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校Xi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陕西之韩城,浙江之余姚,云南之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 《周官》 校人之后。”校人,《周礼·夏官》 之属,亦称 “校正”,为 “马官之长”。
❷ 《姓氏考略》据 《路史》 注云: “周公族之后有校氏。” 此当系出姬姓。
唐代有校桀。

校jiào

❶指病情减轻或病愈。皮日休《初冬偶作》: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贯休《秋寄栖一》:眼中疮校未,般若偈持无?
❷差。白居易《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三年。佚名《南省此街人吟》:放榜只应三月暮,登科又校一年迟。
❸使。韩偓《晚岸》:春江一夜无波浪,校得行人分外愁。

1.jiào ❶計較,報復。杜篤《論都賦》:“探冒頓之罪,校平城之讎。”
❷考核。見“校武”。
❸計數,計量。見“校德”。
❹考訂。見“校理”。
❺遮攔禽獸而獵取之。見“校獵”。
2.xiào ❶學校。漢制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班固《東都賦》:“是以四海之內,學校如林。”
❷本謂軍管,後指軍隊的一部。司馬相如《上林賦》:“扈從横行,出乎四校之中。”又顏師古説:四校者,闌校之四面也。
3.jiǎo 疾。張衡《西京賦》:“發引和,校鳴葭。”

校jiào

❶差也。杜甫《狂歌行赠四兄》诗:“与兄行年~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校一岁,差一岁也。白居易《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诗:“到时常晚归时早,笑乐三分~一分。”校一分,差一分也。又《酬元郎中书怀见赠》诗:“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迟生~九年。”校与差为互文。柳恽《牡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多。”见“较❶”。
❷瘥也。白居易《病中赠南邻觅酒》诗:“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今朝似~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张籍《闲游》诗:“病眼~来犹断酒,却嫌行处菊花多。”薛能《黄蜀葵》诗:“记得玉人初病起,道家妆束厌禳时。”起一作较。皮日休《初冬偶作》诗:“酒病~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见“较❷”。

校jiào

❶(病)愈。张籍《闲游》;“病眼校来犹断酒,却嫌行处菊花多。”
❷差。白居易《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三年。”
❸比较。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莫怪独吟秋思若,比君校近二毛年。”
❹于。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

读音j·iao(ˋ),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古孝切,去,效韵。
❶订正;改正;校正。
❷同“较”,“较场”亦作“校场”,旧时比武或操练的场地。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x·iao(ˊ),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何交切,平,肴韵。
❶器物的脚。
❷几(小或矮的桌子)足。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x·iao(ˋ),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胡教切,去,效韵。
❶学校。
❷校舍;校址。
❸军队官阶名,校官低于将官而高于尉官。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j·iao(ˇ),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古巧切,上,巧韵。
❶紧;牢。通“绞”。

上一条: 下一条:

校教jiāo

❶栅栏。例:用猪圈把猪~圈住,别让胡跑。
❍ 用栅栏把羊围~住。
❷违抗;对抗。例:硬抗~住不走。
❍ 耨~住不干活,犟~地不走!
❸病愈。例:病好~多了,人已出~院了。
《说文》:“校,木囚也。”《汉语大字典》:“校,违抗,对抗;病愈。”


校交jiǎo

颜色,似绿。例:庄稼长得凶,叶子绿~~的好看。
《汉语大字典》:“校,颜色的一种,似绿。”

[xiao] xaob: 学~。xolxaob.
校长 [xiao zhang] xaobzhangt.

校《广韵》古孝·效;gà‖jiào

核算;查对;轧:~数gàsiào(轧账)。《后汉书·郎顗传》:“願陛下校計繕修之費,永念百姓之勞,罷將作之官,减彫文之饰。”唐·韩愈《唐银青光禄大夫路公神道碑铭》:“居宣五年,以疾去位。校其倉,得石者五十萬餘。”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歲校出入,得息錢四十緡。”

