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柑橘实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柑橘实蝇citrus fruit flies蛀害柑橘果实的蝇类害虫。幼虫在果内取食为害,常使果实未熟先黄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也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中国常见的有柑橘大实蝇,蜜柑大实蝇和柑橘小实蝇。 柑橘大实蝇 蜜柑大实蝇 学名 Tetradacus tsuneonis Mi-yake。分布于越南、日本及中国台湾、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山东。为害柑橘类果实,受害果在后期也出现未熟先黄,提早脱落的现象。但果实一般不致腐烂,而是干缩。成虫全体黄褐色,体长11~12毫米,复眼褐色有光泽,胸部背面前后有两个“∧”形褐色纹,正中具一深茶褐色“人”形斑纹,腹部中央的黑色直纹与第三腹节的黑色横纹相交成“十”形,第四、五腹节各具一不完整的黑色横纹。产卵管比橘大实蝇短。翅透明,前缘中央和翅端具黑褐色斑。末龄幼虫体长12~15毫米,乳白色,蛆形,与柑橘大实蝇的区别在前气门呈T形。 年生1代。多以蛹在土中越冬,个别在受害落果中越冬。5月上中旬成虫盛发,6月中旬开始产卵,7~8月间产卵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幼虫盛孵期,10月以后幼虫陆续脱果入土化蛹。白天羽化交配,并常以蚜虫和介壳的排泄物为食,有趋蜜糖、酒和红糖液的习性。卵产于果皮内或深入瓤瓣,且多集中于果实的赤道线部分。幼虫孵化后即在瓤瓣内为害,间或蛀食种仁。郁蔽度大的果园受害严重。平地果园的蛹集中于树冠周缘,坡地果园集中于坡下方,疏松土壤内蛹的密度比板结土壤的大。 柑橘小实蝇 学名 Dacus dorsalis (Hendel)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毛里求斯、印度、日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及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湖南和台湾。为害柑橘、桃、李、杧果、番红榴、枇杷、阳桃、面包果、菠萝蜜、无花果、番荔枝、荔枝、龙眼、木瓜、人心果、菠萝、香蕉等200多种植物。成虫体长7~8毫米,全体黄色与黑色相间。前胸肩胛鲜黄色,中胸背板大部分黑色,两侧有黄色纵带,小盾片黄色。翅透明,翅脉黄 褐色,前缘中部至翅端有灰褐色带状斑。雄虫腹部由4节组成;雌虫5节,1~3节各有一黑色横纹;第三节以下有一黑色纵纹直达腹端,并与黑色横纹构成T形班。末龄幼虫体长约10毫米,黄白色,前端尖细,后端钝圆。口钩黑色,前气门呈杯状,先端有乳状突起13个左右,后气门片新月形,上有椭圆形气孔3个。在中国华南为害杧果和番红榴较为严重。在中国台湾年生7~8代,世代重叠。以5~9月虫口密度最高。成虫产卵前期在夏、秋两季为20~60天,冬季3~4个月。每雌可产卵200~400粒。卵产于将成熟果的果皮内,一处10余粒。卵期2~14天。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内为害,幼虫期7~35天。末龄后脱果入上化蛹,深3厘米左右,经6~27天羽化为成虫。 对柑橘实蝇的防治宜加强检疫,防止虫果进入新区: 受害果园及时拾毁落果,摘除树上被害果、冬耕灭蛹;在 柑橘大实蝇成虫交配产卵期,用敌百虫加红糖液喷洒树冠,毒杀成虫;柑橘小实蝇成虫发生期,采用含马拉硫磷的水解蛋白毒饵,或在果树上悬挂甲基丁香酚诱捕器诱杀成虫,可获良好效果; 采用毒饵,引诱剂(甲基丁香酚)和雄性不育与杀虫剂相结合的办法,使柑橘小实蝇在国外一些岛屿上得到根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