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格林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格林卡

俄国作曲家。1804年6月1日生,1857年2月15日去世。11岁学钢琴,1830~1834年游历米兰、罗马、维也纳、柏林,1837~1839年任宫廷唱诗班乐长,创作近80首浪漫曲(《北方的星》、《云雀》等)。主要作品:歌剧《伊万·苏萨宁》(1834~1836)、《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37~1842)、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1848)等。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М.И.ГЛNНК a

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自幼学习钢琴、小提琴,并接触民间音乐。1818~1822年就读于圣彼得堡高等教育学院附属贵族寄宿学校,同时跟J·菲尔德、C·迈耶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20年代中期开始作曲,曾写过歌曲、室内乐和钢琴小品。1830~1833年游历意大利,悉心研究意大利歌剧。1833~1834年赴维也纳和柏林,曾随S·德恩认真学习作曲,在此期间立志按俄罗斯风格进行创作。1834年回国后进入创作旺盛期,1836年完成歌剧《为沙皇献身》(革命后改名为《伊凡·苏萨宁》),在彼得堡上演后受到热烈欢迎,这是第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并享有国际声誉的俄罗斯歌剧。1842年完成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歌剧,音乐带有东方幻想色彩。1844~1847年游历法国和西班牙,1848年经华沙回国。在此期间的主要作品有两首西班牙序曲:《霍塔·阿拉贡》(1845年)、《马德里之夜》(1848年)和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1848年)。后者以两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发展而成,作品精致而独具特色,被誉为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作品。格林卡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对以后的俄国作曲家的创作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均有明显影响。

☚ 民族乐派   柴科夫斯基 ☛
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GelinkaGlinka,Mikhail lvanovich

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1804年6月1日出生在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地主家庭。格林卡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爱听记述有关农民悲惨命运、悲欢离合及英雄业绩的歌曲,还从他伯父家的农奴乐队中熟悉了丰富多采的俄罗斯民间音乐和外国作曲家的作品。13岁时,到彼得堡一所贵族寄宿学校读书,在课余还不断从事音乐研究,学钢琴,学唱歌,并尝试作曲和研究音乐理论。毕业后,格林卡仍积极参加业余音乐活动,在音乐沙龙里演奏钢琴,并以俄罗斯民歌主题即兴变奏,还演唱自编的歌曲。格林卡在与普希金、茹科夫斯基、格里鲍耶夫、奥多耶夫斯基等文艺界人士的交往中,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影响了格林卡的艺术观,促使他产生了塑造人民形象的愿望,注重吸收民间音乐,并自觉地开拓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格林卡先后几次出国到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地研究欧洲音乐艺术,并于1834年回国。之后创作了俄国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鲁丝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圆舞曲》及《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等浪漫曲,并产生了重要影响。1844年,格林卡再次出国到法国、西班牙,并创作了两首西班牙序曲,在波兰的华沙创作了一首著名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由此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风格。此外,他还写了许多钢琴曲和室内乐、歌曲等。我们可从他的名言“让我每时每刻和人民在一起,我要和人民同甘苦、共欢乐”、“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中可以看出格林卡的创作思想以及他与人民的密切关系。由于他在俄罗音乐史上的巨大作用,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 圣母颂   卡玛林斯卡雅 ☛
格林卡

格林卡1857GelinkaMichail lvanovitch Glinka,

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俄国西部斯摩棱斯克省叶尔宁县诺沃斯帕斯镇一个普通地主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环境的薰陶。从小学钢琴、小提琴,并喜爱、熟悉当地民歌。1817年到彼得堡高等师范附属贵族寄宿学校读书,在校期间,跟“夜曲形式创造者、在俄国乐坛颇负盛名的英国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约翰·费尔德学钢琴、跟意大利人戈第学声乐,跟约瑟夫·贝姆学小提琴。1822年毕业。1823年,去高加索旅行,回到家乡后,他一面指挥他叔父的私人管弦乐团,一面潜心学习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凯鲁比尼等大师的作品,掌握了一些管弦乐方面的知识。1824年,遵从父亲去彼得堡运输部供职,业余从事音乐活动。1828年,辞退公职。1830年,经由德国赴意大利的米兰,师从巴吉里学作曲。后又到那不勒斯、罗马、波伦亚等地师从唐尼采蒂、贝里尼学写歌剧。1833年回国途中,他经维也纳到柏林,向S·M·德恩学习五个月复调音乐。回国后,立即创作《伊凡·苏萨宁》,接着创作了第二部歌剧 《鲁斯兰与留德米拉》,他还为悲剧 《赫尔姆斯基公爵》写了伴奏音乐。1845年,经由法国去西班牙,创作了《阿拉贡霍塔》和《马德里之夜》以及《华丽随想曲》,1847年回国,1848年创作了《回忆马德里的夏夜》,和管弦乐幻想曲《卡玛琳斯卡亚》。1857年客死于柏林。作品除上述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著名作品,如:《幻想圆舞曲》、《bE大调弦乐六重奏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曲》、歌曲《林声喧哗》、《云雀》等。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 舒伯特   门德尔松 ☛

格林卡1804—1857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

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开创者。曾到西欧各国游学。创作风格富于民族性,代表作歌剧《伊凡·苏萨宁》被称为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此外还有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乐队曲《幻想圆舞曲》及大量歌曲、钢琴曲等。

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Glinka,Mikhail Ivanovich

俄国作曲家,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幼习琴,1818年入彼得堡贵族子第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职交通部,业余从事音乐创作,他同普希金、柴科夫斯基等交往甚密。1830年赴意大利求学期间仍念念不忘俄罗斯民族音乐。4年后回国即开始创作歌剧《伊凡·苏萨宁》,这是俄国的第一部歌剧,音乐富于民族风格。1837年创作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44年因此剧被禁暂避巴黎,与柏辽兹建立了深厚友谊。一年后,去西班牙研究民间音乐,创作了著名管弦乐曲《阿拉贡霍塔》和《马德里之夜》。
“让我们每时每刻都与人民在一起,我要与人民同甘苦、共欢乐。”格林卡这句名言不仅表明了他与人民的亲密关系,也概括了他的音乐生涯。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中,放射出独特的光彩。由于他在俄国音乐史上的巨大作用,而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的主要作品还有:浪漫曲《我的竖琴》,《穷歌手》,钢琴变奏曲《夜莺》,管弦乐《幻想圆舞曲》及《卡玛林斯卡雅》等。

☚ 五人强力集团   西贝柳斯 ☛
格林卡

格林卡1776—1884СергейНиколаевичГлинка

俄国作家、编辑。1808—1824年在莫斯科出版半官方爱国主义杂志《俄罗斯通报》。1812年,俄国开展反击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他通过报纸热情歌颂俄罗斯人民保卫祖国的英雄业绩,宣传俄国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并对十二月党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影响。

☚ 莫斯科电讯   格罗特·奥托 ☛
000076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