◇ gà校正:~车gàciā(车:泛指机器。机器使用之前试行运转,看其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ㄐㄧㄠˋ;ㄒㄧㄠˋjiào; xiào4596校准(仪器、秤等);对正,拨准。吴语。上海〖〗。再~过去三分钟就对勒‖拿秤~~准。浙江金华岩下〖〗。~钟‖管秤~~添准弗?浙江苍南金乡〖〗。粤语。广东广州〖kau33〗。将个钟~到五点半响把钟拨到五点半响。闽语。福建厦门〖ka21〗。~车泛指机器。核算;查对;轧(账)。闽语。福建厦门〖〗。~数轧帐。学校。古方言。《诗・郑风・子衿》序:「子衿,刺学校废也。」汉郑玄笺:「郑国谓学为校,言可以校正道义。」

校jiào

❶比较
 △ ~场。
❷订正;核对
 △ 审~|~订|~对。
【注意】这里不读xiào。
另见872页xiào。


校xiào

❶学校
 △ 母~。
❷军衔名,在将官之下,尉官之上
 △ 上~。
❸姓。
另见395页jiào。

❶订正:~样︱~阅︱~点︱~订︱~对︱~改︱~准︱~核︱~正︱~勘(kan)︱~雠(chou)︱参~。
❷比较:~场。
❸计较:犯而不~。
另见 xiao。


❶学校:~舍︱~园︱~址︱~长︱~友︱~庆︱~徽︱~刊︱~规︱~训︱~风︱~历︱~务︱~内︱~外︱母~︱夜~︱高~︱党~︱军~︱留~︱住~︱返~。
❷军衔名。在将之下,尉之上:~官︱将~︱大~︱上~︱中~︱少~。
另见 jiao。

校jiào

❶ 订正,核对:校勘│校订。
❷ 比较:校场。
另见564页xiào。


校xiào

❶ 学校:校风︱母校。
❷ 军衔名,表示校官:上校︱少校。
❸ 姓。
另见248页jiào。

注疏体式之一。 指考定、更正古书中的错误及有关问题。具体包括:(a)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如正考父校《商颂》;(b)校对文字,改正脱误。 如子夏读“三豕渡河”,谓“三豕”当作“己亥”。 训诂家注解古书往往都要兼做校对文字、改正错误的工作,如郑玄的《毛诗笺》、《三礼注》等。 网罗多种善本,列举异同的,则称为集校、会校。 如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校jiao

另见xiao。校本 校场 校点 校订 校对 校改 校勘校样 校阅 校正 校注 校准 编校 参(can)校 勘校 考校 犯而不校


校xiao

另见jiao。校产 校车 校访 校风 校服 校歌 校官校规 校花 校徽 校际 校刊 校庆 校舍 校尉 校训 校医 校友 校园 校长 校址 大校 党校 高校 将校1 军校 民校2 母校 上校 少校 团校 学校 夜校 中校 校办工厂 校园文化 大专院校 高等学校 师范学校 专科学校 校园语言 校外辅导员 校友联络会

校(一)xiào (二)jiào

【辨形】 左是木,一捺变点。10画。形声。
【辨义】校(一)xiào
❶学校:校董|校方|校访|校风|校服|校歌|校工|校规|校花|校徽|校刊|校历|校貌|校门|校内|校旗|校庆|校容|校舍|校外|校务|校训|校衣|校医|校役|校友|校园|校长|校政|本校|敝校|党校|返校|分校|干校|高校|贵校|护校|技校|军校|留校|民校|母校|你校|全校|体校|团校|外校|卫校|我校|夜校|住校。
❷ 军衔名,是“尉”的上一级:校官|大校|将校|上校|少校|中校。
(二)jiào
❶ 订正: 校测|校秤|校雠(chóu)|校次|校点|校订|校对|校改|校核|校勘|校猎|校书|校验|校样|校阅|校正|校注|校准|校稿子|校勘学|参校。
❷ 同“较”。比较,计较:校场|犯而不校。
【辨析】 二音主要区别是表义功能不同:校(一)xiào名物义,指“学校,校官”; (二)jiào动作义,表示“订正,比较,计较”的意思。

校xiao

学校:~领导同我们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与~之间展开了竞赛|全~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我们要参加建~劳动

