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桂林桂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桂林桂剧

桂林桂剧

桂剧发源于桂林,流行于桂北广大城乡,是广西各族人喜闻乐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明末清初,桂林一带已有昆山腔、弋阳腔和乱弹等腔流行。1723-1735年(清雍正年间),桂林已有独秀班等昆班。1736-1795年(乾隆年间),徽班兴盛,经湖南传入桂林。于是几种不同声腔的班社相互吸收,逐渐形成了以弹腔为主,并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声腔的桂剧。
桂剧与湖南南部的祁剧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桂剧的传统剧目,艺人中间素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其中约80%为弹腔剧目。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徽剧、汉剧、湘剧、祁剧都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它的剧目多与皮黄系统的兄弟剧种相似。在桂剧的传统剧目中,大部分是历史故事,多在庙会草台连本演出,表演粗犷质朴。
桂剧唱腔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弹腔音韵格律与京剧大体相同,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分南路(京剧二黄)和北路(京剧西皮)两大类,并各有反调“阴皮”和“背弓”。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阴皮则略带凄婉悱恻。高腔,源于弋阳腔,是一种由曲牌缀合组成的曲牌体,曲调高亢、悲壮。昆腔,即昆曲,曲调委婉低回,格律比较严格。吹腔,有笛子伴奏的“安庆调”和唢呐伴奏的“七句半”、“五句半”、“三句半”,曲调诙谐、轻快,多插入弹腔使用。
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犹如一江漓水,清澈明亮,又如一树桂花,馨香扑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桂剧声腔以“弹腔”为主, 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杂腔小调。其“弹腔”则分“南路”(二黄)、“北路” (西皮)两大类。它们的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又都自成体系。伴奏乐队与其他皮黄系统的剧种一样分为文场、武场。前者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乐器;后者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小堂鼓、板(扎板)、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等。
桂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又分生、末、外、小、武;旦行中又分旦、占、贴、夫;净行则分为净、副、末净;丑行只分丑和小丑。
桂剧表演侧重做工,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武戏也多是文做。

☚ 壮剧   彩调剧 ☛
000045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