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桃源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桃源洞

桃源洞

汉族山川传说。流传于浙江剡溪一带。相传东汉时剡溪畔有一对好朋友叫刘晨、阮肇,都是采草药的。有一年,许多人得了心窝痛的毛病,刘晨、阮肇听说有种“乌药”能治此病,就到天台山去找。一天,来到一条山溪前,两人又饿又累,在溪旁不觉睡着了,醒来后,看到到处红光闪闪,原来对面悬崖上长出了一株桃树,开满殷红花朵,眨眼间花朵谢了,结出满树红桃,两人爬上悬崖,摘下桃子吃下,顿觉精神十足。他们顺着小溪又向前走,一座大山挡住路,爬上山,前面又出现一条很深很急的溪水,这时出现两个年轻姑娘,她们用凌带变成一座石桥,让他俩过去。她们是王母娘娘管蟠桃的仙女,因王母娘娘有心窝痛的病,派她俩在此看守天台山的乌药。她们住的洞叫桃源洞,他们就在此住了下来。不久,两个仙女和刘晨、阮肇结成了两对夫妻。半年后,刘晨想回家乡,仙女见他志向坚决,只得让他们回去,临别送给他们一支乌药。他们回到家乡后,发现凡间已过了好几代了,他们把那支乌药种在药圃里,一下子长了满满一园,患心窝痛的人吃了后,都健壮起来,从此天台山乌药便闻名中外了。刘晨、阮肇十分想念仙女,又重新找到桃源洞,却是满目荒凉。原来她们因私赠乌药,触怒王母娘娘,罚她们成为桃源洞畔两座石峰,即今天的“双女峰”。

☚ 隐真洞   婆媳岩 ☛
桃源洞

桃源洞

全名《刘晨阮肇桃源洞》。元末明初汪元亨作。《录鬼簿续编》著录。当写刘晨、阮肇于天台山误入桃源的故事。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可参见“误入桃源”。

☚ 斑竹记   赏西湖 ☛
桃源洞

桃源洞

汉族民间传说。流传在浙江省双女峰一带。相传东汉人刘晨、阮肇进山采一种专治心窝痛的“乌药”,来到了丛山峻岭,遇到了红桃、绿桃仙子,他们在桃源洞中结合。半年后由于思念家乡,向仙女要了“乌药”,回家乡去了。原来人间已历七世。他们将拿回的“乌药”种活,为人们治病。后来由于想念仙子,他们又回到了桃源洞,可是洞已荒凉。原来两位仙女给了凡人“乌药”,触怒王母,罚她们成为桃源洞畔的两座石峰,就是今天的双女峰。