❶猶“數” 也。《周禮·地官·酇長》: “酇長各掌其酇之政令,以時校登其夫家。” 鄭玄注:“校,猶數也。”
❷疾也。《周禮·冬官·廬人》: “𣪠兵同强, 舉圍欲細,細則校。” 鄭玄注: “鄭司農云: 校讀爲絞而婉之絞。玄謂校,疾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校,古飽反,李又侯巧反。”《周禮·冬官·弓人》: “今夫茭解中而變焉,故校。” 鄭玄注: “鄭司農云:校,讀爲絞而婉之絞。玄謂校,疾也。” 鄭玄《周禮鄭氏音》: “《周禮·冬官·考工記》:𣪠兵同强,舉圍欲細, 細則校。校,古飽反。” (《玉函山房輯佚書》)
❸脛也。《儀禮·既夕禮》: “綴足用燕几,校在南,御者坐持之。” 鄭玄注: “校,脛也,古文校爲枝。”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垣籬部 > 栅欄 > 校
校  jiào

栅欄。攔格。《周禮·夏官·校人》:“六厩成校,校有左右。”《墨子·備穴》:“爲鐵校,衛穴四。”孫詒讓閒詁:“鐵校,蓋鑄鐵爲闌校,以禦敵。”《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三年》:“壬午,詔:‘乘輿有金銀飾校者,皆剔除之。’”胡三省注:“校,欄格也。飾其校,飾其欄格也。”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通稱 > 校
校  xiào

亦作“教”。原爲夏代學校名。《後漢書·章帝紀》:“三代導人,教學爲本。”李賢注:“《前書》曰:三代之道,鄉里有教,夏曰教,殷曰庠,周曰序。劉攽曰:夏曰教,教當作校。”後泛稱地方學校。《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鄭人游於鄉校。”杜預注:“鄉之學校。”《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聲作矣”,漢·何休注:“在田曰廬,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爲校室。選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十月事訖,父老教于校室,八歲者學小學,十五者學大學。”《漢書·平帝紀》:“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參見本類“學”。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具部 > 鉗枷 > 校
校  jiào

泛稱枷械類刑具。《易·噬嗑》:“屨校滅趾,無咎。”王弼注:“校者以木絞校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孔穎達疏:“校謂所施之械也。”《新唐書·李紳傳》:“湘素直,爲人誣血蔑,大校重牢,五木被體。”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有疫死還魂者,在冥司遇其故人,襤褸荷校。”

校jiào

〖动词〗
一、考核,此指主持考试(1)。《徐文长传》: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薛公蕙主持绍兴府考试时,认为他的才能奇异,对他作了国家杰出人才的评价。
二、查核订对(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我等想选取他的建议,稍微加以查核订对纠正,抄写一部献上。
三、较量(1)。《心术》: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我们擅长的,我们就发挥它,使用它,可是他们是不会和我们较量的。
四、比较(1)。《进学解》: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比较短处,衡量长处,按照人的才能安排适合的工作,这是宰相使用人的方法啊。

校xiào

❶ 学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
❷ 军队的建制。《汉书·赵充国传》:“步兵八~,吏士万人。”
❸ 通“效”。仿效。《管子·牧民》:“不敬宗庙则民乃上~。”
另见266页jiào。


校jiào

❶ 古代枷械类刑具的统称。《新唐书·李绅传》:“湘素直,为人诬蔑,大~重牢,五木被体。”
❷ 对抗,较量,抗衡。《史记·春申君列传》:“韩魏之强,足以~于秦。”《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岂谓驰逐于原野,~勇于猛兽者乎?”
❸ 校对,核对,考核。《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赤壁之战》:“今以实~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❹ 比较。《孟子·滕文公上》:“贡者,~数岁之中以为常。”
❺ 计算,计数。《荀子·王霸》:“故忧患不可胜~也。”《汉书·食货志上》:“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贯:穿铜钱的绳子。)
另见736页xiào。

*

D0A3
(一)xiao❶学校。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园/~舍/全~学生。
❷军衔的一级,高于尉,低于将:少~/中~/上~。
(二)jiao❶查对,订正:~对/~样/~勘/~正。
❷[校场]jiaochang也作“较场”。旧时比武或操演的场地。
❸〈文〉木栏:~猎(用木栏围成猎场打猎)。
❹古代囚具。枷械的总称(见《说文解字》)。

