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柳永《竹马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柳永《竹马子》《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①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②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③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④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⑤极目霁霭霏微, 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⑥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⑦ 【注释】 ①垒:营垒。危亭:高亭。旷望:远眺。烟渚:水中雾气迷漫的不洲。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捉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②雌霓:旧说虹双出,色鲜艳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日虹,雌日霓。雄风:雄骏之风,战国·宋玉《风赋》:“此大王之雄风也。”烦暑:指夏日之闷热。唐·白居易《永崇里观居》诗:“季夏中气候,烦暑自此收。” ③一叶惊秋:由“一叶知秋”出。惊秋,惊觉秋临。唐·杜牧《旱秋客舍》诗:“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素商:指秋季。按古代五行说,秋色尚白,并以商音配秋,故名秋为素商。见《礼记·月令》。④前欢:此指往日之欢乐。五代·冯延已《鹊踏枝》词:“历历前欢无处说。” 神京:指帝都。此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非烟非雾:原意为“祥瑞的云彩”。此处意为迷迷茫茫。看不清貌。⑤凝伫:出神,发证。消魂:极废悲伤貌。⑥需霭:雨后转晴的云气。霏微:雾气弥漫貌。⑦南楼:古楼名。在湖北鄂城县南。此处为泛指。画角:古代军中所吹之号角,外面绘有花绘图案。 【译文】 攀上孤寂荒凉的营垒,登上高耸的亭台,我默默地倚栏远眺,俯视着烟雾缭绕的江中小洲。一弯虹霓高悬天边,似要将雨帘挂住,劲风吹拂着亭栏,残暑的热气在这风雨中渐渐收敛。几片泛黄的树叶在风雨中飘落,傍晚蝉的鸣噪声象是含有深深的忧怨。这飘零的树叶、这嘶涩的蝉声,方使我惊觉:萧索的秋天来到了。纵览这萧瑟的秋景,不禁翘首眺望那烟雾迷茫的帝京方向,回想起当年在那里度过的依红偎翠的欢乐生活。 面对此情此景,不由的感触良深,羁旅异乡的离愁别绪又凭添一层,知交故友不知要待何时才能欢聚。整日地登高凭栏远眺,伫立凝望,赢得的不是尉藉,而是默默无语的黯然神伤。雨后初晴,烟霭弥漫蒸腾,日暮时分的残阳,昏暗无光,乌鸦在萧索的江城上空凌乱地盘旋着。忽然,城南角楼上号角吹响了,那轮暗红色的残阳在这呜咽的角声中,渐渐地沉了下去。 【集评】 台湾·汪中:“起三句居高临下,荒寒已极,用‘孤’‘危’、‘荒’、‘旷’、‘静’诸字表之,节残暑近秋,前欢神就,非雾非烟。一片徜徉之情。下片前欢追感相应,故人不在,凭高凝伫,与起三句相应。‘霁霭霏微’与‘烟渚’相合。‘暝鸦零乱’,又承上‘残蝉噪晚’收到‘残阳’,结构章法完密。”(《宋词三百首注析》) 【总案】 柳永叙写羁旅行役的词作,极善于利用慢词的体制特点,来“铺叙展衍”并利用这种形式从容地组织景语,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竹马子》这首词以自己登临点为轴心,将所见之景一一纳入眼底,并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视野角度,使得一幕幕场景交迭映呈。荒凉的孤垒,迷茫的烟渚,凄凉的风雨,黄叶凋落,残蝉悲秋,暝鸦零乱,暮色苍茫,萧索江天,画角悲呜,残阳西落……,这些景语,即使不言愁、不言悲,也悲愁自现。更何况作者将自己感情变化的过程,用这些景语串穿起来(或者说溶入这些景语之中),因孤寂而惊秋,而追想前吹,而感叹消魂,情感的渐渐悲凉,再染之以渐渐萧索的景致,情景的交融,把个羁旅天涯的游子的孤寂心境,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 柳永《竹马子》《竹马子》·柳永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柳永一生精力用于写词,尤工于羁旅行役,这首晚年写的长调词也正以此见胜。词分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登垒旷望所见的景色;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凭高思念故人的愁绪。 上片中“雌霓”,即雌虹,今称副虹; “雄风”,强有力的风,见宋玉《风赋》: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一叶惊秋”,化用《淮南子·说山》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语意。“素商”,即谓秋,秋之时,其色尚白,见《礼记·月令》,梁元帝《纂要》也说: “秋日素商,亦曰高商。”词人在这一大节写景文字中,先以“雌霓”、“雄风”两个对偶句带出雨过虹现、清风拂面之后暑热稍退的景象,再用“一叶”、“残蝉”两个对偶句带出岁之将暮、天已向晚的秋色。整个上片,由“登”而“望”,由“对”而“觉”,最后由“览”而“想”,层层铺叙,情景交融,脉络分明。 下片“向此成追感”紧承上片结句,由“想”而“感”,展开抒情。词人在这儿勾画出云雾弥天、昏鸦乱飞、萧索寂寥的江城暮景,而以“极目”领起,使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融为一体;接着又描绘出画角悲鸣、催送夕阳、凄厉已极的南楼号声,使耳中所听与心中所悲彼此相应。因此,这几句看似由抒情转入写景,其实景中寓情,把一腔无可解脱的愁思写得入木三分。 此词境界寥廓,极苍凉之致。上片由旷望而凝想,下片由追感而极目,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零乱”、“南楼”、“霁霭霏微”等)、叠韵词(如“荒凉”、“旷望”、“静临”、“雌霓”、“易积”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伫”与“语”等),追求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