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柑橘卷叶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柑橘卷叶蛾citrus leaf-rollers

在柑橘上卷叶并蛀果为害的小蛾类害虫。鳞翅目,卷蛾科。常见的有拟小黄卷蛾和褐带长卷蛾。分布于南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区。食性杂,能为害柑橘、荔枝、龙眼、阳桃、茶树、桑树等多种植物,喜食柑橘嫩芽、嫩叶、幼果及将成熟的果实,造成新梢嫩叶残缺萎枯,落花落蕾和大量落果。
拟小黄卷蛾 学名Adoxophyes cyrtosema Mey-rick。雄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7毫米。雌体长约8毫米,翅展约18毫米。体黄色,下唇须向前伸。雄蛾前翅后缘近基角存方形黑褐色斑,两翅相合成六角形斑,中带黑褐色,自前缘1/3处斜向后缘,在中带2/3处斜向臀角有一褐色分支,近顶角处亦有深褐色斜纹伸向后缘。雌蛾前翅后缘基角无方形斑,中带褐色,上半部狭,下半部向外侧增宽,顶角有三角形黑褐斑。后翅淡黄色 (图1)。末龄幼虫18毫米左右。除第一龄幼虫头部黑色外,其余各龄皆黄色; 前胸背板淡黄色,胸足淡黄褐色,胸腹部黄绿色。腹部尾节臀板下有梳状的臀栉。


图 1 拟小黄卷蛾


广东年生9代,重庆8代左右,世代重叠。盛发于柑橘花期至幼果期,多以幼虫越冬。柑橘现蕾,开花和新梢抽发之际,易受其害。4~6月间,幼虫蛀果,常招致大量落果。6月至8月下旬,幼虫又转移为害嫩叶,吐丝缀合3~5片叶,藏身其中为害。9月果实将成熟时又蛀果为害,引致第二次落果。幼虫有转移他果为害习性,一生蛀果十多个至几十个。幼虫甚活泼,受惊动常急剧向后跳动吐丝下坠。幼龄幼虫下坠后,常循原丝向上回到原来部位,末龄幼虫则丝断不能上攀,而暂时躲在土壤或转移到杂草上。幼虫一般5龄,老熟时在原取食的卷叶或转移至老叶,吐丝于两叶间或在枯叶中化蛹。清晨羽化,夜出活动,羽化后当晚即可进行交配。成虫喜食糖液蜜汁,并具趋光性。每一雌蛾一般产卵2~3块。卵多产在叶片背面。卵常被玉米螟赤眼蜂寄生。
褐带长卷蛾 学名 Homona coffearia Nietner。成虫雄体长6~8毫米,翅展16~20毫米。雌体长8~10毫米,翅展25~30毫米。体暗褐色,头顶有浓黑褐色鳞片,唇须向上弯,达到复眼前缘。前翅暗褐色,基部黑褐色,黑褐色宽中带由前缘斜向后缘,顶角亦常呈深褐色。后翅淡黄色。雌蛾翅甚长,超越腹部甚多; 雄蛾翅较短,仅遮盖腹部(图2)。末龄幼虫约20毫米,头部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头与前胸相接处有一较宽的白带,前、中足黑色,后足淡褐色,胸,腹部黄绿色,腹部末端具臀栉。
在广东和福建年生6代。盛发于柑橘和荔枝幼果期。幼虫一般6龄,多以幼虫在寄主卷叶中或杂草上越冬。生活习性似拟小黄卷蛾。除蛀食果实外,还为害叶片,嫩梢和花蕾。幼虫活泼,受惊动立即向后跳跃吐丝下坠逃逸。末龄幼虫在卷叶中化蛹。成虫夜间活动,多产卵于叶面主脉附近,有时产于叶背或枝上。此虫是斯里兰卡茶树的重要害虫,曾引进茶卷蛾长距茧蜂防治,效果良好。在福建和四川也是荔枝和龙眼上的一种主要蛀虫,通常以早熟品种受害较重。



图2 褐带长卷蛾


柑橘卷叶蛾防 治法是:❶冬季消灭卷叶、枯叶或杂草中的越冬幼虫。
❷在抽梢、开花和结果期,摘集卵块,幼虫和虫果,置于寄生蜂保护器。
❸早春设置糖醋液诱捕器或灯光诱蛾,以便掌握成虫产卵期,作为放蜂及药剂防治的依据。
❹在1、2代成虫产卵初期及盛期,释放赤眼蜂。
❺在幼虫初孵至盛孵期,用苏芸金杆菌或颗粒体病毒等微生物制剂与敌百虫、敌敌畏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混合喷1~2次。
❻保护利用姬蜂、茧蜂、大腿小蜂和蠼螋等天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