栅栏

栅栏

栅(栅柆;铁~;柴栅;栅剌子) 校 栈 格 柴篱 柴楂 门阑 藩篱
门前栅栏:
木条的栅栏:木栅
官署前拦行人的木栅栏:陛枑
用竹子、芦苇等围成的栅栏:栅子
关牲口或野兽的圈栏:牢(牢笼;补~;虎~)
养牲畜的栏圈:阑(阑圈;阑牢)
猪圈:
牛栏:牛牢 牛囤
关野兽的圈栏:槛 栊
圈禁野兽的栅栏:圈栏 鹿栅
依山谷作遮捕禽兽的拦圈:
养马的栅栏:马栈
用于遮拦阻隔的栅栏:
防守用的栅栏:砦(~栅;~堡) 城寨 城柴
防卫用的栅栏:寨(山~;营~;起~;小~)
护花草的栏:花栏 药栏
(用铁条、木条等做成的类似篱笆而较坚固的东西:栅栏)

☚ 篱笆   障碍物 ☛

刑具

刑具

金 锯(刀锯) 凿(斧凿) 敲(执~) 法刀 欧刀 斧质 斧鈇 鈇质 斫斧 鞭杻 问事 械索 刑器 狱具 刑械 械梏 械索 梃杻 刀斧 斤斧 釜銊 斧镬 斧凿 仗格
旧时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木
各种刑具:桁杨刀锯
古刑具:木(木手;木石;木杻;木格;木索;木械;木驴;枯木) 钳(钳铁;钳锁;钳鏁) 锯 镬 鼎 纽 锒 铛 校(大~重牢) 铁床阑单 阑殚 梏拲 斧锧 斧质 锡荡锣
古代拘系人的刑具:桎(桎梏) 械(械槢;械索;足械)
旧时囚禁人的刑具:囚笼 站笼 铁笼 立枷 樊笼
解送犯人的车笼:槛(槛车) 押(木押) 笼头 囚车
鞭打的刑具:鞭(鞭子;鞭笞;薄鞭;常~;法鞭;制鞭;蒲~) 杖(杖子;仗棰;刑仗;制杖;苇杖;小~;廷杖;棰杖;囚杖;法仗;讯杖;问事杖) 笞 板(板子;毛~;大~) 棰(棰革;榜棰) 篦木(枯木;株木) 扑(鞭扑) 敲(敲搒;敲扑) 荆(荆革;负~请罪) 楚(楚棰;檟楚;贾楚;夏楚) 骨朵 讯棍 榜棰 掉柴
鞭子和刑仗:鞭楚
竹木刑具:棰楚 棰楚

另见:审讯 拷打 鞭子 绳子

☚ 刑具   枷锁镣铐等刑具 ☛

订正

订正

订 校 刊(刊改) 是(是正) (正) 厘正
订正文字谬误:订谬 订讹
 补充缺漏,订定错误:补漏订讹
订正讹误:刊误
订正著录:校录
讨论订正:讲订
 商讨订正:商订
 研讨订正:讨正
校勘订正:雠订 校订
考查订正:厘正 详订
 考核订正:考正考订 校定 刊究
稽考订正:稽订
整理订正:综校厘订
修改订正:刊(刊裁) 改定 修订 订定
 审阅修订:审订
 整理修订:釐剔
 编纂修订:编订 纂订
删改订正:窜定 笔削
 删除订正:删订
 删削订正:芟正
 研讨删订:讨删
逐条订正:条正
指教订正:指正
(改正文字中的错误:订正)

☚ 校订   考订 ☛

装饰

装饰

饰(饰装;藩饰;抆饰;校饰;容饰;庄饰;假~) 装(装潢;装裹;装绘;~饰一新) 载(~以银锡) 修 缀 潢 校(校饰) 贲(贲饰) 粉色 粉泽 雕被 彤镂 庄栉
装饰物品使美观:装潢
 建筑装潢:营饰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点(点缀;点染) 缀
 装饰点缀:装缀 装点 点染
 点缀装饰:缀饰
装饰表面:饰貌 饰观 饰表
 装饰仪表:饰外
装饰门面:妆晃 装门面
装饰屋室:贲室
 装饰厅堂:装堂
过分的装饰:长饰
虚伪的装饰:伪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饰)

另见:装扮 涂抹 修饰1 装潢 饰物

☚ 装饰   装饰方法 ☛

军官

军官

军部 官佐 兵官 领旗 头目 武将 韬钤 营府 勇爵 官长
各级军官:指挥员
军队中办理行政事务的军官:副官
一国军事主管部门派驻外国使馆的军事代表:武官 粗官 戎吏
军中的中下级军官:牙将
校尉级军官:校(~官;大~;军~;少~) 尉(~官;中~)
军官和士兵:官兵
广大的官兵:鸿校
(被授予尉官以上军衔的军人:军官)