☚ 桃花女   都玛沙莪 ☛
桃源洞

桃源洞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位于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国道旁。景区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分别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湾、葛里、栟榈潭五大景区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两岸。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1605年(明万历年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为桃源洞,并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处刻有“桃源洞口”四个大字。桃源洞景区面积为0.74平方公里,是五大景区中的主要部分,也是目前开发较为完善的游览区。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植被形成奇峰峭壁、绿海林涛和碧水丹山。主要景点有:桃源洞雕塑、桃源洞口、锁洞桥、观音大仕殿、一线天、古井、望象台、跨虹桥、仙人棋盘、阆风台、古寨门等20余处。
桃源洞雕塑:雕塑规格为宽4米×高3米×厚2米,重达30吨,两块石头的中央,下部空间像“桃源洞口”;上部两块石头的夹缝像似“一线天”。
桃源洞口:“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
桃花涧:桃花涧流经桃源洞、百丈岩风景区内,流程3公里,河曲有21处,跌水、急滩也达20多处,两岸峭壁夹峙,因古时两岸长满桃树而得名。涧水时宽时窄,时缓时急,玲珑剔透,迂回莫测。
锁洞桥:横跨桃花涧的石拱桥叫锁洞桥,桥的柱上刻有大桃子,桥下有一石头形似巨龟,把守洞桥,“锁洞桥”因此得名。
观音大仕殿:是古时观音大仕殿的遗址。殿堂是利用崖壁在热力风化下所形成的凹片状地形,背崖而建。
通天亭:是通往桃源洞主要景点“一线天”的一个亭子,其又有一个俗名叫桂花亭,因古时亭子周围长满了桂花。路旁的“金桂”是农历8月开花,花奇香无比。经南京林学院专家认定这棵“金桂”已经有300-400年历史。
一线天:一道大山裂缝,就像用刀劈出一样,绝壁裂处,直透崖端,高90米,全长120米,共206个台阶。桃源洞风景区“一线天”达6条之多,这在国内同为丹霞地貌景观的景区中为数不多,也是桃源洞最为佳绝的景观。
风洞:是一块巨石下沉形成的洞,洞长约12.7米,宽10米,高2-3米。进入洞中,便有一股清凉的风扑面而来,称风洞。洞的右上岩壁刻有“环玉”二字,所以又有“环玉洞”之称。
古井:传说这口井是明代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侄儿邓伯孙驻扎在这里时开凿的。古井凿于岩石之上而能有水,可谓奇绝。
望象台:突出的岩石,极像树丛中露出的大象前额,长长的鼻子向下延伸,像要吸吮沙溪河的河水。该台是看大象的上佳位置,因而称为“望象台”。
仙人棋盘:这块岩石平整如盘。岩壁上刻的两个篆体字叫“弈台”。“弈台”边上摇摇欲坠的石头,风吹石动,名曰:“飞来石”。岩壁上还有摩崖石刻“化极磐”三个字。
跨虹桥:下边有座石拱桥,长约4米,宽2米,明万历年间,陈源湛所建,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迹之一。岩壁刻有“跨虹桥”三字,因颜如丹色,形状似彩虹而得名。
凤冠亭:一峰突起,犹如仙鹤顶,峰顶屹立一亭,似如凤冠,因此而得名凤冠亭。边上岩石刻有“鹤顶”二字,也有人叫“凤冠鹤顶亭”。
阆风台:攀石阶而上来到120米高的“一线天”崖顶阆风台。这里一丛丛乌干栗枝繁叶茂,长年吐绿。阆风台下还有凤冠鹤顶亭、金鸡报晓等景观。
叠彩台:沿小径穿过一片灌木林,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便是叠彩台。放眼四周,远近的山峰起伏不断,层层叠叠,犹如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墨山水画。
竹茶楼:占地120平方米,全部用毛竹建成,边上有古时的墓穴,圆形,内有青砖砌体,而且根据需要,特制三角砖、四方砖、厚薄不同的青砖,盖有防潮物品,外用石块盖面,最后才是土,占地约100平方米。
寿字岩:站立于叠彩台上,除了可以看见百丈岩景区外,还可以看见一个楷书体“寿”字。在百丈岩左侧的一处崖壁上,三横一撇一个寸,一个正楷的“寿”字显而易见。
古寨门与李纲诗:下山道上古时有三道寨门和三道围墙,如今大多已崩毁,惟有第三道称“倚门关”的寨门保存尚好。

☚ 大金湖   湄州岛 ☛

桃源洞

桃源洞

桃源洞又名小桃源,以风光近于武陵桃源而得名。桃源洞内群峦环绕,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桃花盛开,灿若云霞。洞的四周,翠竹丛丛,袅娜摇曳,引人入胜。宋代陈石堂、吴正理在此避民隐居。明谢肇制、徐霞客、曹学佺等均曾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诗文。景点有:寿桃石、天下第一岩雕——老子巨大坐像、开源堂道观。

☚ 天游峰   天心岩 ☛

桃源洞

桃源洞

桃源洞位于双龙洞西北200米处,为双龙洞景区新近开发的溶洞景观。洞内迂回曲折,分“梦仙”、“丹光”、“赤松”三个洞厅及“牛鼻”、“龙狮”两个侧洞,面积3000多平方米。整个洞体如一个硕大的倒悬葫芦,洞中石帷重重,水石交映,布列着琳琅满目的奇岩怪石,如帐似慢的钟乳石造型,有“佛手长廊”、“丹光夜照”等10多处景观。

☚ 金华观   八面山影视城 ☛
桃源洞

桃源洞

苗族俗信宗教祭祀活动场所。为苗族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还傩愿时所用。用竹子搭建,作拱形,有五个半圆形洞门。洞门内外均以五色纸剪霓花装饰。傩公傩母立于洞门之内。傩公头戴双龙抢宝帽,穿二龙抢宝红袍;傩母戴凤冠,穿披肩压领花衣,套花裙。后壁中间挂道教“三清” 神像; 左、右壁分别为 “前传后教众位祖师”神位与“是吾宗支普通供奉”祖先神位。洞门正中上方为汉字题“华山福殿”,右上方题“目下桃源”,左上方题“五岳行宫”。洞中摆有1堆米粑、3升香米; 靠外摆有15堆米粑,靠前又摆有5堆米粑。洞门底下设有下坛,摆有1堆米粑和1升香米。自前至后分挂若干联语,分别为:“视之不见求之应; 听则无声叩则灵。” “二圣台前求保佑;五岳案内赐平安。”“擂鼓三通迎圣驾; 鸣鸟一声接神灵。”“恭酬五岳天地德,敬请三清日月恩。”横楹为: “恭迎圣驾。”

☚ 埋狗头   桃源洞神 ☛
000123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