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柑橘绵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柑橘绵蚧citrus cottony scales

吸食柑橘等果木叶片、嫩枝或果实汁液的蚧虫。同翅目,蚧科。是柑橘的重要害虫。中国已知有6种,常见的有多角绵蚧和橘绿绵蚧。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组织汁液,为害嫩枝、叶和果实,被害植株生长不良;虫体所排大量“蜜露”,诱发烟霉病,影响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绵蚧为害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温度15~17.5℃的地区,发生为害严重,年平均18℃以上的地区,发生为害较轻。
多角绵蚧 学名 Chloropulvinari a polygonata(Green)。分布于中国各柑橘产区。曾在四川、浙江、江苏及江西部分橘园中成灾。寄主除柑橘类外,还有茶、海桐、夹竹桃、枇杷、杧果、九里香和栀子花等。雌成虫扁平,长椭圆形,中部稍宽,由淡绿黄色渐变为灰色至深褐色,产卵时背部隆起,脊纹已不明显,体背布满透明或白色蜡质物,末端渐形成白色蜡质卵囊。虫体长3~5毫米,宽约2毫米,卵囊白色,长椭圆形,边缘较整齐,背面由前向后呈波状起伏,并有两条横纹和3条略下陷的纵沟组成网状纹。前端及两侧各分泌出几条绵状物,形如角。蜡质网状纹和角状物在卵囊初形成时,比较明显。雄成虫体橙黄色,腹部末端有两个管状突起及两根白色长毛,翅1对,交配器长。若虫初孵化时为长椭圆形,淡黄绿色,背部中央纵纹为淡黄褐色。雌幼蚧后期呈卵形,中部稍宽,背部中央隆起,暗黄褐色。
以2、3龄若虫和蛹在枝叶上越冬。雌成虫于3月下旬和4月逐渐由老梢迁至新梢,4月中、下旬形成卵囊并产卵。每雌日产卵150多粒,一生产卵1 000多粒。卵期10天左右,在5月上、中旬大量孵化,幼蚧集中在新梢叶上为害,第二代雌成虫于7月中、下旬产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蚧主要寄生于枝梢和叶片,部分为害果实,引起果皮变软,枝叶发黑,果实不耐贮藏,产量大减。
橘绿绵蚧 学名C.aurantii (Cockerell)。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台湾、河北等省。曾在浙江、江西和四川部分橘园成灾。寄主除柑橘类外,还有茶、香蕉、橄榄、柿、枇杷、夹竹桃等。雌成虫椭圆形,扁平,长4~5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后渐变为棕褐色。体边缘色较暗,有绿色或褐色的斑环,在背中线有纵行褐色带纹,带纹两侧略扁平。背部龟壳状。触角8节,第三节最长,第二节和第八节次之,第六节和第七节最短。气门部分凹陷甚深,周围无圆筒状硬化,气门刺3根。足细长,腿节和胫节几乎等长,但腿节较粗。体绿有排列紧密的体缘毛,部分缘毛顶端膨大而分枝。肛板似等腰三角形。背中线纵行纵带渐消失,体末开始分成白色蜡质卵囊,卵囊椭圆形,长5~6毫米,体周缘及背面亦常附有稀疏的白色蜡质绵状物。雄成虫体淡黄褐色,触角10节,串珠状。翅一对。腹部末端有4个管状突起及两根白色长毛。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绿色,眼黑色,体中轴可见到暗色内脏,外侧左右有黄白色带,近成熟时暗褐色,眼与中轴则呈浓褐色。
以2、3龄若虫群集在枝条上越冬,后转移至春梢新叶或果实上。5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并分泌白色蜡质卵囊。每雌产卵300余粒,卵产完后虫体即皱缩干瘪死亡。卵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8月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
宜在春季发芽前和若虫盛发期,选用松脂合剂、石油乳剂、敌百虫、敌敌畏、磷胺、杀螟硫磷、马拉硫磷、亚胺硫磷、水胺硫磷、氧乐果等药剂喷洒防治;主要天敌有红点唇瓢虫和黑缘红瓢虫和寄生蜂,应加以保护利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