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制作法
将尸体或其某一部分、某一器官适当处理,以显示其形态结构特征,并予以保存,供长期使用的方法,即标本制作法。
根据标本结构的不同或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方法。
❶骨胳标本:骨干燥后基本不变形,故可制成干标本,予以保存。将骨胳进行腐胔、消毒和洗涤之后,按需要采用串接、分离、锯切或雕刻等方法制成标本。
❷软结构标本: 肌、胃、脑等干燥后会收缩变形,以制成浸制标本为宜。即先按需要进行解剖,显示其形态特征,然后浸泡于防腐液或透明的油剂中,以防干防霉,即湿保存法。亦可制成干或半干标本,即用已经防腐固定的材料制成标本,以丙三醇(甘油)取代组织中的水分,使标本达到干或半干状态,密封保存。中空器官可在制作时适当予以填充,使之保持其原有形态,干燥后取去填充物,即成一干制标本。小块软结构标本,也可经过适当程序包埋于有机玻璃中,制成标本。
❸铸型标本:常用以显示管道或中空器官的分支或腔隙的原形,铸型材料可用橡胶、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溶液或低熔点合金。材料凝固后,腐蚀除去软结构即成。也可用造影法,将造影剂注入管道或腔隙,拍摄X线片,或予以透明处理,即可显示其管腔形态。
❹为了特殊的研究目的,还可采取特殊的显示法,如透明法。用透明剂或物理方法处理器官、组织,使拟显示结构周围组织的折光率与透明剂相近,以观察器官的内部结构。用选择性染色法,可将不同的组织染成不同的颜色。总之,设计与制作标本,必须正确反映其形态特征,准确地去掉次要的,显露出主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