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柳河东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诗文别集。唐柳宗元作。宗元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故名。原集为刘禹锡编,三十卷,至北宋亡佚。北宋穆修尝编校柳集四十五卷。今存宋人校注柳集者有童宗说、韩醇等《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四十五卷,有宋蜀刻本,今人吴文治等据以校点,补入外集二卷、外集补遗一卷,更名《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又有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廖莹中校注《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1958年1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蝉隐庐影宋廖氏世綵堂刻本断句排印出版,题《柳河东集》。此外清陈景云撰有《柳集点勘》四卷。

☚ 白氏长庆集   姚少监诗集 ☛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诗文别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其中诗三卷。唐柳宗元撰。柳宗元的集子是刘禹锡受宗元临终前的托付而为之编次的,名曰《河东先生集》,共三十卷。至北宋时,此集流传很少。北宋初,经过穆修的多年访求,曾得一个四十五卷的旧本,已非旧编,经穆修校定,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重为刊行,称《河东先生文集》。此四十五卷本就成为后来一切柳集的祖本。北宋时,对柳集的整理主要在编辑、校订上。除穆修外,徽宗政和四年(1114)沈晦据穆本、京师小字三十三卷本、曾丞相家本及晏殊本校订,编成“四明新本”。后又有李石参前人校订诸本,重编一本。以上北宋时的诸多编定本,今均亡佚,仅从存世的序跋等史料中窥知一二。南渡以后,对柳集的整理多侧重于音释和注解,今所见的宋本柳集亦为各种南宋注释本。较早的有张敦颐《柳文音释》、严有翼《柳文切正》、童宗说《柳文音释》、潘纬《柳文音义》、韩醇《柳文诂训》等。和韩集一样,诸家注本一出,书坊汇辑注家综合本后,以上各家单行注本皆废。韩醇的《新刊诂训柳先生文集》于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与韩集并刊。韩醇所注柳集的版本为穆修、沈晦四十五卷本系统,今有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而张敦颐、潘纬、童宗说三家的注本则合为《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宋时有麻沙书坊刻本,元、明人翻刻者甚多,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有善敬堂覆宋本。今存最早的版本则为北京图书馆所藏的元刻建本(《四部丛刊》有影元刊本)。南宋更有所谓百家、五百家之集大成的综合本。今北京图书馆藏海源阁杨氏旧藏《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是现存柳集宋刻中最早而又较完整的,其中保留了前人沈晦、任渊、文谠以及韩醇、张敦颐、童宗说诸人的成果,据专家鉴定为宋蜀刻本,已是海内孤本。后又有本于百家注本的《五百家注柳先生文集》,此本为宋魏仲举集注刊刻,所收仅近百家注。魏氏曾与《新刊百家注音辨韩昌黎先生文集》并刊。此五百家注本一直未见翻刻,今仅存宋残本十一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有文渊阁影印本。郑定《重校添注柳文》则据五百家注本重为校订添注,傅增湘曾见过此书之宋刊九行本(见《藏园群书题记》卷一二)。据今人吴文治考定,后世著名的廖莹中世綵堂本《河东先生集》,与郑定本基本相同,只是删去了其中各家注释者的姓氏,偶加以校正和注文,实际上是郑定本的改头换面。明嘉靖郭雲鹏重刻世綵堂本,改题济美堂,以与韩集东雅堂本并称。世綵堂本今有上海蟫隐庐影宋刻,1958年中华书局又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又重印。元、明人多覆刻宋本,新刊者少。明蒋之翘辑注《唐柳河东集》四十五卷(与韩集合刊)较为有名,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和《四部备要》排印本。今人吴文治有校点本《柳宗元集》,以宋百家注本为底本,参校十馀种主要版本,且力求善本对校,较为完备,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出版。

