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某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某甲 某甲亦题《门人钻火》、《把火觅火》、《魏人钻火》。三国魏笑话体小说。邯郸淳撰。原载《笑林》,见《太平广记》二五八。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徐震堮《汉魏六朝小说选》、吴组缃等编《历代小说选》皆录载。作品叙述:一天,某甲深夜忽然得了急病,叫门人点灯。那夜阴暗漆黑,无法马上取到火具,某甲就催促门人,门人气愤地说:“您责怪人也太无理了!今晚这么黑,为什么不拿灯来相照?拿灯相照,我才能找到火具,就容易点着灯了。”孔文举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责备人应当有道理。”故事通过某甲的无理责人,以诙谐的笔触,阐发了“责人当以其方”的道理。门人在漆黑的夜晚点灯,首先要在黑暗中找到火具,然后才能点灯;而“其夜阴暝”就为点灯带来了不利因素,随即影响了速度,无法马上点着灯。某甲却责怪门人,嫌其手脚太慢,这就见出某甲作为主人的蛮横无理,当然引起了门人的不满。由此看来,责备他人,首先要自己站住脚,别人才能接受你的意见和批评;否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达不到责人的目的,反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地步。故事只有某甲和门人二人,他们的性格鲜明可见。某甲性急,缺乏遇事分析、冷静的一面,出口随便,很是无理。仆人则是敢怒敢言,说话幽默。小说撷取日常生活中黑夜点灯的琐事,写人叙事,具有亲切感,读来给人以启迪。小说叙述门人的话语颇为巧妙:“君责人亦太无理! 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把火觅火”,巧妙地责备了主人,显出了门人的机趣。 ☚ 楚人隐形 把火觅火 ☛ 某甲 某甲中国古代笑话。《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九:“某甲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瞑,不得火,催之急,门人忿然曰:‘君责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 ‘责人当以其方也。’”, ☚ 带枷和尚 某官 ☛ 某甲·邯郸淳· 〔选自《笑林》〕 这篇文章通过某甲的无理责人,以诙谐的笔触,阐发了“责人当以其方”的道理。促成本文诙谐有趣的主要手法是巧合。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许多巧遇、巧合,文学作品也常常利用这种“巧遇”“巧合”来构成故事,刻画人物。本文偶然性的焦点集中在“大”字。“某甲”晚上突然发病,赶紧要看门仆人钻木取火。由于那天夜色阴暝,即夜色阴沉黑暗,连钻火工具也找不到,当然就得不到火。主人很焦急地催促仆人,向仆人要火;仆人在盛怒之下,要求主人打着火炬照他。因为只有打着火炬,钻火工具才能很快找到。这就是说,仆人向主人要的也是火。这一巧合,使得这个故事显得十分滑稽可笑。如果没有这一巧合,文章改成主人得急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向仆人要药,仆人向主人要火,那么这个故事就索然无味了。可见“巧合”这一手法在本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在结尾处,引用孔文举的一句话。孔文举就是孔融,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此人性刚直,直言敢谏,在当时享有盛誉。他说:“责人当以其方也。”“方”是道理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责备人应当有道理。用名人的议论来结束本篇,点明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 某甲 某甲旧时用作代称。因失名、从省或回避等因而不直书其名,则称“某甲”,或“某乙”、“某丙”等。《三国志·魏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引 《魏略》:“(许攸)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称谓录》卷三十二《泛称·某甲》:“嵇康《家诫》:一旦事败,便言某甲。” ☚ 老物 臣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