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查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查拳

 “潭、查、花、洪”,向称北拳四大家,指潭腿、查拳、花拳、洪门四派拳术,在北方极为流行。查拳的起手式是“对拳”,双足并拢,双手握拳相对;招数“后叉步撩掌”出手极是快捷,左脚向后踏出,上身转成坐盘式,右手按、左手撩;“仆腿穿掌”身子一矮,右腿屈膝蹲下,左掌穿出,卸力反攻。其他的招数还有:弓步架打、弓步劈打、垫步踹腿、弓步双推掌、踏步击掌、后插步摆掌、白鹤亮翅、马档推掌等。
查拳

查拳

拳种之一。亦称“叉拳”、“插拳”。徐震《国技论略》:“查拳亦名叉拳,‘叉’、‘查’二字音近。”唐豪、马西民《记十八武术专家》:“王福田,为插拳门专家。”亦有认为应作“揸拳”者,因此拳多用“揸”法,讲究出手即‘揸’,其枪诀中有“一揸二拿三扎花”。其源传说有二:一为唐时(或言明末、清末)西域回民查密尔东来传拳于鲁西冠县一带。后世以其姓为拳名;二为少林派衍化而来(见许禹生《国术史》)。近据《中国查拳》作者考证,查密尔传拳与史实不符,认为清雍正年间武进士,山东冠县人沙亮(当地尊称沙密尔。“密尔”,为回族中遗留的波斯语,意即“长官”。查密尔疑是沙密尔的讹传)所创,约形成于清中,初盛于山东。后有查拳名家杨鸿修设教于济南,黄丙(明)星传播于河南,于振声、马金镖、马永胜等南下传拳于上海、南京、苏州一带。旧中央国术馆曾列查拳课程,现代流传全国。
查拳的特点有三:
❶节奏鲜明,动迅静定;
❷动作紧凑,拳路清晰;
❸势整力顺,眼疾手快。要求做到“行如风,站如钉,起如猿,落如鹰”,动如猛虎,静如山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招法清楚,急转突停。无论攻守进退,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姿势工整舒展。手眼身步均要上下相随,前后相连,内外相合,并有“三节”、“六合”、“十要”(即缩、小、绵、软、巧、错、速、硬、脆、滑十字攻防要诀)。其手法有冲、撩、劈、盖、挑、搂、插、砍等;身法有闪、转、折、翻、冲、撞、挤、靠等;腿法有蹬、弹、踢、踹、穿、点等;步法有进、退、绕、插、行、转等;眼法有定、注、随、望、凝等,要求眼到手到,目随势注,势换目移,“意欲往左先往右,势欲向前先向后”。套路中多有窜蹦跳跃,起伏转折。查拳共有十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开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一、二路各有副拳一套。器械有查刀、查枪、查钩、查剑等长短单双多种,基础训练辅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及十路弹腿,另有多种对练套路。长拳规定套路中曾吸收部分查拳内容,亦收入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武术教材。


查拳

☚ 华拳   潭腿 ☛
查拳

查拳

中国拳术之一。是中国回族人民最喜爱的拳种,盛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查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十路,每路有三十至六十个动作。第一、二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十路查拳的名称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查拳的基础功有滑拳、洪拳、炮拳、腿拳。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构成查拳体系内的基本动作,如技击方法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
查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❶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❷动迅静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踹等技击方法时,又能够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❸发力顺达,节奏鲜明。查拳发力的顺序是上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跨,传于膝,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查拳在整个套路的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❹协调完整。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又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图17)。

图17 查拳

☚ 炮捶   高家拳 ☛
查拳

查拳

中国武术拳种之一。是回族人民喜爱的拳种,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省。查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10路查拳分别称为母子、行手、飞脚、升平、关杀、埋伏、梅花、连环、龙摆尾、串拳。技术风格为动作紧凑、姿势舒展、动迅静定,节奏鲜明,劲力顺达。讲求短拳长用,注重精气神的配合。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对查拳进行过系统地整理,出版有《中国查拳》一书。

☚ 少林拳   南拳 ☛

查拳

亦称“叉拳”或“插拳”。武术拳法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南等地的回族群众之中。其源传说有二:一说由明代一位姓查的回族老人所传;另一说由西域回回密尔所传。后辈以查姓命名。今山东聊城、冠县回民区系有名的查拳之乡。其拳与西洋、西夏、关东、心意六合等拳法并列为回民的教门拳。1929年,中央国术馆刻印《查拳图说》,以作教材。

查拳

武术拳种。相传明末源于冠洲。流行全国。有10路弹腿和10路套路。动作紧凑,姿势舒展,动迅静定,节奏鲜明,劲力顺达。属典型长拳类。参见“长拳”。

查拳

查拳

武术拳种,也称身法势拳。唐代安史之乱时,回族将领滑宗岐随军东征平叛,因病留居冠州(今冠县),为报答乡亲们的调养之恩,将师兄查元义请来传授“身法势”拳,由此流行;一说由明末回民查尚义自西域带来传于冠州,故名。查拳是回族人民最喜爱的拳种,故又称之为“教门拳”。初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各省,后遍布全国。查拳重潭腿,学此拳者一般同时结合潭腿的训练,有10个套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每路各由30—60个动作组成。还有长短器械与对练套路。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该拳特点:动作舒展紧凑,节奏协调鲜明,发力自然顺达,练法上讲求短拳长用,重视精、气、神的互相配合。

☚ 相扑   俊英体育社 ☛

查拳

回回拳术名。亦称“叉拳”、“插拳”、“揸拳”。其源传说有3:一为唐时(或明末清初时)西域回回人(或“回鹘”人)查密尔东来传拳于鲁西冠县一带,后世遂以其姓为拳名。二为明末抗倭名将查尚义所创。三由少林派拳术演化而来。一说此拳乃创编者在明代山东流行拳法的基础上,吸收戚继光(著有《记效新书》)、唐顺之(著有《武编》)2人所总结武术之精华,结合回回武术之特点编制而成。初盛行于山东,后传入河南、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旧中国国术馆将其列入课程,遂流行于全国。其特点是节奏鲜明,动迅静定;动作紧凑,拳路清晰;势整力顺,眼疾手快。近代查拳大师回族常振芳著有《查拳二、三路》。今回族武术家张文广主编有《中国查拳》,由山东教育出版社于1985年12月出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