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柱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柱国zhù guó官名。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以为最高武官或勋官。白居易《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日? 柱国 柱国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的最高武官,也称上柱国。如项梁曾为此官。北魏孝庄帝曾以尔朱荣有拥戴之功,拜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后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尔朱荣被诛后柱国与天柱大将军均废。西魏大统中再置柱国大将军,北周增设上柱国大将军。均为最高领兵统帅。隋文帝设上柱国及柱国,以酬功勋,实已成为散官称号,不理职事。至唐以后沿用为勋官的称号。 ☚ 签(籤)帅 大将军 ☛ 柱国官名。本为战国时楚官。北魏西魏至隋,设以酬战勋。唐代为勋官中的第二等,十一转,比从二品,仅次于上柱国。 柱国 柱国封官名。战国时楚、赵置有柱国,系京师卫戍武将官名;此外,立有覆军杀将战功者,则拜为上柱国。以后,历代上柱国成了武官最高级的勋职,柱国次之。至清代废。例见第七十回。 ☚ 贴刑 太子太师 ☛ 柱国(一) 国都的别称。语出《国策·齐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国也; 晋阳者,赵之柱国也; 鄢郢者,楚之柱国也。” (二) 古代官名。最初是战国时楚国设置的,原为保卫国都的官员,后成为楚的最高武官,也称为上柱国,地位仅次于令尹。其后,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均设此官位,唐以后尚用作文勋官的称号,清代废去。 大臣 大臣鼎臣 硕臣 大吏 皇佐 辅相 相臣 钜卿 ☚ 臣 好臣 ☛ 京都 京都京(京市;京邑;京华;京门;京国;京城;京师;京阙;华京;玉京;天京;皇京;凤京;仙京;帝京;神京) 邑(都邑) 阙(阙下;阙廷;阙庭;天阙;双阙;城阙)辇(辇下;辇毂;都辇;城辇;京辇;辇毂下) 都门 都下 都中琼都 上都 王都 清都 帝乡 帝都 帝城 帝掖 帝居 帝宫 帝家 帝国 帝华 神州 神宇 神都 皇都 皇城 皇州 皇邑 层城 毂下 日下 天宇 天庄 天邑 天衢 都门 紫都 方州 春明 龙城 龙界 宫邑 朝邑 上国 畿郡 畿皋 宸州 宸恒 尊华 龙袖 觚棱 金城 金马 畿皋 高台 桂玉(桂玉之城;桂玉之地) 斗城 王城 柱国 丹凤城 帝辇之下 清都紫微 清都绛阙 清都紫府 另见:朝廷 帝王 城市 宫殿 繁华 ☚ 首都 街道 ☛ 柱国zhù guó❶国都。《战国策·齐策》:“安邑者,魏之~~也;晋阳者,赵之~~也;鄢郢者,楚之~~也。” 柱国战国时期楚国官名,为最高武官,地位仅次于令尹。隋代亦设柱国,为正二品,勋官之第二品位。 柱国 柱国官名。勋官名。战国时楚国置。初为保卫国都的武官,后掌统帅全国军队。隋以后,用以赏赐为国立下战功的将领。至清代废。《大唐六典》: “柱国,战国时,楚有柱国昭阳,楚汉之际,共敖为柱国。” 《旧唐书·职官志一》: “从第二品: ……柱国 (勋官)。” ☚ 主客清吏司员外郎 柱下史 ☛ 柱国又称“上柱国”。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先是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国最高武官,其地位仅次于令尹。两汉未设此官。北魏时设柱国大将军。西魏设八柱国,以率府兵。北周时增设上柱国大将军,隋设上柱国,以封功臣。唐以后仅作为勋员。清始废。 柱国官名。战国时楚国置,一称上柱国。原为守卫都城之官,后为最高武官,地位仅次于令尹。北魏设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西魏设八柱国,掌禁兵。北周增设上柱国大将军。隋、唐仍设上柱国、柱国为武官最高品级,以奖励战功。以后沿用作加封功臣的勋号。清废。 柱国古代武官名。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为最高武官,地位仅次于令尹。汉、魏时不置此官。北朝时,北魏置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西魏创立府兵制度,置八柱国分统府兵,每柱国统辖二大将军。北周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代亦设柱国,为正二品,勋官之第二品位。此后,各朝沿用柱国为勋官称号,以加封功臣。上柱国为军官的最高勋号,柱国次之。至清始废。 柱国zhù guó官名。战国时楚国有此官,分上柱国和柱国,上柱国位次令尹(宰相),为武职最高官衔。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也帅兵远征;柱国位次低于上柱国。赵国亦有此官。见《战国策·东周·秦攻宜阳》、《战国策·赵四·翟章从梁来》。秦汉之间也有此官。《汉书·陈胜项籍传》:"柱国曰:秦末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不如因立之。""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名,立为临江王。"从隋朝始,上柱国和柱国,作为勋级以酬勋功,上柱国为从一品,柱国为正二品;唐代上柱国为视正二品,柱国视从二品;宋代上柱国为勋级最高阶,柱国仅次于上柱国;金代为正二品和从二品;元代升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明代左柱国、右柱国为正一品,柱国为从一品。见《隋书·百官下·上柱国》、《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司勋郎中》、《宋史·职官九·勋一十二》、《金史·百官一·凡勋级》、《元史·百官七·勋一十阶》、《明史·职官一·稽勋》。 柱国楚官名。始见于战国时记载。《史记·楚世家》:“(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鄂君启节及包山楚简103、115简亦记有此事,但昭阳之官记作“大司马”。柱国也许是大司马的代称。《通典·职官十六》:“上柱国、柱国,皆楚之宠官。” 柱国官名。❶战国时期楚、赵等国置,掌兵马,位在令尹、相国下。 柱国❶官名。战国时楚国设柱国,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全国军事统帅,也称上柱国,位次令尹。秦统一后不置。北魏孝庄帝时以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非常制。西魏创建府兵制,设八柱国,其中六柱国各统两大将军。其后位至柱国者渐众,乃无统御。北周武帝时复置上柱国大将军。 柱国(1)武官名。战国时楚、赵两国设置,楚柱国见《战国策·东周策》,赵柱国见《战国策·赵策四》。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最高武官。楚国的柱国亦称上柱国。秦末农民起义军中亦曾用过上柱国之名,《史记·项羽本纪》记广陵人召平矫陈王命“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项梁立怀王后,“陈婴为上柱国。”汉初亦有柱国之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义阳侯吴郢“以长沙柱国侯。”其后无闻。至北魏复置柱国大将军。(2)勋官名。北周始以上柱国、柱国为勋官之名,柱国大将军与上柱国均为正九命勋官,而柱国大将军的地位低于上柱国一级。唐柱国的品阶为十一转。宋金以柱国为正二品勋官。元明升柱国为从一品勋官。清代废。参见“上柱国”。 柱国勋级名。战国楚怀王六年(前323),始见置于楚国(《通典·职官》16《勋官》、《史记·楚世家》)。北宋勋级之第十一转,仅次于上柱国。从二品(《宋会要·职官》10之18、《宋史·职官志》9《勋十二》)。并参“勋”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