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校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校官

(一) 学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后汉书·明帝纪》:“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 《鹿鸣》。” (二) 古代掌管侦察刺探的官。《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清俞正燮 《癸巳存稿 ·校事》:“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或谓之典校,或谓之校曹,或谓之校郎,或谓之校官。”

校官xiào guān

校级军官,介于将官和尉官之间。1958年《新知识词典》“军衔”条:“校官: 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军官

军官

军部 官佐 兵官 领旗 头目 武将 韬钤 营府 勇爵 官长
各级军官:指挥员
军队中办理行政事务的军官:副官
一国军事主管部门派驻外国使馆的军事代表:武官 粗官 戎吏
军中的中下级军官:牙将
校尉级军官:校(~官;大~;军~;少~) 尉(~官;中~)
军官和士兵:官兵
广大的官兵:鸿校
(被授予尉官以上军衔的军人:军官)

另见:带领 士兵 指挥 用兵 作战 保卫

☚ 军官   将士 ☛

校官jiào guān

❶侦察刺探的官员。《三国志·吴·诸葛恪传》:“于是罢视听,息~~,原逋责。”
❷xiào guān学宫,学校。《三国志·魏·武帝纪》:“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校官

❶即“学官”。
❷官立学校。西汉置于郡国。《汉书·韩延寿传》:“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平帝时郡国置学,县、邑、道、侯国之学曰校。东汉仍置于郡。东汉末曹操令郡国兴学,县满五百户则置校官,选其乡才俊之士为教师。

校官

军官的一个等级。指将官之下、尉官之上的军官,一般分为上校、中校、少校,多为团、营两职的编制军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还设有大校。越南虽设有大校,但不设上校军衔,其校官实际上仍分为3级。中国清朝末年编练“新军”,参仿西欧式军衔制度,于1905年8月规定中等军官的军衔称号为“参领”。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改中等军官军衔称号为“都尉”。北洋政府于同年8月改中等军官军衔称号为“校官”,并区分为上校、中校、少校3级。国民政府因之。中国人民解放军校官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四个等级,为师、团、营职的编制军衔。

校官

field (grade)officer

校官1、xiào guān 2、jiào guān

1、学官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八年秋七月:"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年:"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注:"校,学也。" 2、侦察官,掌刺探军民情况(言行),为国君或执政者的耳目。三国时吴设此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

校官

陆海空军官佐等级中的中等。北洋政府始置,分为上校、中校、少校三级。国民党政府沿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