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柏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柏林Berlin都城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伯尔灵、伯林、伯灵、百林、柏灵、柏尔邻、柏二林、柏尔灵、柏尔林。在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东部。公元1244年始见记载,最初为一小村庄名,1307年与另一村庄合并,仍称柏林。1415年起为勃兰登堡侯国首府。1701年后为普鲁士王国首都。1871年为德意志帝国首都。1945年法西斯德国覆亡后分为东、西二区。东柏林为苏军占领区,今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 西柏林为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市内存有威廉一世纪念堂、八角形的新教堂和宫殿、钟楼等古迹。 柏林bǎi lín柏树林。贾岛《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当从令尹后,再往步柏林。 柏林bólín❶ 〈名〉音译地名,德国首都。 柏林bó lín德国首都。[英] Berlin。1877年曾纪泽《使西日记》:“偕清臣夔九、湘浦至遮灵克罗斯车栈,迎候驻德署使李丹崖。丹崖本令翻译官罗丰禄由电报知会凤夔九,请余不必出迎。余因去冬崇宫保行经柏林,令丹崖迎于客店。”1880年《炼铜铸铜轧铜板铸铜管抽铜管焊铜管各法》:“柏林东南边赫克曼铜厂所购用之铜块高下不等。” 柏林德国首都,世界著名大都市之一。位于德国东部、施普雷河注入哈弗尔河口处。面积883km2,人口339万(2002)。13世纪前为斯拉夫人居民点。1415年起为勃兰登堡侯国首府,1701年为普鲁士王国首都,1871年为德意志帝国首都。19世纪中叶,工业开始迅速发展,至1939年人口增为483.9万,其中产业工人120万人以上,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分成东西两部分,直至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统一,又成为统一后的德国首都。工业以机电、电子、重型机械、化学、精密仪器为主。交通便利、铁路环绕市郊,四通八达。有3个现代化大型国际机场。水路可经易北河及运河与汉堡、吕贝克海港及国内各内河港口连接。有科学院和许多高等院校,有三大歌剧院、几十家剧院、数个大交响乐团和170个博物馆以及勃兰登堡门等古迹。 柏林 柏林Bolin位于德国东部中央,德国的首都和欧洲大城市,面积883平方公里,人口305万。地处北德平原施普里河注入哈韦尔河处,属温带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型,年均气温9.4℃,年降水量580毫米。从1871年起成为德国首都。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根据《关于德国占领区和管理大柏林议定书》等协议,由四大战胜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对柏林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11月,苏占区成立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同年12月,美、英、法三国的占领区合并组成西柏林市政府,从此柏林分为东、西两区。随着德国分裂,东柏林成为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及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面积403平方公里,占整个柏林市面积的45.6%,并于1961年由原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间筑起柏林墙;西柏林面积480平方公里,占柏林市面积的54.4%,据1971年9月3日签订的“四国协定”,西柏林不是原联邦德国的组成部分,但联邦德国可以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与其实施社会制度一体化。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柏林恢复成为德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部门有电机、电子、仪器仪表、机械、冶金、化学、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印刷等,其中西区是柏林的主要工业区。柏林也是文化、旅游名城,最著名的旅游点是原柏林墙处的勃兰登堡门,建于1791年,是作为柏林象征的凯旋门,全部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门楼正中央上耸立青铜胜利神像。此外,菩提树下大街、帝国大厦、亚历山大广场、议会大厦、第11届奥运体育场等地也增加了柏林的旅游引力。 ☚ 鲁尔区 瑞士 ☛ 柏林Berlin欧洲大城市和重要国际交通枢纽之一。位于民主德国中东部。1871年起为德国首都。1945年法西斯德国投降后,根据波茨坦协定,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1949年分成东西两区。东区是民主德国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403平方公里,人口119.6万,工业有电机、化学、精密仪器、印刷、食品加工等。设有科学院、柏林洪堡大学、国家博物馆等。还有勃兰登堡门等古迹。西区即西柏林。 柏林 柏林位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东部,处在施普雷河注入哈韦尔河处。它东起大米格尔湖,西至哈韦尔湖,总面积883平方公里。13世纪之前为斯拉夫人居民点。1415年成为勃兰登堡侯国首府。1701年为普鲁士王国首都。19世纪中叶为德意志帝国首都,工业开始发展,成为德国商业、工业、交通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1919年为魏玛共和国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柏林受到严重破坏,1945年5月希特勒德国投降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苏联占领东半城8个区,美、英、法三国占领西大半部12个区。1948年6月美、英、法将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西柏林政府。同年苏联占领区成立“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柏林逐分裂成为东、西柏林两部分。1961年8月1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东西柏林间修筑“柏林墙”。东柏林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403平方公里,人口 117.9万 (1983年)。工业主要有电机、精密仪器、化学、食品、轻工业等。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科研力量,设有科学院、柏林洪堡大学、国家博物馆等。有勃兰登堡、“共和国宫”、国家歌剧院以及大教堂等古迹。还有一座高达365米的电视塔,是当今东柏林的象征。西柏林面积480平方公里。人口187万 (1982年)。其中外国人23.5万。1945年以来一直在美、英、法3国管制之下。1971年9月3日,美、英、法、苏4国签订了关于西柏林问题的“四方协定”。协定规定:“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也不属联邦德国管辖,但可维持和发展柏林西区与联邦德国的联系; 联邦德国有权对在国外的西柏林人提供领事服务,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联邦德国签订的国际协定可扩大应用于柏林西区”。西柏林工业以电机为主,还有冶金、机械、化工、服装、食品等部门。亦是欧洲中部重要工业、贸易、旅游城市。 ☚ 南海湾国家历史公园 柏林墙 ☛ 柏林 柏林欧洲大城市之一。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东部。记载始见于1244年。1415年起先后为勃兰登侯国和普鲁士王国京城。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848年分成东、西柏林。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首都,战争期间遭严重破坏,战后得到重建。名胜古迹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1861—1869年建的绛色市政厅、宫殿式国家歌剧院、勃兰登堡门等。1961年建有围绕西柏林的界墙,称柏林墙,现已拆除。 ☚ 波恩 慕尼黑 ☛ 柏林 柏林欧洲大城市之一。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东部。记载始见于1244年。1415年起先后为勃兰登侯国和普鲁士王国京城。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848年分成东、西柏林。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首都,战争期间遭严重破坏,战后得到重建。名胜古迹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1861—1869年建的绛色市政厅、宫殿式国家歌剧院、勃兰登堡门等。1961年建有围绕西柏林的界墙,称柏林墙,现已拆除。 ☚ 波恩 慕尼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