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桃源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桃源洞 桃源洞汉族山川传说。流传于浙江剡溪一带。相传东汉时剡溪畔有一对好朋友叫刘晨、阮肇,都是采草药的。有一年,许多人得了心窝痛的毛病,刘晨、阮肇听说有种“乌药”能治此病,就到天台山去找。一天,来到一条山溪前,两人又饿又累,在溪旁不觉睡着了,醒来后,看到到处红光闪闪,原来对面悬崖上长出了一株桃树,开满殷红花朵,眨眼间花朵谢了,结出满树红桃,两人爬上悬崖,摘下桃子吃下,顿觉精神十足。他们顺着小溪又向前走,一座大山挡住路,爬上山,前面又出现一条很深很急的溪水,这时出现两个年轻姑娘,她们用凌带变成一座石桥,让他俩过去。她们是王母娘娘管蟠桃的仙女,因王母娘娘有心窝痛的病,派她俩在此看守天台山的乌药。她们住的洞叫桃源洞,他们就在此住了下来。不久,两个仙女和刘晨、阮肇结成了两对夫妻。半年后,刘晨想回家乡,仙女见他志向坚决,只得让他们回去,临别送给他们一支乌药。他们回到家乡后,发现凡间已过了好几代了,他们把那支乌药种在药圃里,一下子长了满满一园,患心窝痛的人吃了后,都健壮起来,从此天台山乌药便闻名中外了。刘晨、阮肇十分想念仙女,又重新找到桃源洞,却是满目荒凉。原来她们因私赠乌药,触怒王母娘娘,罚她们成为桃源洞畔两座石峰,即今天的“双女峰”。 ☚ 隐真洞 婆媳岩 ☛ 桃源洞 桃源洞全名《刘晨阮肇桃源洞》。元末明初汪元亨作。《录鬼簿续编》著录。当写刘晨、阮肇于天台山误入桃源的故事。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可参见“误入桃源”。 ☚ 斑竹记 赏西湖 ☛ 桃源洞 桃源洞汉族民间传说。流传在浙江省双女峰一带。相传东汉人刘晨、阮肇进山采一种专治心窝痛的“乌药”,来到了丛山峻岭,遇到了红桃、绿桃仙子,他们在桃源洞中结合。半年后由于思念家乡,向仙女要了“乌药”,回家乡去了。原来人间已历七世。他们将拿回的“乌药”种活,为人们治病。后来由于想念仙子,他们又回到了桃源洞,可是洞已荒凉。原来两位仙女给了凡人“乌药”,触怒王母,罚她们成为桃源洞畔的两座石峰,就是今天的双女峰。 ☚ 桃花女 都玛沙莪 ☛ 桃源洞 桃源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位于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国道旁。景区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分别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湾、葛里、栟榈潭五大景区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两岸。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1605年(明万历年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为桃源洞,并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处刻有“桃源洞口”四个大字。桃源洞景区面积为0.74平方公里,是五大景区中的主要部分,也是目前开发较为完善的游览区。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植被形成奇峰峭壁、绿海林涛和碧水丹山。主要景点有:桃源洞雕塑、桃源洞口、锁洞桥、观音大仕殿、一线天、古井、望象台、跨虹桥、仙人棋盘、阆风台、古寨门等20余处。 ☚ 大金湖 湄州岛 ☛ 桃源洞 桃源洞桃源洞又名小桃源,以风光近于武陵桃源而得名。桃源洞内群峦环绕,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桃花盛开,灿若云霞。洞的四周,翠竹丛丛,袅娜摇曳,引人入胜。宋代陈石堂、吴正理在此避民隐居。明谢肇制、徐霞客、曹学佺等均曾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诗文。景点有:寿桃石、天下第一岩雕——老子巨大坐像、开源堂道观。 ☚ 天游峰 天心岩 ☛ 桃源洞 桃源洞桃源洞位于双龙洞西北200米处,为双龙洞景区新近开发的溶洞景观。洞内迂回曲折,分“梦仙”、“丹光”、“赤松”三个洞厅及“牛鼻”、“龙狮”两个侧洞,面积3000多平方米。整个洞体如一个硕大的倒悬葫芦,洞中石帷重重,水石交映,布列着琳琅满目的奇岩怪石,如帐似慢的钟乳石造型,有“佛手长廊”、“丹光夜照”等10多处景观。 ☚ 金华观 八面山影视城 ☛ 桃源洞 桃源洞苗族俗信宗教祭祀活动场所。为苗族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还傩愿时所用。用竹子搭建,作拱形,有五个半圆形洞门。洞门内外均以五色纸剪霓花装饰。傩公傩母立于洞门之内。傩公头戴双龙抢宝帽,穿二龙抢宝红袍;傩母戴凤冠,穿披肩压领花衣,套花裙。后壁中间挂道教“三清” 神像; 左、右壁分别为 “前传后教众位祖师”神位与“是吾宗支普通供奉”祖先神位。洞门正中上方为汉字题“华山福殿”,右上方题“目下桃源”,左上方题“五岳行宫”。洞中摆有1堆米粑、3升香米; 靠外摆有15堆米粑,靠前又摆有5堆米粑。洞门底下设有下坛,摆有1堆米粑和1升香米。自前至后分挂若干联语,分别为:“视之不见求之应; 听则无声叩则灵。” “二圣台前求保佑;五岳案内赐平安。”“擂鼓三通迎圣驾; 鸣鸟一声接神灵。”“恭酬五岳天地德,敬请三清日月恩。”横楹为: “恭迎圣驾。” ☚ 埋狗头 桃源洞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