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功与指导
查功是指气功专业人员,通过视、闻、触、问等手段,以了解练功者的具体练功情况。并且在这基础上,进行练功指导。由于气功的特点是气功专业人员将练功方法教给病人以后,即由练功者自行练习,因此初练阶段,一定要勤查勤问,及时指导,让病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掌握气功操作方法,待病人基本上掌握了操作方法以后,可以逐渐减少查功次数。临床检查采用望、闻、触、问四种手段,以了解功法掌握和病情变化等情况。
望诊 首先观察病人的练功姿式,是否合乎要求和自然。坐式和站式都要求头微前倾,颈不着力,如前倾甚或后太仰都会造成颈肌紧张和呼吸不畅。观察病人有无两眼紧闭或眼睑颤抖。两眼闭合太紧,会增加眼肌疲劳,有的因两眼微露一线之光,而出现眼睑颤抖,不利入静,则可轻闭两眼。面部表情宜坦然自如,如紧锁眉头,眼球不时转动或表情紧张,这是病人精神和思想没有放松或杂念繁多的表现,因此,对患者要意念放松,轻轻守住丹田,以一念代万念。
仰卧或侧卧式时要注意其枕之高低是否适当。枕头太高易造成颈部不适,枕头太低易致头昏头胀或呼吸不畅。仰卧式头颈部可垫成侧坡形,以免颈部悬空。观察练功者是用鼻子呼吸还是用口呼吸。如果病人用鼻子呼吸的同时,间断地还要辅以口呼吸,且需深长吸气,这是呼吸不自然,勉强用力的结果,应当加以纠正。
站坐姿式要观察是否含胸拔背,有无挺胸或含胸过甚,同时观察胸部的动作以确定其呼吸形式是否合乎要求。通过胸部动作的观察,也可以测得其呼吸次数的多少。胸部起落不匀,呼吸深浅不等,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或吸气时抬肩,这都是呼吸不调的具体表现,要按要求逐渐加以纠正。
腹部的诊查,主要观看吸气的深度和腹式呼吸的情况,在锻炼腹式呼吸中,有无勉强强调用力或吸气深度不够。病人吸气要稍用力,并以意领气下行,逐渐达到要求。有的练功者只注意用力使小腹凸凹,而不能与吸气下行和气贯丹田密切结合起来,这是不对的。通过观察腹部,可以得知停闭时间的长短和用力与否,停闭时间要掌握由短到长,最长不宜超过10秒钟,特别强调的是停闭呼吸一定要在气贯丹田形成的基础上实现。
上肢要求作到松肩垂肘,松弛不紧张,不论坐站均应以此为标准。两下肢的要求是平坐木凳者膝关节呈90度角,这样肌肉便于放松。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如果两足距离太近,支撑身体之力集中于中间,重心太小,不利于躯体的稳固。如果过宽,和平常习惯不符,会觉不适。凳子太高膝关节下垂,两足不能平放,凳子太低膝关节小于90度角,下肢肌肉不能充分放松,临床上多以垫臀或垫足来进行调节。
闻诊 主要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初练气功者多有呼吸不匀,时快时慢,练上几分钟后还需长出两口气,这都是必经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其呼吸即可由快到慢,由粗变细,且日趋均匀规则。当方法进一步熟练,每次作功大都能作到柔匀无声。如练功中突然出现呼吸粗糙不匀等现象,多见于精神不安,情绪烦躁,惊吓等诱因造成,应及时查清予以纠正。闻诊有时可听到增强的肠鸣音,这是练功效应性的表现,应任其自然。
触诊 主要用于了解腹式呼吸的情况。手指轻轻放于病人的腹部,借助呼吸对手指的触动,以了解呼吸的快慢、均匀等情况,及吸气下行的程度。其手法是先把拇指放在心窝部,把其他四指放在脐下,称为五指检查法。分别检查上下腹部呼吸时的腹肌运动情况。检查者如觉上腹部位弹力大,小腹弹力小时,这是气贯丹田的力量还不充足; 相反上腹弹力小,小腹弹力大,证明已达气贯丹田了。病人呼吸过分用力,触诊时会觉腹肌坚实,或吸气时急促下行; 呼吸自然时,则觉腹肌柔软,弹力适度,吸气时可有其气徐徐下行,小腹渐渐鼓起,呼气时可有气缓缓吐出,腹壁慢慢回缩的感觉。触诊检查,冬季天寒手冷,不便施行。此外,触诊检查,患者易发生紧张和影响入静,故当尽量减少应用。
问诊 是通过询问病人,以全面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病情变化、功法掌握和练功中的反应情况等。练功者思想变化多端,通过问诊了解到练功者对气功的认识程度和信心大小。有的患者因工作、家庭等之间的矛盾,造成思想波动而不能安心练功; 也有的因不能很快奏效信心不足;也有的见他人效果显著而自己产生急躁情绪等等,发现这些问题均应逐一分析给予解决。气功医务人员还应询问练功病人练功姿势上所出现的情况,如姿式方面是否适应,有什么明显不适,能否坚持。如有的患者采用卧式,每次作功都出现瞌睡和入睡,那就应改为坐式,身体过弱者可以改为半坐式。如果病人采取坐式,仅能坚持很短时间,即出现疲劳,就可改为卧式。胃粘膜脱垂病人左侧卧时,如感到上腹疼痛不适,就应改为仰卧。这都必须结合病情、体质和自我感觉选用姿式。对病人呼吸锻炼情况的了解,除通过视诊、闻诊及触诊外,还必须和病人的感觉结合起来,一般只要自觉舒适通畅,即可坚持下去。意念的锻炼包括意守丹田,排除杂念,默念字句等等,具体情况也要通过问诊,才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到。然后,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