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柳永《少年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柳永《少年游》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释】 ①迟迟:徐缓而行。②归云:喻离别了的情人。此化用宋玉《高唐赋序》中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于高唐阳台的典故。详见《卜算子》注⑥。前期:前约、预约。③狎兴:狎爱的兴致。生疏:不亲密。此为“不浓厚”、“不强烈”之意。

【译文】 马儿慢步行走在长安古道上,蝉儿在高高的柳枝中杂乱地鸣唱。太阳已向飞鸟之外的远方沉落,秋风不停地吹荡着郊野,放眼向远看,只见天幕低笼着四面八方。往事像云朵一去无踪迹,到哪里去寻觅自己的期望、理想?过去的欢乐和兴趣已经变得陌生,一起同饮共醉的朋友已经老了,有的已不在人世,景况跟年青时代大不一样。

(杨光治译)

【集评】 清·王士祯:“‘楼上晴天碧西垂’本韩侍郎‘泪眼倚楼四天垂’,不妨并佳。欧文忠‘拍堤春水四天垂’,柳员外‘目断四天垂’,皆本韩句,而意致少减。”(《花草蒙拾》)

清·谭献:“挑灯读宋人词,至柳耆卿云:‘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语不工,甚可慨也。”(《复堂词话》)

【总案】 宦海生涯,束缚重重。这对天性风流倜傥的柳永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因此,抒写词人不堪束缚的痛苦,成了柳永后期词的基调。在此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沉浮于宦海之中的词人萎靡不振的精神和正在枯竭的心灵。词人将自己的孤独、悔恨、怅惘、悲怆诸种情感融铸在一个短小的篇幅中,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力度感和蕴藉美。这些复杂的情感被安置在一个四天低垂、秋风萧瑟、夕阳西下、乱蝉凄切的艺术空间里,给人以更强烈的压抑感和颤栗感,从而产生一种足以激起广泛共鸣的美感效果。


唐宋词之《柳永《少年游》》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柳永《少年游》

柳永《少年游》柳 永

柳 永

淡黄衫子郁金裙。长忆个人人。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当初为倚深深宠,无个事、爱娇嗔。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

注释 ①衫子:古代妇女穿的短上衣,又名半衣。郁金裙:黄色的裙子。郁金,即郁金香,香草名,开黄花。②人人:对所爱者的昵称。③文谈:文辞谈吐。闲雅:闲静文雅。④举措:举止。⑤无个事:无缘无故。⑥娇嗔:指女子撒娇生气的样子。⑦旧家:从前。⑧颦(pín):皱眉。

鉴赏 这首词是对一个可爱的歌伎的回忆。

词的开篇就让满怀思念的女子形象闪亮登场,先声夺人。“淡黄衫子郁金裙”,一袭黄色衣服,给人一种轻盈明快之感。接下来才道出“长忆”之思,横插词中,既在叙述上增添了节奏跳动之美,也反映了抒情主人公思之念之已久,呼之欲出。“文谈闲雅”,是说明这个女子具有很好的教养和文学素养,言谈举止之间,给人以一种温柔优雅之感。“文谈”亦可拆开来解,即属文和谈吐,都体现出了很好的水平。不但如此,她还“歌喉清丽”,举止上都具有很好的气质。可以看出,作者所忆念的这个女子,不但温柔优雅,而且多才多艺,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体貌,但是凭借相关描写,我们也可想而知,她一定是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作者从她的服饰赞美到她的言谈、歌艺、举止,形象塑造上可谓光彩夺人。

接下来回忆旧日相爱的情景。“无个事、爱娇嗔”两句可谓点睛之笔,把人写活,整个形象也破壁而出了。上阕浓墨重彩描写诸般美好,没涉及性格,但总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的画面感觉,“爱娇嗔”活脱脱地把一个调皮、可爱,甚至可能还有些刁蛮的女孩的形象完成了立体化塑造。再推想到别后的情状,从前的模样应该还没有多少改变吧,只是爱生气的她大概这次会真生我的气了吧。这种揣想,既写出所思女子别后可能的生活,也为自己未能早日还乡探望而语带愧悔之情。五代韦庄《菩萨蛮》词云:“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但是不还乡就不断肠了吗?此词直言猜想“旧家模样”,念乡思还之情溢于言表,一片衷肠可鉴。

在情感上,作者笔调轻快而不轻佻,丝毫没有狎昵之感,这也说明了作者是以真心的欣赏爱慕之情来看待那些美丽而不幸的歌伎的。他没有因为她们沦落风尘而有所轻薄,一味耽溺于肉色的描摹和想象,反而对她们的才华素养、精神气质和活泼个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赞美。他与她们才是能真诚相待、真心相爱,真正相互理解、相互珍惜的。这也是柳永和那些视歌伎如玩物的词人骚客所不同的。

全篇全用口语叙述,“长忆个人人”“举措好精神”“无个事、爱娇嗔”等口语显得通俗、浅近、自然,也使得全词显得益发诚挚,真情流淌。全词没有过多地抒情和进行情感上的渲染,而是赋笔写来,清新流畅,颇有民歌风味,但又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李飞跃)

千秋绝艳图(局部) 【明】佚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链接 俗词。以通俗口语抒情或描写,内容多为下层市井生活的词作,谓之俗词。初期词作的作家,大量来自民间,他们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即景抒情,描写所见所闻,直白浅俗是其天然风貌。唐末五代,文人开始大量写词,他们追求歌词典雅清丽的风格,摒弃俗白,词的“雅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到了北宋柳永,因仕途失意,混迹民间下层,多作俗词,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重新树立起俚俗的词风。后来词人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都要受到俗词创作的影响。北宋末年,因皇帝的偏好,俗词创作极为兴盛。但这股俗词创作的潮流一直受到多数文人的反对,晏殊、苏轼、李清照等都严厉批评过柳永的俚俗词。南宋时期,风雅词派成为词坛的主流创作倾向,俗词再度转入民间,逐渐消亡。(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