☚ 白氏文集   元稹集 ☛

柳河东集

 原名《河东先生集》。诗文别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唐柳宗元撰,宋代廖莹中编注。
 柳宗元,字子厚。生于唐大历八年(773年),卒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顺宗即位擢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居九年。著名的“永州八记”、《三戒》、《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作于此时。元和十年春奉召回京,三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任上政绩卓著,至今为当地人民感怀。又世称柳柳州。
 《柳河东集》共存诗文作品六百余篇,其中诗一百四十余首,余为各体文。分类编次,包括雅诗歌曲一卷、赋一卷、文三十九卷、诗二卷、《非国语》二卷,外集收文二十一篇。卷首有刘禹锡所作序一篇,凡例一篇。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集中的《天说》、《天对》等哲学著作继承了王充元气自然论的传统,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成份。《封建论》等政论文章,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进步的社会历史观。《非国语》共六十七篇,于每篇前先引一段国语原文,然后以“非曰”加以驳正。其宗旨是论证“天”属无意志之物,无法预示人间之吉凶,国家兴亡只取决于人力;同时也指摘《国语》内容收录的不当。柳宗元的成就更突出地表现在文学方面,他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重视文的内容,强调道与文的主次关系;他也重视艺术形式的作用,主张文采;他提倡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推崇先秦两汉之文,但又认为不能“荣古虐今”。
 柳宗元文的成就大于诗。他的散文创作丰富多样,寓言讽刺文和山水游记是其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两类。他把《庄子》以来仅作设譬之用的片断寓言,发展为完整的、更富于文学意味的独立短篇,而且直接用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如《三戒》、《蝜蝂传》、《罴说》等。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永州八记》等一批文章,在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的自然美的细致刻划中,渗透着作者自己痛苦的人生感受和抑郁的情怀,比较郦道元《水经注》的对景物多为客观描画,柳宗元山水游记是一个发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柳宗元的传记文继承《史记》、《汉书》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段太尉逸事状》写体恤人民、不畏强暴的正直官吏,《童区寄传》写既勇且智的儿童,均为真人真事的实录;而《梓人传》、《种树郭橐驼传》、《宋清传》、《捕蛇者说》等篇则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和虚构,具有了小说的意味。柳宗元的传记文为一批下层人物立传,实属难能可贵。赋也是柳文中有成就的部分,赋体在唐代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与柳宗元富有特色的创作是分不开的。《骂尸虫文》、《起废答》、《乞巧文》等讽刺小赋从各种角度讽刺和揭露唐中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和人情世态的丑恶;《牛赋》、《瓶赋》等托物言志,称颂理想人格;《吊屈原赋》、《吊苌弘文》、《吊乐毅文》等往往一反前人观点,识见高卓。
 柳宗元现存的诗都作于贬谪之后。其山水诗较为世所重,前人认为他继承陶渊明、谢灵运,将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王孟韦柳”。如《首春逢耕者》、《溪居》、《南涧中题》、《渔翁》等,景物刻划精细,于凄清山水中寄寓着深深的幽怨,与其山水游记异曲同工。其政治抒情诗《哭吕衡州》、《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登柳州城楼寄漳、汀、连、封四州刺史》等诗,写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同遭贬谪的八司马的命运,抒发理想不得实现的感伤和屡遭迫害的忧愁。他的一些写景小诗也历来为人传诵,如《江雪》、《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等,意境或高旷,或深隽,或凄清,却都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
 柳宗元的作品集,最早为刘禹锡所编。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序》说:“(柳)病且革,留书抵其友中山刘禹锡曰:‘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禹锡执书以泣,遂编次为三十通,行于世。”宋初穆修始为刊行。柳集现存有五种宋人注本。最早是韩醇的《诂训柳先生文集》,本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为《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所收,《四库总目提要》说此种出自穆修家。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辩柳集》,四十三卷,有《四库全书》本;又有《四部丛刊·集部》影元刊本,为本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本集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最后一种就是廖莹中编注的这种《河东先生集》,本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有蟫隐庐影印宋刻世綵堂本,影印本增入外集补遗一卷、附录二卷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年据此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三年重印,增入《柳先生年谱》和《宝礼堂宋本书录》,成为目前最流行的本子。另外,尚有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评注较详;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今人章士钊有《柳文指要》(中华书局版)。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别集名。唐代柳宗元(河东人)作。柳集的最早编者为刘禹锡。柳、刘交谊甚厚,柳生前“留书抵其友中山刘禹锡曰:‘我不幸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禹锡执书以泣,遂编次为四十五通,行于世”(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据此柳集初名当为《河东先生集》,45卷本。此集北宋初曾刊行,已亡佚不全。今存最早刊本为《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为宋人中最后最善之注本,有蟫隐庐影印宋刻世彩堂本。全书计正集45卷,外集2卷,补遗1卷。卷一收雅诗歌曲,卷二专收赋作,卷三至卷四十一收各体文章,其中含骚、对问等辞赋体作品,卷四十二、四十三收古今诗,卷四十四、四十五收《非国语》上、下,外集二卷和补遗一卷,亦收有辞赋作品等。世彩堂注刻本,在诠解典实与说明写作背景等方面,资料丰富,对了解和研究柳集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曾据此断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又据中华书局本重印,并增加了新旧《唐书》本传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分上下两集,名曰《柳河东集》。

☚ 茗柯文编   柳汁吟舫赋草 ☛

柳河东集

又名《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诗文集。唐柳宗元(773—819)撰,宋韩醇音释。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醇字仲韶,四川临邛人。此集系柳文之较早笺注本,成于淳熙中。多引宋魏仲举五百家注。又搜辑遗佚之文成新编外集,附于外集之末。笺注颇为详博。有宋淳熙四年(1177)刻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等。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著。其中《天说》、《天对》以元气为天地本原,认为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构成万物的生灭变化。否定天能干预人事之说。唐刘禹锡编为三十卷,名之《柳先生集》。现行本据宋刻本,分为四十五卷,外集两卷,另附《年谱》。以1979年中华书局本为完备。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附文安礼《柳先生年谱》、潘宗周《宝礼堂宋本书录》。1958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重印。

☚ 柳集点勘   柳宗元集 ☛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唐代柳宗元著,刘禹锡编。凡45卷,《外集》2卷,集前有刘禹锡序。书中文论作品主要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等。作者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并得,文道统一。《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说:“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也。”但又坚决反对“务富文采”之作,认为这样等于“用文锦覆陷阱”。作者重视文艺的美感作用,对“奇味”进行了论述,提倡文艺体裁、趣味和风格的多样化。在唐代古文家中,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对后代的影响仅次于韩愈。

☚ 韩昌黎集   答朱载言书 ☛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2卷。(唐)柳宗元撰。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 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 (739) 进士,十四年 (798) 登博士学宏词科。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永贞元年(805) 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 (今零陵) 司马。永和十年 (815) 召回京师,出为柳州刺史,十四年(819)病逝于任所,终年47岁。柳宗元谪居永州10年,撰有大量诗文,见载于《柳河东集》者多达400余篇,几占全集2/3。其中有哲学著作《天说》、《天对》、《非国语》; 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吊屈原文》; 寓言《三戒》、《蝜蝂传》、《罴说》 以及“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等,均为传世佳作。是集最初为刘禹锡编,题名 《河东先生集》,宋初刊本。后经增订,几异其名,有多种版本。收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 李群玉集   刘宾客文集 ☛

《柳河东集》liu he dong ji

A Collection of Liu Hedong→柳宗元(Liu Zongyu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