另见:带领 士兵 指挥 用兵 作战 保卫

☚ 军官   将士 ☛

比较

比较

比(比次;比校;比拟;比量;比例;比类;比匹;打比;对比) 较(较量;计较;辜较) 方(方比) 订 讲 谕 拟 吡 等(等量) 均 侔 照 校 视 类 差(~可告慰) 棿(棿拟) 衡 形 相况 角量
表示比较:于(高~;小~) 要(他~好些) 莫(~过于) 来(天~大) 有(他~他哥高) 何与 孰与 孰若
 表示正反比较:与否(成功~)
相互比较:项背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对比
进行比较和推测:比度
收集比较:集比
选择比较:论比
排列比较:贯比
考查比较:比(比次) 考较 考校 程量稽合
 考校武力:校武
研究比较:商较 商校 商敌
比照,比较:订况
对照比较:对勘
权衡,比较:称 权县 诠较
评论比较:评点
竞争比较:角较
向高处比较:攀比 攀引
私自比拟:窃比
详细比较:详较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

另见:辨别 衡量 对照 事物 差异 好坏

☚ 比较   对照 ☛

学校

学校

校(校舍;夜~;母~) 学(学舍;学宫;学苑;学院;学堂;学馆;学庭;学屋;学庐;学园) 宫(黉宫)文庠 横舍 灵台 鱣序 精舍 西胶 书堂 书房 頖水
学宫、学校:芹舍 芹宫 芹馆
读书的处所:书台 萤窗
造就人才之所:钧甄
国立学校:省学 国学
官设学校:成均
村镇上的学校:市学
高等学校:院校 学院 学府 大学
著名的学府:鸿庠
学校范围内的地面:校园
(学习场所:学校)

另见:学习 学生 教师 培养

☚ 学校   学习之所 ☛

计较

计较

较 校 稽
计较功利:计功
 计较名利得失:讼鹿
 计较声名地位:较名
计较财物:论财
 计较金钱:数白论黄
计较利益:计利
 互相争斗,计较利益得失:争长竞短
计较小利:箪豆见色
争论是非、好坏等,计较利益得失:争长论短 争长争短 争长絜短 争短论长
 在谈判或接受任务时提出各种条件,计较利害得失:讨价还价
计较多少轻重:称斤掂两
计较怨仇:校怨
计较细微:纤啬
计较细微的事:颠斤播两
值得计较:足吝
过分计较:斤斤 分星擘两 分星拨两 分星劈两 擘两分星 分三别两
极小的事亦必计较:寸量铢称 寸量铢较寸量尺度 寸利必得 铢量寸度 较铢絜寸 尺量寸度 铢量寸度 铢称寸度 铢称寸较 铢称寸量
(计算比较:计较)

另见:计算 衡量 比较 较量 争论 责怪

☚ 计较   斤斤计较 ☛

校对

校对

校(覆校) 雠 较对
校对书籍:校书 仇书
翻阅校对:覆 校阅
 勤勉校阅:谨阅
考核校对:较勘
考订,校对:考校
 翻阅考校:披较
 讲究考校:讲校 讲试
校对认真细致:句栉字比 句疏字栉 句比字栉 字比句栉 栉比字句
核对并改正:校改 核改 斠改
(按原稿核对抄件,纠正错误:校对)

另见:核对 纠正 校正 错误

☚ 校对   校勘 ☛

官衔职称

官衔职称

衔称
官员的职位等级的名称:官衔
仕途显达,官衔很多:金印累累
官阶、学阶等称号:头衔
职位和军衔:职衔
区别军人身份、等级的称号:军衔
军衔名:帅 将 校 尉 士
高校、科研人员的职务称号:学衔
高校教师的专业职称: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高级职称:高职
(专业技术人员的名称:职称)

