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格律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格律派

格律派

又称“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主要活动于万历年间。其领袖是沈璟。因沈为江苏吴江人而得名。他主张戏曲语言的本色和讲求音律,而对后者更为重视。其他代表人物有王骥德、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晋、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等。他们过分强调音律的重要性,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和才能,故虽为昆曲正宗,但创作成就却远不及汤显祖。

☚ 吴江派   昆山派 ☛
格律派

格律派

戏曲理论流派。明万历年间,戏曲家沈璟“嗟曲流之泛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辟路”(《曲品》)。从戏曲艺术的歌唱角度出发,极力提倡作曲须“合律依腔”。所著曲论强调四声阴阳,强调句法用韵,“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沈璟的同道与追随者如顾大典、卜世臣、汪廷讷、冯梦龙等,无不提出注重“格律”的主张,因此有人称他们为“格律派”。此派曲家注重研究戏曲艺术的规律,强调“审音”、“当行”;又强调“脱文”、“守腔”,把戏曲文字创作与演唱创作联系起来,对于戏曲创作的普及起了积极作用。但过分夸大格律的作用,则表现了其理论的片面性。吴江沈璟向被认为是“格律派”的代表者,因此,所谓“格律派”的曲家大致上也就是“吴江派”曲家。

☚ 本色派   文辞家派 ☛
格律派

格律派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对声律的要求很严。但在晚唐五代以至北宋中前期词坛,声律并没有被特别强调,直到周邦彦等大晟词人出现,始注重声律,不仅善于创调,且工于持律,严格以四声入词,用法精密,遂为南宋中后期词人如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王沂孙、周密等开启了法门。他们上承周邦彦之旨趣,句琢字炼,归于醇雅,将词的声律形式进一步导向精美化,影响所及,历宋末元初而直达清初之浙派。然自晚清近代之王国维和胡适等人对此多所贬抑,建国后词学界将这批词人统称为“格律派”,并目之以“形式主义”或“逆流”而予以批判和否定,较切实公正的探讨和评价于近年来始渐次出现。

☚ 俗词派   江西词派 ☛

格律派

格律派

南宋以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作词强调格律,故又称“格律派”。朱彝尊《黑蝶斋词叙》云:“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等,皆具夔之一体。”姜夔等人擅长音律,改正旧调,创制新谱,对词的格律发展有较大贡献。在创作上他们继承周邦彦的词风,讲究用词造句章法,注意音律声韵,喜爱用典咏物,成为南宋词坛讲究风雅正统的一大主流。格律派词对辛派末流粗豪叫嚣词风实有纠偏救弊作用,但其多为剪红刻翠,模山范水,抒写个人身世之作,亦有形式主义倾向。

☚ 辛词派   雅词派 ☛
格律派

格律派

宋代词派。形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以周邦彦与姜夔为代表人物,故又并称“周姜”。主要作家还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他们的词作、内容比较贫弱,多为用典咏物之作,律度严整,音调和谐,炼字工巧。王国维《人间词话》:“美成 (周邦彦) 深远之致,不及欧、秦,惟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耳。”这一批评意见,扩大到格律派,也很中肯。

☚ 江西派   四灵派 ☛
000048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