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核果褐腐病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核果褐腐病stone fruits brown rot由多种核盘菌引起核果类果树果腐、花腐和叶枯的真菌病害。1796年,荷兰的潘逊(Persoon)最早描述,至今已近200年。 三种核盘菌的主要性状区别
(摘自R. J. W. Byrde & H. J. Willetts,1976)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在分生孢子梗顶端连续产生、呈链状(念珠状),有性态均可从落地越冬的僵果(假菌核)上产生子囊盘,但中国尚无正式报道。据文献记载子囊盘漏斗状,盘径1~1.5厘米,紫褐色,具柄,柄长20~30毫米; 子囊圆筒形; 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卵圆形。 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果实成熟后质软、多汁糖分较高的薄皮品种发病较重,反之则较抗病。桃树开花及幼果期遇低温多雨,果实接近成熟期多雨重雾,有利花腐和果腐发生。此外,栽培管理粗放,树势衰弱,蝽象、象鼻虫及食心虫类等害虫发生严重,褐腐病发生亦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溃疡病斑中越冬,悬挂在树上或落地的僵果,第二年春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出现花腐、叶枯症状,在潮湿条件下病花病叶上长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或靠菌丝从病部蔓延扩展到嫩梢及幼果上。 病害控制 冬季结合修剪清除树上僵果及剪去溃疡斑的病枝,集中烧毁; 果园土壤翻耕,深埋落地僵果; 早春萌动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落花10天左右喷氨基甲酸酯类保护剂或多菌灵、硫菌灵、扑海因等内吸性杀菌剂; 做好害虫防治工作; 座果后及时疏果及套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