另见:技术 职务

☚ 职称   爵位 ☛

枷锁镣铐等刑具

枷锁镣铐等刑具

钮镣
加在颈上的刑具:枷(枷锁;枷缭;榆枷;木枷;长枷;行~;立~;大~;铁~;沉~) 校 钳 桁杨 桎拲 械槢 木索
古束颈的刑具:钳铁
加在颈上和手上的刑具:钳杻 枷杻
枷和镣铐类的刑具:
束颈、肢的刑具:钳锁 锁杻 枷锁 枷鏁
束缚手的刑具:铐(铐子;手铐) 杻(杻锁;杻械;手杻;梃杻) 拲(拲梧) 拲(拲手) 镯子 手械 锁靠
古代木制的手铐:梏(梏拲;手梏) 木杻 木治
加在脚上的刑具:镣(脚镣;杻镣;重~;戴~) 釱 桎 杻械 杻锁 脚链
加在脚上或颈上的刑具:桁(桁杨) 大械
锁住手脚的刑具:锁镣 镣铐 镣钮 镣杻 镣靠 桎梏 梏桎
镣铐和锁链:镣锁
一种用铁环扣连的刑具:锁(锁链;枷~)
拘系罪犯人的刑具:锒铛(~入狱) 琅铛

☚ 刑具   施酷刑的刑具 ☛

查点

查点

点(点数;检点) 抄数 抄点 格检 料检
旧时官厅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点卯 发点
查点仓库物品:盘库
计数,查点:
稽核查点:计点
反复查点:颠倒
查点清楚:点清
 查点明白:点明
(检查清点:查点)

☚ 清点房产   估计 ☛

病愈

病愈

愈(全愈;平愈;瘳愈;良愈;除愈;治~) 瘥 痊(痊愈;痊瘉;痊瘥;痊济;痊差;痊除;痊疴;痊疴;痊较;痊瘳;就痊;病痊;安痊) 差(除差) 起(起床;~炕;~来;~惫;~病;~疴;病起) 可 间 校 较(较好;较痊;较可) 瘳(瘳差;疾瘳) 教交(病交) 脱(脱体) 知 勿药病已 良已
病稍愈:小间 小愈 小损
病初愈:病间
病逐步痊愈:瘳损
疾病或创伤痊愈:痊可
疾病基本痊愈:粗安
疾病平复痊愈:夷瘳
疾病迅速消除:病已霍然
不吃药就好了:不药而愈
病很快就好了:霍然而愈
完全病愈:大好 大愈 大痊 病全好
(疾病痊愈:病愈)

☚ 病重   复原2 ☛

校jiào;xiào

(一)古孝切,去效。
❶桎、梏之类刑具。《易·噬嗑》:“何~灭耳。”
❷计较,较量。《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
❸校对,考校。骆宾王《帝京赋》:“~文天禄阁。”
❹计算,数。《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
(二) 胡教切,去效。
❶学校。《孟子·滕文公》:“夏曰~,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❷军队的编制或军职级别。《汉书·赵充国传》:“步兵八~,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

〖校〗

(一)粵 gaau3〔窖〕普 jiào

❶ 對抗,計較,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較」。《論語.泰伯》:「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自己很有才能,卻像沒有才能;自己很充實,卻像很虛無;別人侵犯我,我也不和他計較。)
❷ 校對。班固《漢書.張湯傳》:「後購求得書,以相〜,無所遺失。」
❸ 比較,較量,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較」。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以吾擊晉,〜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
❹計算。荀況《荀子.彊國》:「然而憂患不可勝〜也。」
❺ 考核,核查。《資治通鑑.漢紀.孝獻皇帝庚》:「今以實〜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二)粵 haau6〔效〕普 xiào

學校。孟軻《孟子 . 滕文公上》:「夏曰 〜 ,殷曰序,周曰庠。」(序、庠【粵 coeng4〔場〕普xiáng】:古代學校。)

古代教育机构之一。周代为乡学,汉代为侯国之学。《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正韵》:“校,乡学为校。”《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学校。军队建制。《汉书·平帝纪》: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1人。”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周纪五》: “部400人,立司马; 2部为校,校800人,立尉; 2校为裨将,1600人,立将军……”

☚ 小方   效顺 ☛

㊀ xiao❶学校。如:校园,校址,夜校,校规。
❷军衔的一种级别。如:校官,大校,上校。
❸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每校编制兵员700~2000人。汉武帝改革军制时,除保留中垒校尉之外,增置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七校尉,共为八校。校的统兵官为校尉,略次于将军。㊁ jiao❶订正。如:校改,校勘,校对,校枪。
❷比较,同较。如:校场。

