可供利用。一亩桑园可收获枝条800千克。桑枝条分髓部、木质部及皮层(占20%)。桑皮层含纤维素50%,失水戊糖15%,木质素及半纤维素20%。桑皮层的纤维长度为3~25毫米,木质部的纤维较短,为0.4~0.8毫米。 桑枝可制成粘胶丝。先将桑枝切碎,用食盐预水解及硫酸钠蒸煮而成浆粕,加入浓碱与纤维素作用生成碱纤维,移入密闭的磺化鼓中,通入二硫化碳,便生成纤维素磺酸酯,溶于稀碱中纺丝而成粘胶丝。强度达1.5克/旦,染色性能好,可织作衣料。桑枝可制纤维板。先将桑枝切碎,精磨成木屑,加入胶合剂热压成型,可供建筑及制家具之用。桑枝又可养成农具——桑杈。将独条桑枝剪去顶芽,去芽留枝,经1年以上的生长,砍下烘制而成。桑枝还可以代替柳条编织筐篓等用具。嫩桑枝含蔗糖、葡萄糖、棉籽糖、水苏糖和鞣质等,能祛风湿利关节,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从桑枝上剥取桑皮是中国古代制纸的重要原料之一。将冬刈的桑枝投入池塘中浸泡,利用微生物发酵以脱胶,剥取桑皮作为造纸的原料。桑皮与强碱在高温(250℃)高压(6气压)下蒸煮而成为纸浆,经漂白、调浆和抄纸等工序而制成桑皮纸。由于桑皮纤维坚韧而纤细,可制成显微镜擦镜纸、打字用蜡纸和作书画用的宣纸(图)。

用桑皮纤维制书画纸 桑枝药名。出《本草图经》。又名桑条。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嫩枝。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平。入肝经。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治风湿性关节炎,肩背酸痛,四肢拘挛,中风半身不遂,紫、白癜风,脚气浮肿。煎服:15~30g。老桑树上的结节名桑瘿,内服治风湿痹痛,胃痛。茎皮含桑素、环桑素、桑色烯、环桑色烯及白桦脂酸、鞣质等。桑枝还含多种糖类成分。木材中所含桑色素 (morin)在体外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体内试验有一定抗癌作用,并有明显致突变作用。桑枝可提高患者淋巴细胞转阴率。 桑枝sāng zhī《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桑(22)。药名。 【性味】苦,平。 【功用主治】苏恭:“遍体风痒干燥,水气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运,肺气咳嗽,消食利小便。” 桑枝sāngzhī中药名。出《本草图经》。别名桑条。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嫩枝。苦, 平。入肝经。祛风湿, 通经络, 利小便。治风湿性关节炎, 四肢拘挛, 脚气,浮肿。煎服: 9 ~ 15 克。茎皮含桑素、环桑素、桑色烯、环桑色烯及白桦脂酸、鞣质等。木材中所含桑色素(morin) 在体外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体内试验有一定抗癌作用, 并有明显致突变作用。 桑枝 桑枝桑枝,又名桑条。始载于《本草图经》。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嫩枝。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本品味苦,性平。归肝、肺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主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遍身风痒、水肿、脚气等证。本品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诸凡风湿痹痛,无论久病、新患,风热、风寒、四肢拘挛、屈伸不利或肢体麻木者,均可用之。如《景岳全书》桑枝膏,即单用本品熬膏内服; 亦可与防风、防己或羌活、独活等祛风湿药配伍。如风湿化热,关节红肿疼痛者,可与络石藤、忍冬藤等同用。如兼气血不运者,配姜黄;兼感风寒者,配桂枝。本品亦常用治中风半身不遂,古方有单用取效者,如《外台秘要》疗偏风方,用桑枝煎服,《玉楸药解》亦用此主治中风口眼斜。临床一般多入复方中应用,取其通络之功。现代用于高血压病,每与菊花、白蒺藜、地龙等同用。桑枝善祛血中风热,故因风热入于营血而引起的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白癜风等证,也可应用。如《本草撮要》用本品配槐枝、柳枝、桃枝等,煎水洗遍身风痒; 《圣惠方》桑枝煎,用本品配益母草熬膏服,治紫癜风。《梅师方》取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腹时食豆,能行水气,利小便,治水肿不能平卧,头面身体悉肿; 《圣济总录》用本品炒香煎服,治疗脚气浮肿。此外,本品尚能清利肺气,治疗肺受风热所致的上气咳嗽。煎服,10~15g。 实验研究: 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茎皮含黄酮成分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和三萜成分白桦脂酸。木材含桑色素、柘树宁、桑酮、四羟基芪、二氢桑色素、二氢山柰酚。 桑枝对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的患者,如门脉性肝硬化、乙型肝炎带毒者、慢性肾炎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桑枝皮能使尿中排出的氯化物增加而利尿。 ☚ 豹骨 木瓜 ☛ 00002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