校jiào

❶ (订正;校对) check;proofread;collate: ~ 长条样 read galley proofs;4 ~ the fourth proof;proofread for the fourth time
❷ (比较) compare;contrast
❸ [书] (计较) haggle over
另见 see also xiào。
◆校订 check against the authoritative text;blue-pencil;revision;
校读 proofreading;
校对 proofread;proof;revision;check;collate;proofreader;check against a standard;calibrate;
校改 read and correct proofs;alteration;
校核 check;
校勘 emendation;collate;
校验 verification;check;proof;proof test;testing;inspection;checking;
校验程序 checking routine;
校样 {刷} proof sheet;proof;
校阅 read and revise;
校整 alignment;
校正 check;correction;adjust;revise;proofread and correct;rectify;calibrate;make true;master check;{航空;航海} correcting;adjustment;amendment;updating;zeroing-in;rectification;trim;collimating;
校直 align;aline;straighten;alignment;straightening;
校准 {机} calibra ̄tion;correct;align;aline;graduation true-up;standardizing;adjusting


校xiào

 ❶ (学校) school: 返 ~ return to school; 高 ~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夜 ~ night school
❷ (校官) field officer
❸ (姓氏) a surname: ~ 桀 Xiao Jie
另见 see also jiào。
◆校办农场 the school managed farm; 校车 school bus; 校董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a college, school, etc.; 校队挂钩 the hooking of school and production; 校队结合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brigade; 校风 school spirit; 校服 school uniform; 校官 field (grade) officer; 校规 school regulations; 校徽 school badge; 校际 interschool; interscholastic; interacademic; 校刊 school magazine; college journal; 校历 school calendar; 校内学位 internal degree; 校庆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a school or college; 校舍 schoolhouse; school building; 校师 a surname; 校外 outside school; after school; 校务 administrative affairs of a school or college; 校训 school motto; 校医 school doctor; 校友 old boy; alumnus (男); alumna; 校园 campus; school yard; 校长 headmaster; schoolmaster; principal; president; chancellor; 校长负责制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校址 institute; the location of a school or college

(jiào教) 古校切,见母校韵,开口二等,去声。
【校】考订
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王冰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译文 黄帝、岐伯互相问答,有失君臣礼节的,考订哪些是黄帝提问,哪些是岐伯回答的话,并增添字句使文义明白。
【校】 比较
凡读书不可先看注解,且将经文反复而详味之,待自家有新意,却以注解参校,庶乎经义昭然而不为他说所蔽。(王履《医经溯洄集·泻南方补北方论》)
译文 凡读书不可先看注解,暂且把经文反复阅读而仔细体味,等到自己有新意,然后把注解作参考,与自己的新意作比较,或许可以把经义弄明白,而不致被注解所蒙蔽。
( xiào孝) 胡教切,匣母效韵,开口二等,去声。
【校】武官名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大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译文 汉成帝刘骜命光禄大夫 (相当于顾问) 校勘经典、传注、诸子百家、诗赋,步兵校尉 (管宫城卫队) 任宏校勘兵书,太史 (掌文史、天文、兼管图书) 令尹咸校勘天文、历法、占 卜等书,太医李柱国校勘医药书籍。
《说文·木部》: “校,木囚也。”本义是古代刑具枷械。《易·噬嗑》: “屦校灭趾。”王弼注: “校者,以木绞校者也,即械也。”引申为栅栏。《周礼·夏官·校人》: “六厩成校,校有左右。”又引申为军衔名。《战国策·中山策》: “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越。”鲍彪注: “《集韵》: ‘校,木为栏格也。’ 军部及养马用之,故军尉、马官以为号。”
假借为考订。《国语·鲁语下》: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於周太师。”又引申为比较。《孙子·计篇》: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 降   蹶 ☛

school
违反~规 violate school rules/遵守~规abide by(or obey)school regulations/~办attached to a school;school-run/~办工厂school-run factory /~办农场school-run farm /~办企业enterprise attached to a school/~董member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a school,college,etc/~董会School Board of Directors/~风school spirit;school ethos/优良~风excellent school spirit/~服school uniform/~官(军)field officer/~规school regulations;school rules/~花campus queen;school belle/~刊school publication;college journal/~庆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a shool/~外after school;outside school; extracurric ular/~外辅导员guest counselor for children’s activities/~训 school motto/~友alumni;school mate;alumnus (pl.alumni)[拉];alumna(女)(pl.alumnae)[拉]/~友通讯录alumni address book/~友会alumni association

校xiào

1、编制单位名。西汉将作大匠所属工徒分为五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成帝阳朔三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后汉书·百官四·将作大匠》:"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军队编制单位名。《汉书·韩信传》"诸校效首虏休,皆贺。"注:"师古曰:诸校,诸部也,犹今言诸营也。"东汉禁卫军北军五营,称五校,校的长官称尉,如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五校即五营:"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见《后汉书·百官四》。 2、官爵名。《墨子·迎敌祠》:"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注:"校,盖部曲吏,《管子·度地篇》有部校长官,《商子·境内篇》云军爵自一级以下至小夫命曰校。" 3、学校名。汉制。郡国设置的学校称"学",乡置的学校称"校。"见《汉书·平帝纪》。周朝称乡学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注:"乡学为校。"

学校名。夏代创设,以教礼乐为主。《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校者教也。”《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可知夏代也是重礼乐之教的,目的在于“明人伦”(见《孟子·滕文公上》),就是以“亲亲长长”这类人伦道德的内容,以服务于奴隶主征伐天下的目的。学校由乐正主管,执教的教师为具有文化知识的巫史担任,兼有规谏政事之责。

(10画)
❶jiào
❷xiào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

*校jiào

10画 木部 
(1) 比较: ~场。
(2) 订正;查对: ~雠|~对|~订|~正。
 另见xiào(440页)。


*校xiào

10画 木部 
(1) 学校: ~服|~庆|~舍|母~|夜~。
(2) 校官,军衔名,低于将官,高于尉官: 上~。
 另见jiào(189页)。

校()


焂戒鼎,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1454,西周晚期
用校于比。
按: 金文爲上下結構,上所从“交”訛與“大”同形。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79,戰國至秦
亡校券右爲害。

古陶文彙編5.282,戰國
右校。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251,西漢
素校衷二丈二尺廣五尺。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88,西漢
捕者雖弗案校上,甲當完爲舂,告杜論甲。

漢印文字徵
武猛校尉。

漢印文字徵
左校丞印。

漢印文字徵
校長。

司徒袁敞殘碑,東漢
十月甲申拜侍中,步兵校尉。

史晨後碑,東漢
從越騎校尉拜。

天發神讖碑,三國吴
西部校尉。

元崇業墓誌,北魏
秉牘麟閣,釐挍(校)墳藝,洋洋之美,典素載清。
按: 石刻文字中“木”旁常訛作“扌”旁。釐校,動詞。

高岑墓誌,唐
檢校太子賔客。

史思禮墓誌,唐
曾祖爽,皇任翊麾挍(校)尉、右衛中候。

康贊羑墓誌,後唐
檢挍(校)司徒。
《説文》: “校,木囚也。从木交聲。”
本義爲古代刑具,枷械的統稱。漢印及石刻文字中多用作職官名。實物文字多爲左右結構,石刻文字中左所从“木”常訛作“扌”。

☚ 楫   樔 ☛

校1.xiào 2.jiào

1.xiào 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木,交声。本读jiào,为刑具、枷械等。因读xiào指学校的音义太普通并深广,故将该音义列为第一。这音义由jiào音刑具义而来。声母演变如交洨(xiáo,是河北省河名)效、浇晓、江项例。古代即指教学的地方。古书说夏代即叫校。汉代郡国叫学,县、道、邑、侯国叫校。近现代叫学校。又转义为军衔名,在“尉”和“将”之间。
2.jiào 校字本读jiào,本义指刑具、枷械的统称。交字声兼义,交字本象人两脚相交,有脚铐义。引申为栅栏。又通“较”字,有比较义。如:校场(古代比武处)。又引申为订正。如:校稿子。组词如:校对|校订。这个用法现最普通。

校★常◎常


形声,从木,交声,本义读jiào,古代一种拘系犯人的木制刑具,假借为比较,由此引申为较量、订正、军队官职名等;又读xiào,引申为学校、军衔级别等。
【辨析】
校(jiào)/较 这两个字古代常通用,现在除“校场”(旧时操演或比武的场地)也作“较场”之外,不再混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